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摆脱道德束缚的底层思维

 思维星球Star 2023-05-16 发布于山东
戳蓝字“思维星球Star”关注我

遇事以结果为导向,不要以道德高点为依据。
是摆脱道德束缚的底层思维。
我有个朋友在两年前借了我1万块钱,要还工程铲车的贷款,手头紧张。
便开口借钱,约定下月就还。
因为还是不错的朋友,而且有之前借钱及时还款的先例,便借给了他。
结果是到现在还没有还,且处于失联状态。想要回欠款,只有走法律途径了。

朋友借钱是生活中最让人纠结的事情了。
借给他,自己的生活可能会受到影响,毕竟现在基本都有房贷、车贷,存款很少。
不借,说你不够义气,也会让人难为情,受到心理和道德上的折磨,甚至再见面都会感觉尴尬。
这样就要同时接受道德和现实的双重考验。
其实,我们借不借的依据不应该是道德义气,而应该是借出去之后会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有影响会让自己负债就果断拒绝,如果没有影响甚至不还也没关系,就可以根据亲疏关系进行决策了。
所以,应该是以这件事的结果为导向,不要以道德高点为导向。

高手因为能够看透社会运转逻辑,面对问题往往不动声色,拥有超出我们认知的淡然。
我们不是高手,很多时候会陷入纠结。
朋友借钱就是典型的容易受道德约束下,让人纠结的点。
除了朋友借钱,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情况。
比如:
单位领导给你给升职加薪的机会,但是需要你做些不道德的事情,
需要违规低价出货,你不做就让别人做,你怎么办?
自己辛辛苦苦做出来的业绩,等到年终绩效考核的时候,
被同事耍心机、手段,你只能获得一部分绩效。
对方还苦口婆心的说自己多不容易,希望你能体谅一下,你怎么办?
综上,其实都是道德重要还是自身利益重要的问题。

遵从任何一方,都会让自己很难受。
怎么办?
就是守本分,遵从结果。
以本分为依据,本分就是自己应该做的,不违规,不逾矩。
然后以结果为导向,而不是道德为行动依据。
这是解决道德双标的底层思维。
需要说明的是道德和自身利益并不是矛盾的点。
很多时候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比如你不借钱给别人,对别人来或许是不讲义气,但是对自己的家人来说就是有担当。
再比如说法律的制定,本身就是以结果为导向的。
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大好人,如果闯红灯,一样是扣分罚款。
正常的组织都是各司其职,各安其份的。
道德,是行为结果的润滑剂。
不是解决问题的依据。
祝:
不被道德束缚!

全文完,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和“在看”吧。最好加个星标,因为微信的规则改了太多,感谢阅读。
今天是我持续写作的第 12/100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