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柏拉图的洞穴寓言

 10万个问题 2023-05-07 发布于浙江
什么是事实 ,什么是知识,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你可能用打比方的方式来回答这些博大的话题,比如把存在解释成穿越一条大道、一片海洋,或者爬山、战争、书、线、游戏、机会之窗,亦或是转瞬即逝的火花。
两千四百年前,一位伟大的思想家,认为生命就像被锁在洞穴里,看着石墙上来去匆匆的影子,很有趣的比喻,对吗?,这就是著名的柏拉图洞穴之喻,记载在《理想国》第七章。
在《理想国》中,这位希腊哲学家通过检验诸如,正义、真理、美这些概念,构想了一个完美社会,在洞穴寓言中,有一群人从出生就被囚禁在洞穴中。
他们背对入口,而且不能转头往后看,他们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但偶尔会有人或动物经过洞口,在囚犯面对的石墙上投出影子,声音也能传到洞里。
囚犯就给这些幻影命名、归类,他们认为自己感知到的就是真实的存在,突然,一个囚犯获得了自由,第一次来到外面的世界。
阳光亮得使他睁不开双眼,新环境让他很迷惑,有人告诉他周围的事物是真实的,影子只是事物的映像,但他无法相信这一切。
因为他看影子更清楚,但慢慢地,他适应了外面的光线,能看清水中的倒影,亲眼看到了各种事物,并最终发现了天上的太阳,正是阳光让他看到了这一切。
这个囚犯回到洞穴,告诉其他人自己的发现,而这时他已经不适应昏暗的洞穴了,很难再看清墙上的影子,其他囚犯认为他在这次旅行后变得愚蠢,甚至眼睛都变瞎了。
他们坚决地抵抗任何试图释放他们的行为,柏拉图讲这个故事是要类比,试图教育大众的哲学家,大部分人不但安于自己的无知,而且对任何指出他们无知的人充满敌意。
苏格拉底就是这样的哲学家,他最终被雅典政府处以死刑,罪名是扰乱社会秩序,他的学生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花了很大篇幅,批判当时的雅典民主,并提倡由哲学家称王,并统治国家。
柏拉图也许要借助洞穴寓言,指出一般大众太过顽固无知,无法管理自己,两千四百年来,这个寓言不断启发人们的想象,人们用很多方式来解读它。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寓言牵涉到形式理论,这在柏拉图的其他对话录中有所阐述,形式理论认为,如同投在石墙上的影子一样。
现实世界的事物是对理想形式,例如圆、美的不完美映射,这样一来,洞穴寓言就引出了很多哲学基本问题,例如知识的起源,再现的问题,以及现实的本质。
对神学家来说,完美形式存在于造物主的意念中,语言哲学家则把形式视作语言概念,他们把具体事物分类,并归于不同的抽象语汇之下。
另外,也有人仍在质疑,洞外的事物是否真的比洞内的影子更真实,就比如我们的人生,我们真的知道自认为已经知道的事情吗。
也许有一天,一束亮光在你最基本的假定上打出一个小孔,你是否会挣脱着走向光明,即使那意味着失去朋友和家人,还是会固守在舒适熟悉的幻象之中,追求真理还是固守习惯。
选择光明还是抱持幻影,两难的选择,但不要担心,不只你一人有这样的感觉,我们很多人都是这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