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年人思维:别让学生思维害了你

 胃窦Elaine作家 2023-05-06 发布于上海

‍‍

近,办公室里来了几个新人,都是青春稚嫩的脸庞,名校高学历的背景。

一天,我偶然间听到了他们的谈话,“我明明才刚来,都没人带我怎么做”“今天被骂了,都想不干了”“我太不喜欢 ×× 领导,一点都不平易近人”……

我沉默了许久,想起了当年初入职场心酸的日子,打开电脑文档,在屏幕上敲出“学生思维”四个字。

毕业这几年,我在国企、头部互联网公司、创业公司都待过,也带过一些毕业生,会发现很多名校毕业的高才生,即便在学校表现得很优秀,一旦走向职场就会表现得很无助,甚至不知所措。

我们读书所处的学校环境,只是社会的演练场,并不是真实的社会。

成年人的长大,都是从走出象牙塔后开始的。只有遭受过社会的“毒打”,才会意识到初出茅庐时的学生思维到底有多幼稚。

我们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总结就一句话:好好学习,高考考个好成绩,考上好大学就什么都有了。它代表一种理想化的问题思考方式:只要自己考取很高的文凭,拿了许多证书,等我去求职的时候,就会更有竞争力,获得更好的待遇。

看起来是没错,但是走入社会,你就会发现现实不是这样的,它是各种复杂因素的组合,充斥着人性和利益的纠葛。

当然,我也不例外,也犯过类似的错误,直到栽了跟头才认清成年人的真相。我根据自身的经验及访谈、见到过的案例,总结了以下三种常见的学生思维:

第一,习惯性地被动。

在职场上,经常会听到新人说,“这个没有人教过我呀”。

学生时代,大部分人都不需要太多自我驱动力,被动地按照老师教的课程进行学习,被动地接受着父母的安排,已经形成被动接受信息的习惯。

可是走入社会,到了工作岗位,很多人还是会沿袭学生思维,希望在职场当中,有一个像老师一样的人,给他们安排工作,处处带着他们。如果没有明确的工作安排,他们从来不会主动去找事情做。

我在进入职场初期时,也同样有过这种学生思维。在工作上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从来不会思考在职场要主动做什么,也不想主动去认识周围的同事,处于一种极度被动的状态,每次都需要上级明确告诉我需要做什么,才会动手。

不管是在职场上,还是在社会上,这都是非常不可取的。毕竟职场不是学校,你与工作之间的关系是契约式的,没有人有义务主动教你,也没有人有义务天天告诉你工作内容,做得来就做,做不来就换人。

你必须要学会主动出击,主动请教别人,主动提高能力,才能从学生思维过渡到成年人思维。

第二,把社会当成考场。

从小我们的父母都会说,“只有好好学习,长大才有出息。”

于是,在学生时代,我们大部分人的奋斗逻辑非常简单,就是努力考学或考证,初中通过中考考上理想高中,高中又通过高考考上大学,大学期间又不停地在考各种证书。而且越是优等生,越容易陷入这种“把社会当考场”的学生思维。

这已经是大部分年轻人根深蒂固的信念,我当初在毕业后,面对体制内不想要的人生,第一想法就是考研,也是这个原因。

直到“沪漂”以后,真正进入成年人的世界,我才发现,社会不是考场,这已经不是你分数高,就比别人优秀的世界。

社会拼的不仅是知识和努力,出身背景、人际关系资源、综合能力甚至运气,哪一个不比考试更重要,更可能改变你的命运。

第三,过于玻璃心。

现在经常有人说看过我的故事,觉得我是一个内在自洽,很有能量的人,问我是如何做到看似柔弱,内心强大的。

其实,我并不是天生内心强大的人,刚踏入社会初期,也存在过严重的“玻璃心”,可能就只是同事吃饭没叫上我,我就脑补出一部剧。工作上被上级说了几句,我回去就会忍不住跟室友抱怨半天。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我需要躲起来,花两三天的时间才能排遣。

直到背井离乡,一个人到上海打拼之后,我慢慢戒掉玻璃心,一个人搬家,一个人换工作,对家里永远是报喜不报忧;对别人的不理解,也只是一笑而过;遇到问题的第一想法就是,我要如何迅速地解决它。

那些年,谁还没砸碎过几次玻璃心。但碎掉的玻璃心,用钢筋水泥一点点重铸之后,就能炼成一颗钻石心,无坚不摧。

学生思维容易有弱者的心理,也因为弱才容易玻璃心,一碰到事情容易崩溃和炸毛。这个时代,最残酷、最基本的一条定律就是:人们或许会同情弱者,但一定会尊重和追随强者。

学生思维是我们作为学生变成职场人的一种思维偏差,这种偏差本身并不致命。你可以让它跟你一阵子,但千万不要让它跟你一辈子。

美国著名公司奈飞第一条文化准则是:我们只招成年人。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是从学生思维转变为成年人思维的突破式成长。

这种成长,既不是 20 岁的大学毕业典礼,也不是 25 岁婚姻的一纸约束,它甚至不是任何一个具体的时刻或者时间段。而是当你拥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责任感的那一刻,你才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成年人”。

