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1年,宁波80岁老农掘开儿子坟墓,挖出的物品惊动中央|坟墓|宁波市|宪兵队|棺木|棺材|老农

 历史探奇 2023-05-06 发布于河南

1951年,宁波市霞南村的村民们围在一起议论纷纷,一位村民说:“老张头是不是疯了?连自己儿子的坟地都给挖了!”其他几人也附和道:“是啊!是啊!”

他们所说的老张头正是张爵谦老人,他正拿着铁锹用力挖自己儿子的坟墓,费尽一番力气后,终于挖到了棺材,可是棺材中装的并不是尸骨,而是一个破包,包里鼓鼓囊囊像是装着几本书。

在众人的惊讶声中,张爵谦拿着那个破包离开了村子,前往北京。

过了几天之后,几辆来自北京的车驶入霞南村中,最后停在了张爵谦老人的家门前,村民们听到响动都出来围观,只见张爵谦被几位领导模样的人扶下了车,为首的那位领导对他说:“老同志,我已经按照中央的指示把你安全送到家了,舟车劳顿,您在家好好休息,就不用送我们了。”

临行之前,几位领导又向张爵谦老人鞠了一躬,并对他说:“感谢您为国家所作出的贡献!”

村民们见状都十分吃惊,老张头什么时候和中央的人扯上关系了?几辆车走之后,村民们纷纷围了上来询问张爵谦,张爵谦这才把这两天的事情解释给他们听,其实这一切都是源于从儿子坟墓中挖出来的那个破包。

那么,这个破包里究竟有什么东西?为什么会引起中央这么大的重视呢?

张爵谦一家家人世代生活在峡南村中,务农为生,张爵谦一家人口多,只有几亩贫瘠的田地,但张爵谦勤劳能干,在他的辛苦耕耘下,这几亩地里终于打出了足够多的粮食。

不幸的是,张爵谦生活在中国最混乱的时代,好不容易种出来的粮食,却要将一大部分上交给贪官污吏,还要接受来自土匪恶霸的欺凌。

张爵谦的儿子张人亚看到父亲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如此辛苦,心中十分不忍,没有读高中,便前往上海谋生。

在上海的一个银楼中当起了制作工人,张人亚和父亲张爵谦一样吃苦耐劳,很快便学会了制银的本事,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并给家里寄了钱。

但是张人亚却并没有感觉非常快乐,在上海期间,他经常会回忆起自己上学时候的场景,对于没有继续上学,他感到非常的遗憾。

为了让自己继续学习,张人亚经常到书店中去买一些杂志书籍在工作空闲的时候阅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阅读到了进步书刊,共产主义思想所吸引。

共产主义思想点燃了张人亚内心反抗的火苗,他发现银店的老板没日没夜地让他干活,给出的薪资根本不足以报酬他所付出的辛苦,这样对他来说是不公平的。

而在上海整个工人群体中,这种现象却是非常普遍的,因此张人亚决定做些什么来反对这种不平等。

1921年,张人亚不断在上海工人群体中活动,参加罢工运动,宣传共产主义思想,为上海工人运动壮大势力,并凭借着积极的表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之后,张人亚便辞去了工作,根据上级的指示,组织上海金银业工人反抗资本家的压迫,他对工人们说:“同志们,不要害怕他们会对我们打击报复,如果没有我们每个工人的努力,资本家一毛钱都赚不到,我们一定要团结起来,反抗资本家对我们的压迫!”

其他工人们听到之后,纷纷响应“团结起来!”“团结起来!”

在张人亚的努力下,上海几乎所有金银业的工人都被他调动起来,张人亚看到时机成熟,便领导着2000多名工人举行了浩浩荡荡地罢工运动,他们拉起横幅,大声呐喊着:“工人万岁,还我血汗钱!”

随着罢工运动规模的壮大,租界巡捕房开始插手镇压罢工运动,打伤六七人,放狼狗咬伤三四人,并且逮捕了工人组织中的几名成员,还以此要挟停止罢工。但张人亚坚决不向恶势力低头,通过各方的协调,终于为工人争取到了自己应有的利益。

这次罢工运动结束后,张人亚由于优越的表现被上级派往苏联学习,在苏联学习期间,张人亚的思想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他对共产党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革命信念愈加坚定。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后,国民党开始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并准备对上海的共产党组织进行逐一消灭。当时张人亚是中共江浙区宣传部负责人,筹办《平民日报》,宣传共产主义思想,报社中有大量党的珍贵文件,一旦被国民党特务获取,后果不堪设想。

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张人亚火速下达指令,要求队伍中的所有同志将机密文件全部收纳保存好。即使是这样,张人亚还是觉得不放心,这些文件留在上海,迟早会被特务给发现。

于是,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这些文件全部转移到其他地方,组织成员听到张人亚的决定后,非常担心劝他说:“现在出上海的道路几乎全都被国民党给封死,这些东西要怎么样才能运出去呢?而且要把它运到哪儿呢?”

张人亚想了想后说:“即使再艰难,我们也要想办法把这些东西给运出去。”

为了把党的珍贵资料送出上海,张人亚和几名干部乔装打扮,装作往城里送菜的农民,拉着一辆架子车往城外赶去,出城的人很多,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张人亚转头看了看满是蔬菜的车,心中十分忐忑,那本装着资料的包袱正放在那些蔬菜的下面。

轮到张人亚一行人通过城门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搜查的宪兵忙碌了一天,每个人都一脸疲态,张人亚见状立刻拿出几枚银元对他们说:“长官,忙了一上午,买点茶水歇息一下吧!”

