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酿壶青梅煮酒

 林歌作品 2023-05-08 发布于河南

文/林歌


林歌,80后,文学爱好者,旅游规划师。行遍千山万水,写过四海八荒。新浪微博@林歌,公众号:握刀听雨堂

代表作:武侠系列《银月洗剑传奇》《刺世嫉邪赋》《凤凰东南飞》《光明皇帝》,青春系列《南塘》《一场游戏》《一个地方,两个姑娘》,两京系列《长安古意》《东京梦华》,诗集《江湖故诗》等,计2000万字。

初夏,未雨,梅子长。

一米阳光长干里,两小无猜绕竹床,正值三分青梅熟,一寸相思饮一坛。

过了十八年,青梅红,青梅笑,青梅娇,青梅煮佳酿,竹马为你披红妆。

那时的时光很慢,竹马更慢。何不在青梅树下等一等,偷得浮生半日闲。

折一根竹节,拈一只梅子,在尘嚣中慢下来,循着香味,好好品尝这个夏天。

尝完之后会发现,这味道:真酸!

梅子,确实酸。

酸,是五味之首。从远古时代开始,人们就知道酸能刺激味和胃,开味,开胃。

难怪《尚书》会说:“若做和羹,尔惟盐梅。”

意思就是,做美食,盐和梅是必需品,能调味和助消化。

所以,在醋还没有被酿制出来的时候,梅就成了酸性的重要来源。

但那时候梅子受地域限制,主要分布在南方,所以能吃上酸的北方人,只有王室贵族

——那是跟现在的鱼子酱一样的珍贵存在,是可以拿来炫富的。

难怪《诗经》里会说,“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你以为人家是说,梅子熟了,闺女急着嫁人吗?

不,人家其实是在跟你炫耀家里有矿,“梅”矿。这凡尔赛的,气人不!

连不愁吃不愁穿不愁女人,甚至连天马都给搞回来的汉武帝,都以此凡尔赛,专门修建了一座果园柏梁台,用来种植梅子和枇杷橘栗桃李等稀有果子。

那时候,有这同等待遇的,也就只有陈阿娇了。

专门给她修了个金屋藏起来。

现代有句俗话叫车子和老婆,概不外借。

这话平移到汉武帝那就是,青梅跟陈阿娇,概不外看。

难怪有人将汉武帝跟陈阿娇的爱情,称之为青梅竹马。

汉武帝拿青梅当老婆,魏武帝则拿青梅当下酒菜。

魏武帝,就是曹操。

在曹操还没有当上魏武帝的时候,请老朋友刘备喝酒,俩人青梅煮酒论英雄。

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看,很多人以为就是将青梅放进酒里去煮,跟煲汤似的,其实不然

实际上俩人既没有用青梅煮酒,也没有泡酒,而是酒是酒,梅是梅,一个喝的,一个下酒菜。

食用方法,可不是一口酒,然后咔哧咔哧一口青梅。

——别看那玩意儿脆绿脆绿的跟果冻似的,但味道真酸。

所以,曹操和刘备拿它当下酒菜的吃法就是,梅子开,调着盐巴、香料等蘸着吃,跟现在的云南广西人蘸着辣椒面一个吃法。

那位说了,曹操都贵为宰相了,怎么这么抠呢?也不给上肉,只啃青梅。

可能误会了。

因为梅子贵呀,用来请客能显示身份。就跟现在请你吃金枪鱼刺参和鱼子酱一个道理。不见得你多喜欢,但请你吃这个,你仍然兴奋。

更何况,曹操肯定上了不少大鱼大肉。吃完油腻之物,来个青梅,助消化又爽脆,一个字:美!

曹孟德的这种吃法,也引领了后世青梅煮酒的风潮

比如陆游,就来了一次青梅蘸盐煮酒的事儿:“煮酒青梅次第尝,啼莺乳燕占年光。

他还明确介绍了梅子下酒的吃法:蘸盐!

