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如闽南人骗了你……

 说咱闽南话App 2023-05-07 发布于福建

老鼠是我们熟知的一种动物,一向不讨喜,它的形象总是会与肮脏、阴暗、卑鄙联系在一起,这在闽南俗语中也有所体现。比如“饲鲁鼠,咬布袋(养鼠为患,咬破米袋偷吃粮食)”“老鼠见油目珠光(老鼠一见到油,眼晴就发光)”等,前者用于讥讽某些人忘恩负义、恩将仇报,后者则用来比喻贪婪无厌,“鲁鼠[lɔ³ ʦʰɯ³]”即老鼠。

它经常在夜晚出没,并四处搜寻偷取食物。正因为这个习性,在闽南,老鼠也可以用来表示小偷,叫作“鼠贼[ʦʰɯ³ ʦʰat⁸]”,但这并不是普遍的叫法。闽南人更常称呼小偷为“贼[ʦʰat⁸]”,有时后面还会加上一个“仔”字。

扒手是小偷的别称,我们称之为“剪绺仔[ʦian³ liu³ a³]”或“剪绺”。这里的“剪[ʦian³]”意为扒手、扒窃,相当于普通话中的“扒”。

闽南语称扒手为“剪绺仔”的叫法来源于古汉语。古时,扒手叫做“绺窃”“剪绺”,“绺”指丝缕编成的线,主要用来系东西。它的具体意思可解释为剪断人家系钱包的带子或剪破人家衣带以窃取钱财的窃贼。

现在“剪绺仔”多写作“剪纽仔”,“纽仔[liu³ a³]”在闽南语中有纽扣的意思,剪掉口袋的纽扣去偷东西,这样解释起来倒还有几分贴切。

除了小偷,骗子也是招人恨的一类人。骗子在闽南语中也有多种叫法,比如“佬仔[lau³ a³]”“黜仔[tʰut⁷ a³]”等。受普通话的影响,我们也会直接音译为“骗子[pʰian⁵ ʦɯ³]”。而骗子说的话,通常都是谎言,我们把它归为“白贼话[peʔ⁸ ʦʰat⁸ ue⁶]”。

截图自《爱情骗子我问你》MV

闽南语中,“骗”与“谝”都有欺骗的含义,但读音并不相同。“骗[pʰian⁵]”多指利用欺诈作假的方法骗取钱财,被骗的人通常马上就有受骗的感觉,而且会想要赶紧抓到骗子讨回公道。“谝[pian³]”则一般指利用花言巧语博得信任,进而拐骗钱财,被诱骗的人往往是心甘情愿的,通常没有受骗的感觉。总的来说,“骗”是欺诈豪夺,“谝”是引诱巧取。如今“谝”一词已较少听到,闽南人更常使用“骗”来表达欺骗。

唬[hɔ³]”指用狡猾奸诈的手段骗人,以赚取不义的财物,可以说有欺诈、欺瞒、欺负、蒙混、诈取、诈骗等意思。例如骗人、欺负人可以叫作“唬侬”,商贩在卖东西称重量时做手脚,以少报多、偷斤减两,叫作“唬秤头”,钱被人诈走了叫“钱互侬唬去”。还有一句闽南俗语叫作唬侬袂过手”,意思是欺骗、占人家便宜或取不义之财者,最后都会自食其果,得到报应。

在过去七八十年代,流氓比小偷名声更坏、更恶心。闽南语中,“流氓[liu² ᵐbaŋ²]”的读音直接音译于普通话,除此之外,还有更生动有趣的说法,叫作“鲈鳗[lɔ² mũã²]”。它的本义指鳗鱼,或许是因为“鲈鳗”是鱼类里的流氓,会欺凌其他弱小鱼类、小虾蟹,专门以它们为食,这种行径颇符合目前一般流氓的属性,也可能是因为谐音,所以闽南人常借用“鲈鳗”来称呼流氓。

小偷、骗子、流氓,你最讨厌哪一种人呢?

[1]周长楫主编. 闽南方言大词典[M].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06.

[2]周长楫. 闽南方言俗语大词典[M]. 福建人民出版社, 2014.

点亮“在看” 留言评论分享

你或身边人的受骗经历

我们将根据点赞数及内容选出若干则留言

赠送 说闽周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