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南新化方氏震公裔外迁支系简介(一)

 川上神仙云 2023-05-09
                 湖南新化方氏震公裔外迁支系简介(一)

目录:

序号

     

  

序号

    

 

      前言

 17

绵阳东宣方氏

天亮

1

隆回白马庙方氏

金宝

 18

遂宁秧田沟方氏

世俨

2

新邵乌湖庙方氏

国宝

 19

郧西回龙村方氏

善、立柏

3

遂宁桂花湾方氏

可乐

 20

宜宾李庄新光方氏

有利

4

巫山方家槽方氏

正球

 21

龙山黄泥塘方氏

天杰

5

武岗白溪方氏

朝化

 22

桐梓葫芦坝方氏

世继

6

梅城大湾塘木冲方氏

可政

 23

宁乡大沙坪方氏

加美

7

洞口纱罗佃方氏

万九

 24

洞口田家村方氏

万八

8

马路口黎树坪方氏

可郁

 25

屏山县中都方氏

奇(公)

9

遂宁兴隆方氏

天宝

 26

良杰公江北裔

良杰

10

邵阳田家湾方氏

正卿

 27

隆回横板桥方氏

谱音、谱乐

11

镇远县城方氏

世发

 28

绵阳凤凰方氏

三英

12

高县云溪方氏

义谦

 29

龙山乌鸦河方氏

可能

13

富源县老厂村方氏

海贤老祖

 30

绵阳张家坪方氏

天会

14

汉寿崔家桥方氏

民显

31

安化芙蓉山方氏

以大

15

桂林五马、回头山方氏

天遴、天逵

32

巫溪红池坝荊竹坪方氏

以松

 16

龙山桶车村方氏

智尧

附:四川广安方氏

湖南新化方氏自万户候方震于明初(约1369年)偕父携子由江西泰和县越湖广,过邵州,顺资江而北,“览资水之拖澜、仰梅峰之耸秀,顾而乐之”,遂落担于宝庆府新化县太阳乡唐家村(现新化县白溪镇何思彭家村),至今已逾650年。在此期间震公子裔或因图发展空间“以长子孙计”,或因“移民潮”以寻求更大的生存空间而再迁外县外省者不计其数。据不完全统计,仅新化《方氏重修族谱》上记载了具体外迁地的“继祖慕派”后裔就有220余人(户),其中在“湖广填四川”时期入川者100余人(户),约占外迁人(户)的45%。入川者中在当时的遂宁县境内落业的达28人(户),仅“清房”后裔落业于遂宁县的就有15人(户),而且主要集中于“遂宁县西路忠诚里”一带。这些外迁的人(户)大部分在外迁地子裔繁衍,已自成分支房系,因此新化方氏外迁支系亦不计其数。本文所列的三十二支新化方氏外迁支系,只是与笔者有过直接或间接连系或笔者从“互联网”等其他各种渠道收集到了部分信息的,而且具有一定代表性或自身特性的支系。绝大部分的外迁支系尚未能收集到相关信息而未能列入。本文列入的支系排名亦不分先后,仅以资料整理的时间为序。信息多、少亦与编者的沟通联系和收集信息资料的能力有关,并非有意厚此薄彼。

1、湖南隆回县岩口镇“白马庙”方氏(简称:隆回白马庙方氏

新化《方氏通谱·源流总序》載,明洪武二十五年(1395)震公殁后,次男讳金宝、季男讳国宝偕母冯氏孺人,“由唐家村而南百余里迁本邑(永宁乡)朴塘村之白马庙(今邵阳市隆回县岩口镇育贤村方家坳),生一子光宗,光传良斌、良仲、良材,斌传启缘;仲传启春,材传啟景…。若国祖则又过朴塘村二三十里许择邵阳之乌湖庙而居焉…”。冯氏孺人寿71岁,于明建文三年(1401)殁葬“高坪(今属隆回)龙凤山”。金祖定居白马庙发派了“隆回白马庙方氏”,编有《隆回方氏家谱》,沿用派语为:“景震金光良,启政东永万;朝庭仁义礼,智信加增福;禄兴祥荣第,贻泽远绵延……”。

震公次子金宝生于明至正十年(1352),寿79岁,宣德四年(1429)终葬“白毛江彭姓屋后”,配王氏寿61岁,明永乐十年壬辰(1412)殁葬“彭家屋下”(方公金宝墓、方母王氏墓均座落于今湖南隆回县岩口镇星塘村徐家院旁),生一子光宗光宗公生三子传四房:长良斌派衍秀成房,是为金祖一房;次良栋启春,春分政庸政龙庸公传六世为仁奇,派衍仁奇房,是为金祖二房;龙公三传为万相,派衍万相房,是为金祖三房;季良材派衍明生房,是为金祖四房;另有隆回县滩头镇燕山村方姓,新化方氏五修谱时归谱为金祖燕山房,是为金祖五房。金祖下共五房后裔目前约有1000人留居在“白马庙”本地,即今隆回县岩口镇育贤村一带。亦有外迁省内如龙山县、省外如四川宜宾云溪、云南曲靖等地的支系,目前总人口无法估计。后裔繁衍,兴旺发达。

