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主席问:手重要还是脚重要?卫士回答后,主席说不对!

 兵说 2023-05-08 发布于云南

      

作者:九鱼亭        

主席曾经问过卫士李银桥一个问题:手重要还是脚重要,李银桥略微思索,回答说手重要。因为在战争年代,有手才能拿得了枪,才能杀敌报国,而主席说不对。

在主席看来,手固然重要,但脚出了问题,那就无法走路,不能走路就意味着不能革命,换言之,没有脚,中国革命就不可能成功。

第四野战军是我军的最强主力,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为新中国立下了赫赫功勋。一定程度上说,四野之所以如此强悍,其重要原因是四野将士的“铁脚板”。

锦州战役、辽西会战、解放沈阳,都离不开四野的“铁脚板”,靠着一双脚,我军拥有了无与伦比的机动力,也让蒋军领略了什么叫不可战胜的对手。

         

那个时候,我军流传一句语,叫“是兵不是兵,背上五十斤”。说的是步兵行军打仗,平均负重50斤左右,有时候可能更重。

曾任44军132师395团5连指导员的刘项久老兵,回忆四野南下时的负重:一支步枪6斤半,冲锋枪更重,一个人要带100发子弹10多斤,4颗手榴弹5斤,背包8斤,一个班有一半人要带爆破筒或者炸药包,一般重量在10多斤或者20多斤。除了这些,还要带上一个星期的米袋子、水壶、锹镐等等。

略微估算,一个战士的负重保守估计50斤,而班长、排长、连长的负重可能更大,因为他们时常要帮助战士分担负重。

一个班十几个人,班长要处处留心。在东北的时候,怕冻伤,怕冻死,大雪天气,零下几十度,一个不留神就可能出人命。作为班长,要随时观察战士的面部,脸上起斑块了,或者耳朵白了,就要马上采取措施。

四野渡江之后,就要特别注意预防中暑、疟疾、拉肚子,虽然那时候基本七八成的指战员都得了病,但作为班长、排长、连长,就要发挥带头作用,战士打摆子,就要帮助战士背装备。即便自己也得了病,也不敢吃药,因为那时候药品紧张,都是在救命的时候用的。

二野4兵团、四野15兵团进军广东,碰到了湘赣粤桂交界的五岭山脉,这是南方最险峻的山脉。

五岭山脉的顶峰叫做胸膛山,当地百姓流传着一首歌谣“路过胸膛山,离天三尺三,人过须低头,马过须摘鞍”,胸膛山之险峻由此可见一斑。

大山高耸入云,大多没有道路,于是我军只能用炸药开辟道路,前面炸开了路,后方大部队才能挺进。部队在路过观音山的时候,经打听,说这里有可怕的瘴气,战士们在上山前都喝了酒,也吃了大蒜,戴着口罩才能过去。

数百里的险峻大山,白天白茫茫一片,到处都是陡壁悬崖,行军的时候,经常只有一尺宽的羊肠小路,往上看看不到山顶,往下看则是一片碧绿,参天古树随处可见,昼夜温差极大,白天行军汗流浃背,晚上宿营则需要烤火取暖。

步兵行军,翻越大山还好说,最麻烦的就是炮兵。炮兵部队带着沉重的大炮,要翻越胸膛山,绝非儿戏。

有的地方骡马拉着装备过不去,就只能卸下装备让战士背着,65公斤重的两个车轮,85公斤重的炮身,很多是在战士们的肩膀上翻越大山的。

炮兵战士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路长没有我们的腿长,山高没有我们的脚高。”当部队翻越胸膛山,一位当地老者看到如此庞大的军队从山上走下,对我军战士道:“我活了60多岁,就没见过胸膛山能走牲口,能走过这样的大军!”

四野在东北的“铁脚板”,到了江南也同样强悍,只不过由于当地的气候,让打摆子、拉肚子、中暑唱了主角。

由于多方面原因,四野在酷暑时节进入了湘赣,东北人到了江南,几十度的温差,加之水土不服、蚊虫叮咬,大量战士开始患病。

非战斗减员愈发严重,陈赓向林总发电(此时陈赓兵团归四野指挥):“暑季行军作战部队战斗力消耗特别大,望两兵团的出动时节推迟到三伏天以后!”

最终,总部同意了南下兵团的请求,开始了“兵强马壮运动”,就是让部队休整40天,有病的治病,没病的补充营养。40天后,战士们恢复了精神,“铁脚板”再度强大起来。

【四野南下途中】

由于缺乏机械装备,大多数时候,行军打仗都要靠两只脚,所以保护好脚,是全体指战员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行军途中,每每到了休息的时候,营地就会听到“空空脚”的声音,战士们会把背包放在地上,再把脚放到背包上,这样一来,血液循环就流畅一些,也更容易解乏。

除此之外,一旦有了条件,战士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烫脚。走了一天,不管出泡不出泡,那脚几乎都麻木了,用热水将脚烫得红红的,是战士们最舒服的一刻,即便是饿着肚子不吃饭,烫脚也是必须的工作之一。

东北天气寒冷,每个战士的配额有2斤柴禾,到了江南,天气转暖,但烫脚的传统不能丢,依旧是每人每天1斤柴禾。

新兵长时间行军,脚很容易起水泡,起了水泡,用针挑两眼,再用马尾巴线穿上,等新兵成了老兵,那脚上就长出了厚厚的茧子,“铁脚板”也就“成形”了,我军就是靠着这双铁脚板,打赢强敌的。

即便有了“铁脚板”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动辄上百公里的行军不是开玩笑的,如果保护不好,照样会出问题。

东北天气冷,最怕冻伤脚,在东北,部队发过一种布鞋,鞋底很厚,鞋帮也很结实,登山爬岭十分便捷,可到了南方,这东西就不好用了,一碰到水,很容易就会破。

为此,战士们开始编草鞋,编制草鞋也是有技巧的,先要搓麻绳,用麻绳做鞋的筋骨,再往上编稻草。北方人不会编草鞋,但南方的干部战士都会,就教北方战士。没多久,战士们都学会了。

起初,编的草鞋质量不好,穿两天就坏了,随着技艺逐渐纯熟,慢慢也能穿个把星期,换言之就是“礼拜鞋”,之后用布条编,能穿一个月。

那时候,只要休息的时候,战士们就开始编草鞋,每个战士身上都带有几双备用的草鞋,解放广东的时候,很多战士就是穿着草鞋进城的。

解放全中国,靠的是我军高超的指挥艺术,和部队强悍的战斗力,其中立下大功的,是我军天下无双的“铁脚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