第一,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大学阶段,几乎很少有人知道自己到底想干什么,看到别人考证,然后自己也去考。看到别人去实习,自己也忙不迭地找了一份实习工作。看到别人考研,自己就去报了考研辅导班。

你可以照搬别人的提升方式,却无法照抄对方的人生目标。等你做完这些之后,却发现自己对未来毫无规划,只是盲目跟着身边人走罢了,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金钱。

扔掉学生思维,走向独立人格的第一步就是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周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你不能人云亦云,想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必须以两个态度为前提:

(1)不要轻易受到别人观点和态度的影响。

(2)不要寻找所谓的标准答案。

我们从小都听过“小马过河”的故事,牛伯伯告诉小马水很浅,小松鼠却说河水深,但只有当小马亲自下河去才明白,河水既没有牛伯伯说的那么浅,也没有小松鼠说的那么深。

同样,很多时候我们缺乏对客观世界的实践感知,试图寻找一条捷径来得真相,但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或事件往往有着不同的认识和感觉。

比如我们在毕业后,面临着人生一个重要的抉择,是选择一份稳定工作,还是放手一搏去大城市闯一闯呢?你身边的亲人可能会告诉你,“女孩子,留在老家安稳一点比较好”,你远方的朋友又会跟你说,“没关系,大城市很包容的”。

这些信息是真是假,是不是有用,只有你亲身去实践,去研究,去探究,你才知道,别人说的到底是不是真理。

人生和学校考试不一样,从来就不存在准答案。它不是非黑即白,非对即错恰恰相反,人生在黑白之间,在对错之间还可以加以斡旋和操作。你可以在 30 岁之前,多去经历,多去试错,不要害失败,多实践、多总结,慢慢找到自己的核心优势,一旦找到之后,你就知该如何选择,你内心深处真正感到有意义的事是什么。

就像《少有人走的路》中有一句话,我们也许要花一辈子的时间,才能做一个独立思考的自由人。这条自由之路上充满了迷信和阻碍,其中之一就是,一旦成年了,我们就无法再改变。

第二,拥有承担责任的意识。

看一个人是否长大,就看他是否能够独立承担起责任。

在法律上,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一个巨大的分水岭,就是满 16 岁,就具备完全刑事责任能力;满 18 岁,就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也就是说,从那一天以后,你的父母不再帮你收拾“烂摊子”,你必须要为自己所做的事情独立承担起责任。

在学生时代,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循规蹈矩的,对责任的认识也都比较浅薄。直到我们走上社会,才会意识到从此之后,我们不仅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而且在未来,你还要承担起父母的责任,亲人的责任。

我记得在刚进国企半年后,常年重体力劳动,身体一直不太好的父亲,有一天被紧急送往医院。

当我赶到医院的时候,他已经做完手术,被送到监测病房。那是我人生当中最害怕的一次经历,即便现在回想起依然一阵阵地后怕。

幸好那一次病情没有太严重,医疗费尚在我们的承受范围之内。

但随着年岁的增长,父母都上岁数了,他们的健康状态每日俱下,如果突然出现更严重的病呢,紧急需要 100 万元的医疗费,我还拿得出来吗?面对父亲的生命和 100 万元,我又该做何选择?

我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农民,家里的子女又比较多。为了培养我们几个兄弟姐妹读大学,他们几乎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曾看过最扎心的一句话,如果父母依旧辛苦,那我们长大还有什么意义? 

而那时候的我,只是国企里一个普通的小职员,满足基本温饱尚有些勉强,就更别提保障到我的家人的生活,甚至是自己想要的自由人生。

我并不指望这一生可以过得一帆风顺,但我希望遇到人生挑战的时候,至少自己可以是它的对手。所以,那一刻我选择积极改变,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人生。

在年轻的时候,我们可以逃进“茧房”,比如艺术、游戏、虚无的世界。但如果你继续不断地逃避,就将一辈子在原地打转。只有做一个负责任的人,认识到哪些责任是我们应该承担的,去发现那些我们一直在逃避的责任,包括事业和家庭。你才有机会给自己的生命一个新的起点,让它在未来发出更闪亮璀璨的光芒。

没办法,这就是成年人,你必须永远对生活做最坏的打算,但同时也要保留着对生活最真切的希望。

最后,我想把《老友记》中大姐大莫妮卡和逃婚的小公主瑞秋说的一句话,送给每个初出社会的年轻人:

Welcome to the real world ,it sucks, but you are gonna love it.

亲爱的,欢迎来到现实世界,它糟糕得要命,但你会爱上它的。

注:以上内容,选自胃窦Elaine新书《刻意成长行动指南》第一章【定位篇】。

🏅第九届当当影响力作家评选🏅

快来给我投票吧~

4月5日前

每人每天可投10票

▼▼▼

花一杯奶茶的钱

帮你找到成长方法

拉开与同龄人的差距

拒绝迷茫,是一种可以逆袭的能力;

找对方向,你可以重新把握人生主动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