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和胆何以相照,那相照的亮光在哪里?

 新用户8825scGG 2023-05-06 发布于北京

作者: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原济南市传染病医院)主任医师  汪明明

你也许听说过这样的名句:“肝胆两相照,生死一昆仑”,“结伴成知己,肝胆先相照”,诗句意思大家不难理解。那么,从古至今人们为什么喜欢用“肝胆相照”来形容朋友间的赤诚呢?肝和胆是人体的两个重要器官,这其中难道有什么医学道理吗?答案是有的。

在解剖和组织结构上,肝和胆相互交融,密不可分

肝位于人体的右上腹,受肋骨和肋弓的保护,呈不规则楔状。成人肝重为1.2~1.5千克,女性肝重略低于男性。肝呈褐红色,质地柔软,分左右两叶,右叶占绝大部分,上面称膈面,与右肺以膈肌相隔,下面称脏面,与胃、十二指肠和横结肠等多个腹腔脏器相邻。

胆紧伏于肝脏面的胆囊窝内,是一个可舒可缩的囊性器官,呈梨形,正常长径6~8厘米,横径3~4厘米,壁厚1~2毫米,容量为50~80毫升。但广义的“胆”除了胆囊外,还应包括整个胆管系统。胆囊通过胆囊管与肝总管相连,向下形成胆总管。胆总管开口于十二指肠壶腹部。肝总管向上分左右肝管,左右肝管再向肝内延伸,逐级分枝,分成小叶间胆管、毛细胆管等。胆管系统就像一棵大树的枝干,而由肝细胞组成的肝小叶便是树的叶子,这棵大树枝叶茂密而富有生机。所以,肝和胆相互交融,密不可分。

在生理功能上,肝和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担负着合成、转化、解毒、免疫和排泌等多种功能,素有人体“化工厂”之称。人体每天有1%的红细胞衰老死亡,它们的代谢废物胆红素需要由肝脏转换处理,形成胆汁从胆管系统排出。
胆管系统接纳肝细胞分泌的胆汁。胆囊应和着饮食的需要,平时舒张用以贮存和浓缩胆汁,当进餐时收缩把胆汁排出。肝脏每天排泌胆汁800~1000毫升,胆汁通过胆管系统于十二指肠壶腹部的开口流入消化道,帮助人体消化和吸收脂类食物,以及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D和维生素K)的吸收。
中医理论认为,肝与胆相表里,肝主谋虑,胆主决断。两者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在病理改变上,肝和胆风雨同舟,休戚与共

如上所知,肝和胆相通于肝细胞与毛细胆管、小叶间胆管的连接,因而疾病的发生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肝脏可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出现代谢异常,导致胆汁中胆固醇、胆色素与胆汁酸盐的比例失调,在胆管系统内形成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或两者的混合结石。结石的形成可阻碍胆汁的排泄,导致肝内淤胆,出现胆红素升高。结石同时可刺激胆管黏膜产生炎性水肿,加剧胆管的阻塞,并容易发生感染。
源于胆系的感染可逆行向上引起肝内感染,甚至肝脓肿形成,破坏肝细胞,出现肝酶升高。
肝和胆的疾病都可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下降和右上腹痛,都可表现为黄疸。
原发性淤胆性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不仅累及胆管上皮细胞,也累及肝细胞,产生固有的病理学特征。
等等,等等。你看肝和胆是不是风雨同舟,休戚与共?

肝胆相照闪耀着人性和爱的光芒

写到这里,笔者不禁感叹古人的高超智慧,我们的先哲们在很久很久以前就认识到肝和胆的解剖和生理关系,于是有了“肝胆相照”这一成语。有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的词句为证:“所恃知己肝胆相照,临书不惮倾倒”。正义者的肝胆相照是人文精神的体现,闪耀着人性和爱的光芒。

肝和胆相依相存,肝和胆赤诚相待,这不正是医患关系的最好诠释吗?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关爱和呵护,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尊重便是那生命中一抹相照的亮光,一抹希望的亮光,照耀着我们的健康之路。

(医学科普具有普适性,不作为诊疗意见,如有个性化需求,建议您就诊咨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