分享

大平台OR小公司:人最大的悲哀,就是错把平台当本事

 胃窦Elaine作家 2023-05-06 发布于上海


 
结果,评论区有一位读者留言道,“这一路都在走下坡路”。为此还有几个读者纷纷站出来为我打抱不平。

我一开始是有些惊诧,追问后才明白,原来他的意思是,从500强国企到创业型公司,我换的公司一家不如一家。
 
我当时未置可否,只在评论区回复一句,一个人最大的悲哀,就是错把平台当本事。


《三体》里有一句话,叫做:“我消灭你,与你无关。”
 
这句话听着觉得嚣张,却是事实,人类社会就是这样一路发展过来的。
 
我在2011年上大学,好不容易攒钱才买到人生的第一台手机诺基亚,可到了2013年,诺基亚就被微软收购,宣布诺基亚时代的结束。
 
曾经最大的全国连锁店大润发被收购,曾经风靡全球的雅虎退出历史舞台,不可一世的迪士尼宣布裁员3.2万人,著名老牌相机尼康关闭了在中国工厂,康师傅、统一方便面因为美团外卖的便利,销量急剧下滑……

用中国那句老话“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一点都不为过。
 
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竞争对手会从哪里冒出来,什么样的新兴产业会把传统行业颠覆。
 
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但我们内心的价值观可能还停留在上一个时代,甚至上上一个时代。
 
张泉灵曾在一次公开分享会讲过一个案例,一个东北人在北漂时,他老家的爷爷有一年跟他打电话说,“你们俩夫妻别在北京混了,赶紧回哈尔滨吧。这儿有好事情,这儿的环卫局在招环卫工人,不是临时的,是正式的。而且给上保险,2000 元/月,可好了。 

就是招环卫工这样一个岗位,当时有几千人报名,其中200多人有完整本科学历,甚至还有硕士毕业生。
 

类似这样的案例,在我们身边其实比比皆是,比如我当年毕业选择第一份工作时,参加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考过选调生,被事业单位面试过,最后幸运地收到一家500强国企Offer。
 
再回过头审视当年的职业选择,我也无法理解当初的自己是怎么想的。也许就是受到上一辈安稳观念的影响,选择相信一个大平台,一个不变的单位,一份按月给到固定工资的工作才是最有安全感。
 
但有时候,给你致命一击,往往是最你有安全感的地方。
 
美国作家塔勒布在《黑天鹅》里讲了一个故事:
农夫养了一只火鸡,每天都会准时带着饲料去喂养它。火鸡也极其聪明,通过细心的观察和总结,它发现了这个规律,自认为农夫是真心爱自己。

直到1001天的感恩节前夜,农夫这次带来的不是饲料,而是一把刀。 
《人类简史》的作者赫拉利说,如果你守着一种固定的身份、职业、世界观而不变化,你就会被世界抛弃。
 
2018年唐山市取消多个高速公路收费站,一位唐山收费员大姐振振有词地说,“我今年36岁了,我的青春都交给了收费,我现在啥也不会,也没有人会喜欢我,我也学不了什么东西了。”这类案例在这个时代,早已屡见不鲜。
 
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是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可能就是悲剧。大部分人一生都在追求确定性,认为只有确定才能使自己感到安全。但事实上这个世界上,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当时代真的要抛弃你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不会说。


我的后台经常会受到很多职场新人的留言,“我该去大平台找一份安稳的工作,还是去小公司锻炼呢?”“父母都说体制内好,有朋友说体制外好,我究竟该选哪个呢?

 
这其实就像一个围城的问题,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但你的第一份工作,大概率决定了你的职业方向、起点、圈子,甚至是性格,其重要性和影响深度,胜于高考。
 
作为一个在500强国企待过,服务过一线大型互联网公司,也在二十几人的初创团队待过的职场过来人,我强烈建议你,第一份工作,尽量去成长期或成熟期的大平台。
 
在经济学上,有一个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一个产品,一家企业的生命周期是需求与技术的生产周期所决定,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引入期、成长期、饱和期和衰退期。
 
 
引入期的公司,基本上是一些一二十人的初创公司,处于摸索期,市场尚不太明朗,未来“胎死腹中”的概率也很高。
 
成长期的公司,产品基本已经成熟,市场方向明朗,比如我沪漂后进入的一家互联网公司,刚加入时,公司还不到500员工,两年的时间,公司就发展到3000员工,6亿的用户量。
 
成熟期的公司,用户量基本达到顶峰,潜在用户很少,就像现在的微信、支付宝,已经达到10亿的用户量,需要开发用户的留存和复购率。
 
衰退期的公司,比如大型国企之类的公司,除非垄断性的国企,否则市场会有新产品或替代品出现,公司的经营就会因此面临巨大挑战。
 
我们每个人在进入任何一个岗位,或者一家公司谋求发展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公司目前的发展情况,尽量去找一些好的平台。比如成熟期的大平台,正处在成长期快速发展的行业或公司。