那名宪兵拿着银元在手里掂了掂说:“还算你懂事。”

张人亚连忙说道:“长官,我家里出了点急事,您看,车上的菜都没卖完就要往家里赶,还望您通融一下,让我赶紧回家。”

宪兵上下打量了张人亚一眼,看他确实是个农民,便说:“行,你们过去吧!”

张人亚和其他成员都松了一口气,拉着车往城外赶,刚走出城门不远,一队宪兵便拦了上来,原来是刚才负责搜查的一名宪兵曾经镇压过张人亚领导的工人运动,对他十分眼熟,仔细辨认过之后,准备将他们带回去盘问。

张人亚看他们来者不善,便询问道:“长官,还有什么事情吗?”

领头的宪兵答道:“我怀疑你们是共党,跟我们回去接受调查。”

张人亚心中一惊,向党组织成员们使眼色,决定奋力一搏,他们拿出藏在腰间的枪,趁宪兵队在前面走时,直接抵上了那个领头宪兵,张人亚则从架子车上拿出装着资料的包袱背在自己身上,对宪兵队的其他人说:“要想你们领头的人活命,最好不要开枪阻拦我们。”

宪兵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轻易的行动,就这样,张人亚带着那个领头宪兵,出了上海,他知道国民党不会善罢甘休,一定还会来追赶他们。

于是,张人亚决定把所有的危险都留给自己,他对其他干部说:“咱们一行人太过于引人注目,你们都回到党组织去,这个任务还是由我来做。”

果然不出张人亚所料,国民党的追兵很快就到了,其他干部还没来得及离开,为了保护组织的秘密资料,他们与追兵展开了激烈的战斗。在一阵砰砰的枪声中,几名干部不断劝张人亚说:“快走啊!快走!”

张人亚握紧了拳头,咬着牙对他们说:“我一定会把资料送到安全的地方。”接着,他便带着资料往宁波方向赶去。

到达宁波霞南村的时候,张人亚已经变得衣衫褴褛,十分狼狈,他跌跌撞撞地跑到自己家中。

张爵谦看到张人亚的样子后十分震惊地问道:“儿子,这是出什么事了?”

张人亚把身上的包袱解下来,交到张爵谦的手中说:“爹,我现在把一个重要的东西交给你,你一定要把它保存好。”

张爵谦看着包袱问道:“这是?”

张人亚回答道:“爹,我现在是共产党,这个包袱里装的都是党内的资料。”

张人亚说道:“你一定要把这些东西给保存好,如果以后…我回不来了,你也一定要把这些东西交给共产党,爹,这件事情不要告诉别人,只能你自己知道!

张爵谦虽然不明白这些资料是什么,但看着张人亚这么严肃的表情,他对儿子承诺道:“好,我一定把它保存好。”

张人亚在家中简单吃了一顿饭,准备离开之前,他又向父亲嘱咐了一番。

张爵谦拿着包袱后,好奇里面究竟装的是什么,他把包袱打开,看到里面装着几本资料。

其中一本红色的书皮吸引了张爵谦的注意,封面上用烫金字体写着“共产党宣言”。

张爵谦虽然不明白这些东西是什么,但是他却记得儿子对自己的嘱托,把这些东西保护好,可是要把这些东西放在哪呢?放在自己的家里是不够安全的,张爵谦左思右想都没有一个好的办法。

这个包袱便留在了张爵谦的家中,过了几年后,张爵谦一直没有收到张人亚的消息,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张爵谦也无法确定张人亚是否还在人世,于是,他决定给自己的儿子做一个衣冠冢,不仅可以把包袱放在衣冠冢中好好保存,还可以隐藏儿子的身份,防止敌人来找自家人的麻烦。

张爵谦拿上铁锹往村外赶去,在自己妻子的坟墓旁边,为张人亚挖了一个坟墓,将张人亚交给他的包袱小心翼翼地放进棺木中,然后掩埋了起来,并在坟前写上“泉张公墓”。

霞南村的人都认为张爵谦的儿子已经死了,纷纷劝告他不要太伤心,只有张爵谦一家人的亲戚知道事情的真相。而张爵谦为了看管好好棺木中存放的物品,日复一日的在儿子的坐在儿子的坟前坐着,孤独的守护着这个秘密。

直到新中国成立,张爵谦已经垂垂老矣,也没能等到儿子的消息,他想自己可能等不到儿子回来的那天了,于是决定在有生之年帮助儿子完成这个任务。

1951年,张爵谦将自己儿子坟墓掘开,村里的人都以为张爵谦是想儿子想魔怔了,纷纷前来围观,张爵谦把坟墓中的东西拿出来后交给了国家。

包袱中装着的《共产党宣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文译本之一,这本书代表着共产党的诞生,对中国革命事业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央收到后非常的重视,把这些资料交给中央档案馆、国家博物馆作为一级文物收藏起来。

张爵谦看到这些东西有个好的归宿,便安心地回到了霞南村,不过遗憾的是,他至死都不知道自己儿子的下落。

2005年,一直没有放弃寻找张人亚下落的亲属们,偶然发现了一篇刊登在1933年瑞金中央苏区出版的《红色中华》报上的悼词,才得知一直战斗在革命一线的张人亚已于1932年12月23日因病去世。在这份悼词中,张人亚被称为“最勇敢坚决的革命战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