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清著名书法家 何绍基行书苏东坡《和陶贫士》诗两首 墨洒金纸 四屏

 三百堂艺术馆 2023-05-07 发布于青海

何绍基(1799年-1873年),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道县)人。道光十六年进士。咸丰初简四川学政,曾典福建等乡试。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通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

图片

【释文】谁谓渊明贫,尚有一素琴。心闲手自适,寄此无穷音。佳辰爱重九,芳菊起自寻。疏巾叹虚漉,尘爵笑空斟。忽饷二万钱,颜生良足钦。急送酒家保,勿违故人心。人皆有耳目,夫子旷与娄。弱毫写万象,水镜无停酬。闲居惜重九,感此岁月周。端如孔北海,止有樽空忧。二子不并世,高风两无俦。我復五百年,清梦未易求。

【款识】东坡和陶。丁卯冬日蝯叟何绍基。

【钤印】何绍基印(朱文)、子贞(白文)

图片

何绍基,清代书法界的中流砥柱。其书法结合碑帖两派,融会四体,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何体”风貌,被誉为“有清二百余年一人”。曾国藩评价其“字必传千古无疑”。

图片

作为兼容帖学的碑学大家,何绍基精篆、隶、楷、行、草各体,而最得意者莫过于其行书。可以说,何绍基的行书代表了他书法的最高成就,也全面地体现了他的书学思想。其行书在“颜书”的基础上,融篆籀及汉碑笔法于一炉,加之自创“回腕法”制造“生”的意趣,进而独创一格。后世的陈介祺、赵之谦、曾熙、齐白石、舒同等书家,皆深受何氏行书风格的影响。

图片

此行书四条屏,选录苏轼五言诗《和陶贫士七首其一》和《和陶贫士七首其四》两首创作于卯年(1857),时值何绍基五十九岁,正是其精力弥满,书学大成之时。写来行中带楷,笔挟篆分,凝炼中露出锐劲,沉稳处时出俏丽,洋洋洒洒,一气呵成。故洒脱自如而气概非凡,既摆脱了其早年作品的拘谨,又与晚年时露轻率散漫之作大相径庭,是其艺术高峰时期的极精之作。

图片

何绍基的行书常有出人意料的处理方法,让作品具有奇特之感。正如这套书法,字的竖笔都为斜势,但通篇来看,却达到了倾侧之中的平衡;而每行字亦如同高峰之险而耸立不倒,反而产生了奇崛的美感。马宗霍评价他的行书:“多参篆意,纯以神行,人见其纵横邪,出乎绳墨之外,实则腕平锋正,蹈乎规矩之中”,极能概括何氏行书的独创性。

何字纵横捭阖的美感亦来自于他点画运笔的气势之中,其用笔飞动腾跃,方圆兼施,字字筋骨内敛,如壮士挽弓,纵逸超迈。此作品在严格的中锋运笔中加以颤笔,落笔或重或轻,行笔或挫或行,动静疾徐,转换自如,使线条外柔内刚,断连自然,古茂疏朗的美感油然而生。正如《清稗类钞》所评:“子贞太史行书尤于恣肆中见逸气,往往一行之中,忽而似壮士斗力,筋骨涌现;忽而又如衔环勒马,意态超然,非精究四体熟谙八法,无以领其妙。”无怪乎能在晚清书坛上冠绝一时。

图片

袁克文1916年通临欧阳询《皇甫诞碑》四屏

清代书画家 王图炳1708年楷书唐代邵珍《韶乐赋》

晚清重臣 李鸿章1878年书法苏轼诗

文徴明86岁行草书《后赤壁赋》册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