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眼科科普】叶黄素该如何选择?

 九不同 2023-05-08 发布于广西

人的眼睛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叫做黄斑,黄斑区直径大约2mm,但却承担了人眼绝大部分的视觉,黄斑区富含叶黄素,因此在观察眼底时黄斑区呈现黄色,这也是黄斑命名原因之一。

图片
图片

图  正常黄斑

黄斑区一旦发生病变,如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将对视力产生影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分为干性黄斑变性和湿性黄斑变性。干性黄斑变性进展缓慢,对视力的影响相对较小。

图片
图片

图  干性黄斑变性

图片
图片

但是病情一旦发展到湿性黄斑变性,将严重影响视力,出现中心视力下降、视物变形以及中央区黑影遮挡等症状。

图片
图片

因此,预防黄斑变性的发生,或者延缓黄斑变性的发展十分重要,研究发现,长期补充叶黄素,一方面有助于降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生,另一方面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干性黄斑变性进展为湿性黄斑变性的进程。

因此,日常适当补充叶黄素,对黄斑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图片

叶黄素的选择很有讲究

图片

首先,叶黄素需要避光保存,药瓶和药丸会做一些避光的处理,比如常用的是棕色的胶囊外衣。

图片

图  叶黄素胶囊示意图

其次,在购买叶黄素是,需要重点关注药物的成分表,查看叶黄素的有效含量,请注意,一定是叶黄素(Lutein),因为叶黄素在人体的吸收和利用率更高,市面有一些叶黄素产品的有效成分是叶黄素酯。

叶黄素酯的人体利用率较低,虽然含量可能非常高,但是一般不建议作为首选,关于叶黄素的摄入量,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推荐每天补充10mg。

因此,比较好的叶黄素,一粒胶囊中的叶黄素一般在10毫克以上。

图片

图 每粒胶囊的叶黄素含量

普通人作为日常保健,可以一次补充10毫克,一天一次口服。

如果有高度近视,又需要长期对着屏幕,用眼量大,可以选择一天补充10-20毫克,如果已经存在黄斑变性,可以适当增加剂量,一天20-40毫克。

此外,叶黄素为脂溶性元素,叶黄素的吸收与膳食中脂肪的含量正相关,因此,在吃饭中间服用叶黄素,尤其是跟含有油脂的饭菜一起吃叶黄素的吸收效果会更好

图片
图片

-作者简介-

图片

马明明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主治医师,眼科博士

从事眼底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主攻小儿眼底病的诊治

门诊时间

周三上午(松江南部,小儿眼病专病门诊)

周三下午(松江南部,眼底病专病门诊)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中心

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眼底及视网膜科团队介绍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中心眼底及视网膜科始建于1953年,由我国著名眼科学家、视网膜脱离手术创始人、享有“东方一只眼”盛誉的赵东生教授创立。经过近70年的不懈发展,眼底及视网膜科已成为全国一流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诊疗、科研和教学中心。眼底及视网膜科学术带头人为许迅教授和孙晓东教授,科主任刘堃教授,副主任王泓教授,团队现有主任医师12人,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14人,年均完成各类复杂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超过2500例。团队骨干均具有明确的临床专长和科研方向,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疾病、病理性近视、遗传性眼病等多个眼底病的临床诊疗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图片

在临床方面,上海市一眼底及视网膜科引领国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发展,在上世纪80年代张皙教授国内率先应用并改良长效气体C3F8,使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成功率显著提高。眼底及视网膜科也是国内第一批开展抗VEGF眼内注射、光动力疗法治疗黄斑疾病的单位之一,挽救了数以万计患者的视力。目前,眼底及视网膜科拥有国际顶尖诊断、治疗和手术设备,广泛开展25G、27G微创玻璃体手术。先进的医疗理念和过硬的技术水平极大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周期、减少了手术的并发症。多项前沿技术的应用如视网膜下注射基因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溶栓术、病理性近视黄斑松解术、眼外伤全病程综合管理等推动了眼科的发展,造福了广大患者。

在科研及教学方面,眼底及视网膜科近年来连续获得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经费支持,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项目、国家新药创制“十三五”、“十二五”重大专项、“863”重点项目、“973”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并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研究论文,彰显了市一眼科的国内外学术影响力。眼底及视网膜科现拥有博士生导师6名,硕士生导师5名,主编、翻译了多部眼科专著,持续为全国各地培养输送眼科医疗骨干。

上海市一眼底及视网膜科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医疗为根本,树立科学创新服务于临床的理念,促进学科医、教、研全面发展,为眼底病患者带来希望之光。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