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8家调味品上市企业财报背后,表现出怎样的行业发展趋势?

 learnmachine 2023-05-08 发布于上海

“通过复盘28家企业的财报可以看出,在2022年,只有14家企业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占比50%;有7家企业增收不增利,占比25%;另有4家企业营收净利润双降,有6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整体上看,调味品行业在2022年颇为'动荡'。”

5月1日前夕,调味品上市企业2022年财报悉数出炉,纵观全行业,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

《调料家》专门整理了28家调味品行业相关的上市(含新三板)企业2022年财务报告,面对复杂的2022年,大家都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而在这份成绩单背后,又表现出怎样的行业发展趋势?

行业整体承压:原料型企业“喜出望外”,其余企业继续穿越动荡周期

通过复盘28家企业的财报可以看出,在2022年,只有14家企业实现营收净利润双增,占比50%;有7家企业增收不增利,占比25%;另有4家企业营收净利润双降,有6家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整体上看,调味品行业在2022年颇为“动荡”。

文章图片2

2022年,营收增幅最快的TOP10企业分别是星湖科技、雪天盐业、天味食品、宝立食品、道道全、阜丰集团、千禾味业、苏盐井神、梅花生物和安琪酵母;跌幅最大的分别是佳隆股份、百味佳、日辰股份、莲花健康、西王食品和加加食品。

净利润增幅最快的TOP 10企业分别是星湖科技、阜丰集团、苏盐井神、雪天盐业、天味食品、梅花生物、千禾味业、涪陵榨菜、宝立食品和恒顺醋业;跌幅最大的分别是西王食品、佳隆股份、中炬高新、道道全、安记食品、独凤轩、老恒和酿造、日辰股份、百味佳、金龙鱼、海天味业和颐海国际。

而在14家营收净利润双增的企业中,原料型企业占比颇高,比如梅花生物、阜丰集团、星湖科技、安琪酵母、雪天盐业、苏盐井神等,得益于主要产品的量价齐升,带动这些企业的整体业绩走高。包括星湖科技并表的伊品生物也是如此。

文章图片3

反观以餐饮渠道和C端家庭消费为主导的调味品企业,受原材料上涨、疫情等负面因素影响,导致2022年表现欠佳。比如在7家增收不增利的企业中,既有海天味业、中炬高新这样的行业龙头,也有独凤轩这样的新三板企业。

文章图片4

在这些企业增收不增利的背后,除了面临消费需求收缩、成本上涨等压力和挑战,市场复苏缓慢、行业增长乏力等普遍因素外,各自面临的个案情况也有差异。比如海天味业主要是受负面舆论影响导致其在第四季度终端动销承压,而中炬高新则主要是因为计提预计负债11.78亿元所致,而像独凤轩这类主要以餐饮用户为主的企业,在2022年普遍表现不佳。

此外,食用油企业在2022年压力颇大,不仅行业龙头金龙鱼,包括旗下有食用油业务的中炬高新都处于增收不增利局面,像道道全、西王食品和加加食品在净利润层面均处于亏损状态。

文章图片5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28家企业中,仅有11家企业毛利率同比有所提升,其余企业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毛利率下滑,其中,道道全、金龙鱼、西王食品、安记食品、佳隆股份等在毛利率层面更是出现了双位数下滑。反观原料型企业,比如梅花生物、雪天盐业、苏盐井神等却在毛利率层面呈现出双位数增长。

头部格局趋稳,腰部品牌竞争激烈

时至今日,在调味品相关的上市企业中,仅有6家企业营收超过百亿规模,而在基础调味品板块仅有海天味业一家百亿级企业,其256.1亿元的营收规模远远超过其他同业企业,行业霸主地位优势明显。

文章图片6

从赚钱能力上看,海天味业依旧“强者恒强”,即便毛利率在下滑了7.71%的情况下,净利润也达到了61.98亿元,甚至超过了颐海国际等企业的整体营收规模,净利润额度是千亿营收金龙鱼的2倍。

紧随其后的梅花生物随着新增产能的释放,叠加产品价格上涨,带动其毛利率提升,2022年,梅花生物的净利润大幅增长83.42%至44.04亿元。

凭借超2500亿的营收规模,金龙鱼的净利润虽然下跌了27.12%,但仍有30.11亿元的水平。只不过基于行业属性的差异,其毛利率仅有5.68%,与普通调味品30%以上的毛利率不具可比性。

从毛利率层面来看,以“涨价”见长的涪陵榨菜是唯一一家毛利率在50%以上的企业,咸亨股份以41.18%的毛利率紧随其后。另有14家企业毛利率位于30%-40%之间,也就是说,这是绝大多数调味品企业的毛利率水平,除此之外,还有12家企业毛利率在30%以下,但这部分企业也多以食用油或原料型产品为主,主打规模效益。

而在海天味业后面的,颐海国际、中炬高新、天味食品、涪陵榨菜、千禾味业、恒顺醋业、加加食品等腰部品牌之间的竞争未来将会更加激烈。余下还有9家上市(含新三板)企业营收规模在10亿元以下,未来这些企业的市场份额或将被继续蚕食。

长远来看,这些企业的市场份额业绩波动或许会是常态,但竞争才是主旋律,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将成为各家企业共同思考的话题。

战略调整中的“浮沉”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质量增长成为企业发展的共同目标,对于调味品行业而言,要实现高质量增长,及时的战略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在28家企业中,海天味业要想更上一层楼,需要抚平负面舆论带来的“创伤”;中炬高新要想保住“酱油老二”的地位,就势必要在酱油领域持续加码;而“西南王”千禾味业除了借势深化自己市场地位之外,还要应对“0添加”政策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

文章图片7

而在众多企业中,日渐“掉队”的加加食品,在2022年“从 0开始”再次调整战略,将战略重心从减盐系列调整为“0添加”,同时带动其他调味品向健康、高端产品转型升级。随着高毛利产品的规模扩大,带动公司整体经营水平的改善。

文章图片8

从一季度情况来看,加加食品的整体经营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但这种改善后续是否能够稳步持续推进,还有待时间的观察。

而对于调味品行业而言,复合调味料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整个细分领域的竞争尤为激烈。除了颐海国际、天味食品等传统企业,不少企业也纷纷涉足,包括做香菇酱的仲景食品,做味精的莲花健康,以及做食醋的恒顺醋业等等。

文章图片9

其中,恒顺醋业一直力求摘掉自己“食醋第一股”的名号,努力将自己打造成全产业链的“恒顺味业”,在“做深醋业、做高酒业、做宽酱业”的基础上,发力复合调味料就成为其重要抓手。只不过,此举背后,也有恒顺醋业自己的焦虑,尽管在食醋领域稳居行业前列,但面临巨头围攻,此等行业地位不知能维持多久,而在料酒领域,恒顺醋业不仅优势有待提升,市场拓展层面也应该加快速度。

除了这些细分领域头部企业之外,像老恒和酿造、朱老六、佳隆股份等企业,在痛失行业发展良机之后,更应该思考未来的突围方向,否则,即便是坐拥上市公司的地位,也难免在日渐式微的情况下被市场所“抛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