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教学,可以再纯粹一点

 自陈怡派 2023-05-08 发布于浙江

语文教学,可以再纯粹一点


昨天,我转载了弯弯老师的一篇文章《教师自我提升,需避免广撒网》。
教师自我提升,需避免广撒网
她提到:“教师一旦走上职业精进之路,必然会提高自我要求,但也可能因成长之心过于迫切而呈现野蛮'生长’的状态,即在专业学习上广泛撒网,全面铺开,这显然不是科学的成长策略。”
我提炼出几个关键词“过于迫切”“广泛撒网”“全面铺开”“不是科学”
我想,课堂教学同样需要避免“广撒网”。


很多时候,教师上课盲目追求形式多样,环节繁多,内容丰富。我理解执教者那颗迫切的心,想着把所有的内容一股脑儿都教给学生,我也是这样的。
结果,学生非但没有进步,反而学习语文愈加吃力。我自己也产生深深的挫败感,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理念出现偏差?方式存在问题?
我追求量,却无法保证质。课堂内容看似丰富多彩,实则杂糅混乱。由于时间有限,精力有限,众多教学内容都浅尝辄止,学生跟着老师无方向地乱跑,各个环节都跑了一遍,但每个环节都未能吃透,自然无法取得有效的突破。耗时甚多,费心费力,相当低效,苦不堪言。



所以,取舍是必然的。
一堂课就像一篇文章,必须有一个主题,在结构上起承转合。
罗老师在《追求更高品质的阅读教学》一书中提到:“一堂语文课,有一个中心,就可以比较纯粹。”他通过知识与能力类型的梳理,整合设计出七种语文课型(最后两种属语文教学所必有,非单元教学所必有),具体如下:
1.预习与语言基础知识学习课
2.文本分析课
3.文本评价鉴赏课
4.文学知识与文化知识学习课
5.训练课
6.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
7.语文学习阅读课
(这七种课型的具体介绍,下次我再展开分享)



这节课,我到底要教什么?
思考课型定位→明确教学方向→设定教学内容→确定学科能力(思维)发展目标。
每位执教者都应该时刻追问自己:这节课我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它究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什么语文能力,在哪一点上获得了切实的突破?
想要面面俱到,往往面面俱不到;想要遍地开花,往往难以结果;想要全面用力,往往无法突破。
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自我提升,我们都需要更纯粹、更集中一点,这样才能触摸到光明的未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