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体表肿物(一)-为什么会得钙化上皮瘤?

 愿为流云 2023-05-09 发布于北京

     钙化上皮瘤(pilomatricomaPM),又称毛母质细胞瘤起源于毛囊的毛基质细胞,常发生于头颈部、躯干和四肢,本病临床表现多样。

      PM是一种无症状缓慢生长的良性肿瘤,最初认为其起源于皮脂腺,是由MalherbeChenantais1880年首先描述,称为皮脂腺钙化上皮瘤;1961ForbisHelwing研究认为其起源于毛母质,并认为采用毛母质细胞瘤(pilomatrixoma)这一名称可更好的描述其起源;在1977年改为语源学上更准确的"钙化上皮瘤"(pilomatricoma)

      钙化上皮瘤又称毛母质瘤,是发生于皮下脂肪皮肤真皮深部交界处良性肿瘤,临床较少见,好发于四肢及头面部,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病程较长,极少数患者可发生癌变

      PM临床,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有两个高峰年龄,60%发生在20岁以前,第二个高峰年龄为5070岁,男女之比约23。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表现为无痛性皮下肿块或结节,可活动,质硬或韧,表面皮肤正常或呈红色、青紫色,偶见穿破表面皮肤的黄色或白色钙化斑点继发感染可破溃化脓

该瘤多单发,多发罕见50%发生于毛发生长较多的头颈部,其次为上肢、躯干和下肢,一般不发生于无毛发生长的掌跖部。

     大体病理上肿瘤位于真皮深层与皮下,切面灰白或灰黄色,质硬韧,可见豆渣样或沙粒样物质。镜下以见到有核嗜碱细胞和无核影细胞为特征

      钙化上皮瘤不会自然消退极少有远处转移。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完整切除包膜能够预防复发。

整理自: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50 (7): 594-596. DOI: 10.3760/cma.j.issn.1673-0860.2015.07.014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6, 37(8) : 615-615. DOI: 10.3760/cma.j.issn.1000-6702.2016.08.013.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0, 16(6) : 424-424.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90.2010.06.025.

中国实用医刊,2012,39( 12 ): 22-23. DOI: 10.3760/cma.j.issn.1674-4756.2012.12.01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