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录片《让历史告诉未来》:一支笔写尽清朝300年的“修史人”——戴逸

 细雨青衫 2023-05-08 发布于重庆

百年常图 2022-03-17 16:29 发表于江苏

  戴逸,一位从江南福地走出的学子,承继着家乡绵延的文脉,德才兼备,学贯古今。他是国家的栋梁,学界的骄傲,更是家乡的荣光,后辈的楷模。“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走出去的是征程,走不出的是故乡。

图片
纪录片:《让历史告诉未来》
图片


  图片

  纪录片《让历史告诉未来》由常熟市融媒体中心制作出品,常熟市图书馆、戴逸学术馆协助摄制。该片以戴逸先生人生经历为经,中国社会变革为纬,用真实而具有故事性的手法,将其人格性情、命运轨迹、学术作为在影像中渐次呈现。在对人生往事及治学成就的回望中,突出《清史》编纂半个世纪以来所经历的曲折和坚持,让观众深刻感悟老一辈学者大家的家国情怀和精神力量。此片被列为常熟市文艺精品创作项目。

图片

图片
人物简介
图片


图片

  戴逸先生是常熟籍著名历史学家和清史泰斗,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史学会第四、五届会长,北京市文史馆馆长,中央文史馆馆员等职。长期从事清史研究,著作等身,主要著作包括《中国近代史稿》《一六八九年的中俄尼布楚条约》《履霜集》《繁露集》《语冰集》《涓水集》等,主编《简明清史》《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新编历史小丛书》等,2013年获得第二届吴玉章人文社会学科终身成就奖。

图片

  戴逸先生专务清史、秉笔直书的使命追求,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攀登精神,胸怀宽广、谦虚质朴的崇高品质,是建设更高品质“江南福地”强大而生动的精神动力和文化财富。

图片

图片
戴逸学术馆
图片

图片  

  “在自己家乡常熟,建立一个南方清史学术研究基地,这是父亲多年来的心愿。”戴逸先生长子戴寅在接受采访时曾这样说道。

  2016年冬,戴逸先生表达了在家乡常熟建立清史南方研究中心的愿望,希望能将自己万余册藏书留在家乡,期待常熟社科研究领域能奇峰突起。2019年10月,经过为期三年的筹建,由原常熟县立图书馆改建而成的戴逸学术馆举行开馆典礼,并正式对外开放。

图片  戴逸先生将其命名为衣山楼。该馆收集珍藏了戴逸先生万余册藏书,是集专题图书资料收集保管阅览功能、展示陈列宣传功能和清史研究学术交流、出版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学术机构。依托文化和旅游部清史纂修与研究中心、中央文史研究馆、中国历史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清史研究所以及国内学术机构的研究力量支撑,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清史和戴逸学术思想的研修基地。其独特的人文温度和学术底蕴,不仅在常熟文化发展的新篇章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对常熟今后社科领域的研究突破有着深远影响。

图片

图片
戴逸馆活动照片集
图片

图片  2019年10月28日戴逸学术馆开馆典礼

图片

戴逸学术馆发展座谈会

图片  阅读定制活动:戴逸学术馆

图片

“逸风清韵阅时光”戴逸先生诗文朗诵分享会

图片

《戴逸文集》发布会暨戴逸先生

清史学术思想座谈会

图片

《清代中国与世界》线下分享交流活动

  五千年文明辉耀,三千载文脉不绝。常熟是一处充满书香的福地,文脉繁盛,人才辈出。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让我们循着先行者的脚步,薪火相传,继往开来!

图片
END

部分文稿来源常熟融媒

撰稿:活动推广部

审核:姚远

排版:活动推广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