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未来,我们是否会被机器人取代?

 伟金共享会计师 2023-05-06 发布于广东

前言

那是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我在书房里写稿,透过灯光望向玻璃窗外,四处黑压压一片,唯有一轮明月挂在天上照耀。

忽然,有几位同事像事先预好的一样,给我发了几篇带ChatGPT标题的推文,并带了声“未来,你可能要失业啦!”

虽然知道这款产品在多个国家会被禁用,但自己的内心还是不由得发了个冷颤:“没想到这一天还是这么快到来。”

无论是杂志作者,还是新媒体编辑,对于“写字”这份职业或多或少都怀有一种信念。可能当初就是某一句简单的话语,支撑着自己走得很远很远。

如今,人工智能将会用它强大的信息整合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来生成文本,取代那些创作故事的文字工作者。

图片源于网络

目前,国外媒体已经在尝试用ChatGPT编辑新闻报道,但这款产品的影响并不只限于这一岗位,像初级码农、数据分析师、会计、教师、甚至是文秘这些职位,都产生深深的危机感。

很多人并不是担心人工智能会不会取代某一岗位,而是害怕自己所学所思难以适应人工智能的浪潮。

效率更高的同时也就意味着需要的人更少,人才市场的竞争会加大。

人工智能宛如马车时代的燃油汽车,在普及之前,它的每一次最新进展都会带给马夫与饲养者一次新的挑战。

——引语

(图片源于网络)

01

人机共生时代下会是什么样的技术革命

在1950年,被敬称为“人工智能之父”的艾伦·图灵开展了创世纪的“图灵测试”,并对人工智能做出了定义:如果一台机器能够与人类展开对话,而不能被辨别出其机器身份,那么则可以称这台机器具有智能。

(图片源于网络)

在这70余年中,美国几乎不留余力地发展人工智能,即使期间遭遇了资金枯竭,或者是80年代的科技寒冬低谷,仍坚定地往这条方向前进着。

人工智能行业需要专门的硬件和服务器,这也给国家带来难以想象的花费,到最后甚至有专家怀疑:人工智能就是“喊口号”和“制造概念”,没啥实质性用途。

直到进入21世纪,随着芯片、大数据、互联网等多个领域的发展,人工智能才慢慢步入稳定的轨道上来。

从Google提出的大模型领域主流算法——“Transformer架构”、到波士顿动力机器狗Spot的商用、再到集学习和对话功能为一身的ChatGPT,人工智能的成果与场景实践正走出实验室,慢慢融进我们的生活。

(图片源于网络)

如今,ChatGPT这一“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无限接近图灵测试对智能机器的理解,它不仅能自我迭代和整理数据,还可以“像人类一样说话”:在无法理解指令的情况下还会向用户发出追问。

这已经无限接近于一个没有感情的人工大脑中枢,如果给它装上灵活的双手双脚,那小时候漫画书中的机器人模型就出世了。

随着国际老龄化的加剧、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红利消失、产业链重组,社会需要发展更加智能化的数字生产力。

而ChatGPT将人机算法推向一个新高度的同时,也宣告新一轮技术革命的竞赛已经开始。

从历史的角度,我们能够更深刻地去看待技术带给社会的影响。

► 第一次工业革命来自于蒸汽机,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发源于英国也让英国成为18世纪的霸主。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欧美几乎同时发生,人类社会就此进入电气时代,很多新发明都广泛运用在工业领域,这也使得大规模工业生产取代了个体手工生产,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确立起世界的统治。

► 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源于美国,这场信息技术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生物工程的发明为主要标志,不仅帮助美国摆脱了“滞涨”的经济困境,也让现在我们熟知的高新技术产业飞速发展。

(图片源于网络)

这三场技术革命可以看出,能源才是推动人类发展的基石,可以说,能源造就了技术的大跨越发展。

像蒸汽机所需要的煤炭能源让人类摆脱了人力的限制,而电力能源与石油天然气则把技术革命从工厂带到了家庭;像我们现在熟知的互联网服务器、航天飞船的背后,是核裂变所获取的能源支持。

可见,支撑技术革命更迭的背后,是新的能源方式。

人工智能在这关键时刻,已经成为推动人类社会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新引擎。

随着这根导火索的火苗慢慢点起,最后将燃起“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这两团照亮天际的火花。

(图片源于网络)

目前,量子技术正从理论与实验中走出来,在传感、通信、信息处理、生物工程等领域进行着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

目前,我国最快的超级计算机是:神威·太湖之光,它的峰值计算速度是12.54亿亿次/秒。它需要耗费100年的时间才能求解的一个亿亿亿次(1024)变量方程式,如果采用万亿次光量子计算机,则只需0.01秒。

因此,量子技术革命也被称为“速度革命”,这将带领人类社会完成新一轮的飞跃。

具有零损耗特质的超导体、可搭建量子互联网的量子隐形船态或者量子纠缠交换技术、永不枯竭提供能源的可控核聚变都是突破这场技术革命的分水岭。

因此,美国将量子芯片的相关研究命名为“微型曼哈顿计划”,将它提高到与研发原子弹同等的历史高度,并指出:“量子科技将引领下一场科技革命!”