 
第一份工作,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不要只考虑钱,还要考虑行业以及职业成长性,要站到一个坚实的台阶上,学习成熟的方法论和职场规矩。
 
首先,好的平台原则上比较难进,但当你挤入之后,还是会给你留出相对较长的时间去成长。
 
进去小公司相对容易,但是进去之后,能否留下来就看你的本事了。因为在小公司里,你的直属领导可能就是你们公司的CEO,直接对整个盈亏负责。
 
他就会有非常高的成本意识,一旦你的能力还没有达到他们想要的水平——直接拿来就用的。那么,你被淘汰的概率也是极高,这不但对于你的简历是有损害的,而且对你个人成长也是非常不利的。
 
处在职场初期的大部分的年轻人,都是刚从象牙塔出来的,还停留在学生思维阶段,在还不够强大的时候,尽量选择容错率高的工作,从而积淀自己的势能。
 
其次,在大平台里,你身边大部分的同事都是精英,可能还有不少是海归,北大清华等名校出身,和这些人为同事,朝夕相处之下,你也会逐渐学会他们身上的一些思维方式和处事原则。
 
第三,在大平台可以积累一些较好的项目经验、人脉,以及客户,这些都是你未来离开这个平台,可以写在简历证明你能力的背书。
 
当然,一定要谨记,千万不要把平台影响力,当作自己的实力,却忘记了该如何去精进和成长。

 
我认识过一个知名商业顾问,他说在进入第一份工作公司的一天,就给自己设立了一个5年期限,在5年之后成为一个具备独立创业能力的人。

为此,在5年,他拼命学习,不停地换岗,去学习销售、管理、培训、产品、财务等创业技能,逼着自己成长。5年的期限一到,他就果断从公司辞职,创办了自己的企业。
 
所以,如果你不打算在一家公司养老,那么即便进入大平台,也请别放弃精进自我,否则时间一长,你就会变成一颗螺丝钉,只能安装在固定某一台机器上,一旦离了这台机器,就将一事无成。



资深职业生涯规划师古典提到,未来将是一个全新的个体崛起的时代。
 
相比较过去职业价值的坐标系:行业*企业*职业。例如,你在教育行业,进入重点学校,当上了一名老师,那你就是周围人眼中的“人生赢家”。
 
现在信息时代,职业价值的坐标系变成:圈子*能力*特色。一个拥有几十万粉丝的自媒体人,可能比传统行业里的老师、医生更成功。

比如“网红界担当”剽悍一只猫最初是一个二线城市英语老师,但他不甘心这辈子就这样子,于是自学写作,采访了数百位各领域的牛人,成立了自己的圈子“剽悍江湖”,拥有100多万的读者,成为圈内远近闻名的大V。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从来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能力。真正的稳定,不是你在一家单位有饭吃,而是你足够强大,不论走到哪里都有饭吃。
 
想要走到哪里都有饭吃,就要成为得到创始人罗振宇提出的一个概念——16个字总结: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
 
大致的意思是,一旦工作情况有变,你就应该像U盘,随时能插到下一台计算机上,随取随插、不用缓冲,就能立即投入新工作状态。
 
当你从一颗螺丝钉变成一个U盘,就会发现同样是插在大平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上,螺丝钉被动跟着运转就行,而U盘则在不断吸取平台的养分,往自己的大脑存储东西。
 
而且,U盘即便脱离平台也能存在,今天你在阿里,明天你随时可以离开,插在百度、腾讯上依然有用武之地。,即使未来,你不依托在任何平台上,也能自我运转。
 
在未来个体崛起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都是自己这家无限责任公司的的CEO,承担自身的风险和回报。

 
因为不管你愿不愿意,你都会被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裹挟着前行,可能上一秒还守着一份人人艳羡的工作,下一秒就被公司扫地出门。
 
你最好,事实上也必须,关注且只关注自己的持续成长,要像经营一家公司一样经营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价值,把人生的方向盘牢牢掌握在手中,而不是轻易交给任何人或平台。

人生前半场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夺回30岁的人生主权,为了让自己有机会做选择,而不至于总是被动接受——看看30多岁的人,上有老,下有小,再被迫回到人才市场重新找工作有多难就明白了。
 
当你在年轻时,选择直面挑战,勇往直前,用力向前奔跑,才有可能摆脱地心引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不是大众期望你成为的样子。
 
互勉。

注:以上内容,选自胃窦Elaine新书《刻意成长行动指南》第一章【定位篇】。

1

🏅第九届当当影响力作家评选🏅
快来给我投票吧~
4月5日前
每人每天可投10票

▼▼▼

花一杯奶茶的钱
帮你找到成长方法
拉开与同龄人的差距

拒绝迷茫,是一种可以逆袭的能力;
找对方向,你可以重新把握人生主动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