——苦笋先调酱,青梅小蘸盐。佳时幸无事,酒尽更须添。

杨万里则是蘸着霜糖吃,“雪藕新将削冰水,蔗霜只好点青梅”。

但大吃货苏东坡,对青梅并不感冒,他好像还是更喜欢熟透了的,“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

我们知道,曹操还干了一个跟梅子有关的大事件:望梅止渴。

这是他在征讨南阳张绣的事儿。说行军途中,将士又热又渴,几乎要崩溃。

曹操觉得这么下去没等张绣反攻,自己一方就先蔫儿了,于是给大家画大饼,说前面有大片的梅林,梅子又大又酸甜。

将士们一听,立刻流出口水,解了渴。

但这事儿不大可信。

一是南阳地处中原,在那时候不大可能有大片的梅林。

二是梅子在那时候还属于稀罕物儿,只有贵族才享用得起的玩意儿,大部分士兵不可能吃过,也就不能被刺激出味蕾口水。

但我们看完记载这个典故的《世说新语》,可能就会恍然大悟了。

这书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封临川王的刘义庆编写的一个笔记小说,记录的都是一些王公贵族名士的轶事。

他这是拿自己代入角色了,觉得士兵们跟他一样,一听到梅子就流口水。

哪知道士兵不可能吃到梅子,甚至连见都没见过,更不可能听到就流口水了。

这有点儿类似于现代那些不接地气的电视剧,以为租住在一个三室一厅、每天只能靠吃自嗨锅度日的,就算是落魄的打工人了。

但不管怎样,曹操算是成了青梅的最佳代言人,以至于盛产梅子的吴越之地,直接称梅子为“曹公”。

既然老曹家、老刘家都吃过梅子,那么作为死对头的吴家,也跟梅子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当然,喜欢梅子的不是孙坚、孙策、孙权爷仨,而是他们的孙儿孙亮。

说孙亮嫌天热了,想拿青梅解暑,于是派宦官去跟管仓库的官儿拿蜂蜜当调料蘸。

谁知那宦官与仓官有仇,就将老鼠屎放盛放蜂蜜的碗里,说仓官失职。

孙亮就叫仓官把装蜂蜜的瓶子拿来,问道:“蜂蜜既然盖得很严,不应该有老鼠屎。”

仓官立刻喊冤。

孙亮想了想,问仓官,是不是得罪过宦官。

仓官立刻回答说,他曾经向自己要过宫里用的褥子,但没有给他。

孙亮明白了怎么回事,让人把那颗老鼠屎弄碎,发现里面是干燥的。

孙亮对那宦官说,老鼠屎如果早就掉在蜜里,应该里外都是湿的;现在里面是干的,可见是你冤枉他啊。

宦官这才认罪。

这个故事虽然是说孙亮如何巧断冤案的,但从侧面反映了古人吃青梅的时候,需要蘸调料的。

但奇怪的是,青梅煮酒这么文雅的事儿,大唐诗坛上那些璀璨的星星们,却不怎么喜欢干。

比如说李白杜甫白居易们,只在诗中写了普普通通地啃青梅,却鲜有写拿它来下酒的

他们还赋予了梅子,一种更加美好的寓意,即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爱情。

二十四岁的李白,游历金陵,看到岸边一个靠航运为生的女子,在长干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等待行船的丈夫归来。

由此想起了他们的少年时代,在晚春结着梅子的梅树下,娇憨嬉戏的场景,不由写出了那句令人动容的诗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再美好,也是别人的爱情,白居易写的却是自己的。

白居易虽然出生在新郑,却从小寄居在宿州符离,对,就是那个盛产烧鸡的地方。

在那里,他也遇到了一个青梅竹马一样的邻家女孩,希望和她结为夫妻。

但是,母亲却以门不当户不对为由,阻止了他。

再加上年岁渐长,学业加重,白居易终于还是离开了符离,进了长安、及了第、做了官。

两人的爱情,也就此划上了句号。

但初恋是美好的,也是最难以忘怀的。

女孩儿,最终还是在白居易的心里,留下了一滴永远擦不掉的泪,就像青霞仙子和至尊宝那样。

恋情有多美好,相思就有多激烈。

怀着对初恋的难舍离,白居易便写了《井底引银瓶》,作为对那段爱情的缅怀: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意思就是,女子在晚春梅子青青的墙头,看到了骑着白马走在杨柳树下的少年郎。

两人在墙头马上遥遥一见,爱情便开始了。

爱情的情,便是心中青梅。年老仍记少年涩。

阳光正好,你又在场,敬你一杯青梅。

有些年少时的爱情,明明知道很不好,可就是放不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