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湿热下注”兼脾肾两虚该怎么治疗?

 我就是痴 2023-05-06 发布于江西

湿

“湿热下注”是中医最常见的病因病机之一,“尿频、尿急、尿痛”是湿热下注所致的三个最常见的症状,因为湿性重浊、粘滞、趋下,所以淋浊、妇女白带过多、湿疹、泄泻、尿少、水肿、湿痹等病证,多由湿邪下注所致。

图片

湿热下注,病证名。中医认为,膀胱系精液之府,湿热蕴结于下焦,下注膀胱,阻于肾与膀胱,导致肾与膀胱气化失常,且因湿毒热毒的长期影响,相当部分患者夹杂气滞血瘀、脾肾两虚,导致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具体表现为:小便不利,泄时涩痛,尿赤,尿浑浊,小便频数,淋沥不畅(即尿频、尿急、尿短少、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

图片
图片

临床多见于湿热痢疾、湿热泄泻、淋浊、癃闭、阴痒、白带、下肢关节肿痛、湿脚气感染等症。可以根据“湿热下注证”的辨证方法辩证治疗。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主症:1.尿频短赤;2.尿涩灼痛;3.白带黄、多或异味

二、次症:1.发热;2.口苦口粘,口渴不欲多饮;3.小腹拘急疼痛;4.腰部酸痛;5.身肢困重;6.大便干结或黄烂。

三、主舌:舌质红,舌苔黄腻或白腻。

四、主脉:脉弦数或滑数。

辩证:主症一个,次症1-2个,并见主舌主脉即可诊断湿热下注证。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因湿热下注患者常常夹杂气滞血瘀、脾肾两虚,即肾虚兼有湿热下注之症,为临床上常见的病症,补肾健脾,显得尤为重要。但临症往往虚不受补,令临床治疗时感困惑,该类病症在治疗时分三个阶段的治疗方案,可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三阶段是:一、清利湿热,二、攻补兼施,三、以补为主。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清利湿热时补脾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图片
图片

/01/

 脾胃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对水液代谢重要地位。

《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主运化,在人体水液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运化水液的含义是很广泛的,包括“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以及水液在体内各脏腑组织器官的转输、布散、排泄等升降出入过程。脾居中焦,为全身气机升降、水液代谢的枢纽。水液在体内由肺而下降于肾,或由肾蒸腾气化而上升于肺,均需靠脾的转输作用,方能维持正常。脾气充足,运化水液功能健旺,人体水液代谢才能协调平衡。

图片
图片

/02/

下焦湿热的产生的机理

图片

首先湿热的产生,无非外感和内生而来,但临床上内生湿热是较为常见的,膏梁厚味,嗜酒无度,饮食不节都易生湿热,而脾主远化,水湿在正常的运化过程中消除,然而脾虚不运,则水湿内停,如再感外邪,则为湿热症,多数肾虚湿热症的患者,多是先有脾虚不运的基础,肾为水脏,最易受湿邪所困,久则生热,生为湿热之症。在脾虚失运内有蕴湿的情况下,外感风热与内蕴温气,分别方可成为湿热,如薛生的所言“太阳内伤,肺为水之上源,外邪客肺,易致气机失常,即可伤及虚弱之脾胃,进而使湿邪内生,久而化热即为湿热。

图片

思伤脾,过度思虑、焦虑,情志不畅,即为影响肝脾的正常协作关系,使脾的健运功能受到伤害,使水湿运化失常,聚而为湿,久则化热,又可产生湿热。

若脾虚失运,则水液难于转输排泄,导致水湿内停,产生多种病症。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即是强调了脾在水液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图片
图片

临床上我们常见的肾虚症,常挟为湿热下注之症,为什么湿热易于下注而难以清利呢?首先是脾肾相互的关系,无任何种原因导致的肾虚或脾虚,都会造成后天的精血减少而难以补充肾中之精,或者先精 损之精难以濡养脾胃,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肾虚脾亦虚,脾愈虚则肾愈虚,肾虚则水湿更亦内停,加之脾运化水湿之权,则易引起湿热下注。肾为先天之本,濡养全身各脏,是全身经脉汇聚之处,湿热之邪最易流注与此,但此症须在肾虚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所以湿热下注非一蹴而就。病程相对是较长的,因为此湿热已涉及到先天之本,病以达至里,故而难以清利。

图片

/03/

清利下焦湿热重在健脾胃

图片

清利湿热的过程中易伤及正气,利湿易伤阴,清热则易伤阳,滋阴则易助温,温阳则热易生,所以说临床要仔细把握这对矛盾的相互性,合理地分析湿热和正虚的关系,制订科学的治疗法则,才能聚集较好的疗效。

脾胃的正常功能的发挥,不仅能源源不断地提供后天之精,而且重要的运化水湿,疏通经脉, 脾健则湿无所生,湿无生则热无以合,故湿热难成,故在清利湿热,尤其是在清利下焦湿热之症时,健脾是非常重要的,同时还需要提及一点,脾易受肝之所制,故少佐调肝之药,效更佳。

END

XIAOJIE

小 /结

图片

湿热下注的治疗

一、清利湿热。

二、攻补兼施。

三、以补为主。

总而言之,在治疗湿热的时候,首重是祛湿,然后再是清热,但湿热下注患者多兼有气滞血瘀、脾肾两虚,使病以达至里,故而难以清利,导致补肾健脾显得尤为重要,但临症往往虚不受补,所以在治疗湿热时也不能一昧的温补,合理的调补,同时祛除湿热,才让身体慢慢恢复正常。

图片
图片

SUMMER

这里推荐清浊祛毒丸用于湿热下注的治疗。

清浊祛毒丸

一、功能:清热解毒,利湿去浊。(清热解毒、利湿祛浊(60%);补肾扶正、益气健脾(20%);活血化瘀(20%))

二、主治:用于湿热下注(兼脾肾亏虚、瘀滞)所致尿频,尿急,尿痛等

方中金沙藤、蒲公英、茯苓、泽泻等清热解毒、利湿祛浊、消肿通淋,抗炎消炎、抑菌杀菌为君药;黄芪、地黄、山茱萸、山药等以补肾益气、扶正祛邪,增强机体免疫力为臣药;大血藤、牡丹皮、虎杖、益母草等以活血化瘀、疏通血脉,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炎症渗出物消散和吸收为佐使药。

因为该药组方全面,完全符合此类慢性炎症的中医辨证治疗,既能清热解毒、利湿去浊(消炎杀菌),又能补肾固精、益气健脾(提高免疫力、抗病力),对湿热下注有独到疗效,而且通过实验研究,清浊祛毒丸属于无毒级。

全方攻补兼施、标本兼治,使浊毒得清,湿热得除,肾虚得补,体虚得助,共凑清热解毒、利湿祛浊、滋阴补肾、活血化瘀、益气扶正之功。组方合理,既清利湿热,又避免患者虚不受补,实为湿热下注之良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