02

新一代纺织工人是否会怒砸珍妮机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人们在享受它带来的技术红利的同时,也不可或缺地引发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特别是在当下这个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学历贬值、青年就业压力增大的社会背景下。

18世纪60年代,詹姆斯·哈格里夫斯为了增加家里的收入,为每天在家辛苦织布的妻子改进了纺锤,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纺纱机,并以他们女儿的名字珍妮来命名。

(图片源于网络)

这款珍妮机也成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它以8倍旧式纺车的能力,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的生产水平,使得大规模的织布厂得以建成。

然而,增长8倍的生产效率也意味着不再需要那么多的手工纺织工人,于是便闹起来“纺织工人怒砸珍妮机”的事件。

曾经,英国工人为了生计,打砸象征先进生产水平的机器。

今天,这一事件仍以新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前几天,全球画师在A站发起了“抵制AI绘画”的行动。画师需要呕心沥血所做出来的图片,可能AI绘画几秒钟就生成了,并且AI还能结合许多知名作家的作品风格,通过自我学习打造出新的产品。

(图片源于网络)

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何与人工智能相处”、“驾驶科技而不是被科技替代”的问题将更急切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最近爆火的ChatGPT将脑力劳动、智力劳动、甚至是创造性学习的问题推向了舆论高潮,让就业本就困难的打工人患上AI替代焦虑症,失业的恐惧会随着每一次技术的突破而上升。

这便是“科学到人学”、“效率到公平”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要想正确认识新机器的产生而引发的技术性失业问题,就需要从社会制度的层面去看待。

(图片源于网络)

马克思认为,机器的出现减轻了劳动量,缩短劳动时间并增加生产效率,其实是人对自然力的掌握和进步。

这一工人的福祉之所以会造成失业或者更不人道的剥削,真正原因出现在“机器或者技术的资本主义运用”。

机器的资本主义运用并未成为工人阶级的补偿,反而形成了对工人的鞭笞,由此却增加了劳动强度,使生产者称为新时代的“难民”。

到最后,AI的技术红利只会流向少量资本家手中。

因此,既然未来属于人工智能的时代,那未来年轻人的心态,就应该以更开放的心态去拥抱它。

我们需要将技术带来的变化放进自己的职业规划中,同时提升自己的劳动力素质,让人工智能成为手上的一把利刃,而不是竞争者。

正如珍妮机一般,在初期可能会造成技术与工人的矛盾,但新技术往往会催生出新的工作岗位和机会。

从社会的角度,未来青少年的培养与教育,应该以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AI背景下的复合型人才。

(图片源于网络)

人的感知力、创造力、社交沟通、与适应力是现阶段人工智能所无法取代的。

正如ChatGPT能用华丽的词语为我们讲述祖国的大好河山,却无法题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美好;它能够用“AI绘画”用色彩给我们深层次的感官体验,却无法画出毕加索那幅《哭泣的女人》与梵高的《星空》。

可能这些名家在上个世纪就意识到:人工智能会制作出堪比相机的多功能绘画,于是他们用尽一生,以灵魂的视角画出只属于人类才能创作的艺术品。

技术的本质从不在于技术本身,而是人的应用与社会的协调。相信技术革命的社会主义应用,将会为全民尽情释放它的巨大生产力。

(图片源于网络)

03

财税面对人工智能的服务创新

人工智能时代的开启其实也是行业思想的高度崛起,只有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传统的财税工作经常会遇到票据数量多种类多、报销程序复杂、工作重复繁杂等问题。基本上,财税工作者每天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重复相同的工作。

可以说,在一家企业中,就财务部门的效率是最难提上来,因为这取决于会计工具的运用与会计人员的技能需求。

(图片源于网络)

这两者往往会有自己的瓶颈。

随着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的出现,财税领域的变革与转型也被推上了日程。

像会计工作中会有票据识别、记账、财务分析与筹划、甚至还有征信查询与审计,这些琐碎的工作都会是人工智能的突破口。

毕竟人工智能就是针对具体的工作过程,来突破传统的工作模式。

可以预想到,未来财税领域的大量工作,将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随着我国“金税四期”的实施,【全数据化】将会成为财税领域的一个重大变革。

首先,单据的汇总和计算可以通过影像化和电子化来实现自动化录入。而具备深度学习力的财务引擎能够实现流程的自动化,从核算、结算到申报都可以实现财务的自动记账,并快速生成可视化的报表。

最后,还有审核引擎,去稽核费用与小票,并链接企业信息系统实现全数据化工作处理环境。而云平台也将在未来成为银行的自动对账。

可以说,大数据智能应用平台将会涉及会计工作流程的闭环,使得“分析一切可分析的数据”成为可能。

(图片源于网络)

因此,会计核算型人才将面临更大的挑战。面对人工智能的到来,会计人员需要培养创新思维与数据分析能力,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从而更好地胜任高层次的财务工作。

毕竟,智能财税服务现在还无法做到取代全部的人为工作。像最佳财税统筹决策、优化企业各项业务管理等综合工作,仍离不开会计人才的从业经验、创新力与共情力。

智能财税的本质仍是为人民服务,把人类从繁琐、机械的会计工作解放出来,转而从事更有价值的领域。

这就是马克思社会主义观对于新技术的理解。只有深入认识人工智能的本质和内涵,人类才能真正把握它,同它一起走向更高层次的文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