2、湖南新邵县巨口铺乌湖庙方氏(简称:新邵乌湖庙方氏)

新化《方氏通谱·源流总序》載,明洪武二十五年(1395)震公殁后,季男讳国宝随母、兄“由唐家村而南百余里迁本邑朴塘村之白马庙…若国祖则又过朴塘村二三十里许择邵阳之乌湖庙(今湖南新邵县巨口铺镇五星村一组)而居焉,耀宗其子也,耀传良杰,杰有九子…惟万四仍袭居乌湖庙…”国祖定居乌湖庙发派了“新邵乌湖庙方氏”。

震公三子国宝,生于元顺帝至正十四年(1354),寿84岁,正统二年终葬乌湖庙“住屋后”,配张氏,寿六十六岁,明永乐十七年(1419)殁葬与夫同山同向(国祖夫妻合墓座落于今新邵县巨口铺镇五星村一组),生一子耀宗,耀宗独传良杰,良杰公兴宗旺族,妣王氏,生九子衍九房:长房万一,字足兵,有大功封驾前侍卫,镇守贵州,派衍国祖万一公房;次房万二,字贝宝,“大有能干,护卫兄弟,元配氏李,继配氏米”,居永洲,派衍国祖万二公房;三房万三派衍国祖万三公房;四房万四派衍国祖万四公房;五房万五派衍国祖万五公房;六房万六派衍国祖万六公房;七房万七派衍国祖万七公房;八房万八派衍国祖万八公房;九房万九派衍国祖九万公房。一公衍九房,均后裔繁衍,兴旺发达,实属历史罕见。国祖九房均人烟兴盛,目前仍留居本土“乌湖庙”地区的仅万四公房裔约60人,沿用派语为:“景震金光良,启政东永万;朝庭仁义礼,智信加增福;禄兴祥荣第,贻泽远绵延…”。其他各房后裔除万八房裔一部分居住在湖南洞口县田家、万九房裔居住在洞口县沙罗佃等处外,主要居住在湖北武汉、黄岗、陕西等地,均兴旺发达。

3、四川遂宁市安居区分水镇桂花湾方氏(简称:遂宁桂花湾方氏

四川“遂宁桂花湾方氏”属新化方氏继祖慕派清房万经公下正学支裔,入川一世祖方可乐系正学公之谪孙。

新化方氏二修谱《方氏重修族谱·清房世系图》载:正学公生三子志、恒、直;志公亦生三子诗、书、乐;可乐公生于崇祯九年丙子(1636),殁葬牛□山,配龚氏生七子“民志、惠公、为公、晓哥、恭哥、六哥、七哥,自丙戍年(应为康熙四十五丙戍1706年)提家徙川,住居遂宁县西路忠诚里分水岭”。而据遂宁桂花湾方氏2O08年所修新谱(即“遂宁桂花湾方氏新谱”,简称“遂宁新谱”)称:可乐公生八子,由新化圳上“龙溪青山湾”入川(入川时间不详),后几经碾转定居于“遂宁桂花湾”(现属遂宁市安居区分水镇),后裔繁衍。因“桂花湾”是该支方氏发祥地,故称“遂宁桂花湾方氏”。“遂宁新谱”对于入川一世祖以上的祖源脉络记载清楚,但入川后的繁衍情况目前记载还很不完全。一世祖可乐公生有八子,仅其中第七子立富公子裔至从字辈又分为十房,而“遂宁新谱”仅记载了其中四房的繁衍情况,目前该四房总人数约1000人,主要居住在遂宁分水镇桂花湾、中兴镇夏家埧、五显庙和洞石乡等地,沿用派语为:“…朝庭兴大正,有可立民从,续谱联宗荣世第,祖光遗泽应绵延…”。

4、重庆巫山市大昌镇营盘村方家槽方氏(简称:巫山方家槽方氏

入川始祖方正珠公于清顺治末携幼子方有志入川,落业于今重庆巫山市大昌镇营盘村方家槽,发派了“巫山方家槽方氏”。相传正珠公是一名武官,使双锏,任军中解粮官,回故居途中遇难,后人在方家槽建有“衣冠冢”,生殁日期无考。祖妣刘氏生于明崇宗癸未年(1643),原籍湖广辰州府溆浦县黄溪口,寿61岁,康熙癸未年(1703)殁葬“夔州府大昌县(今巫山县大昌镇)宦家山”,入川前生长子有志(顺治十六1659年生于湖南宝庆府新化县第五都辰溪口),入川后生次子有学(康熙二年1663生于大宁县通城里茅苋铺)。

“巫山方家槽方氏”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阖族公立了“祖茔碑”(俗称“四方碑”),座落在现巫山县大昌镇营盘小学(原为方氏祠堂)旁,碑文记载:“…我族原籍系湖南宝庆府新化县第五都绵花田灵官庙,始祖正珠公于大清康熙年间来川,落业于兹,迄今二百余岁矣…谨将派行列左…正有应玉三 同福绍吉祥 裕德宗谟远 存仁世泽长 大猷能辅国 逊学自成章 敦本延天庆 继承兆永昌。”该碑记显示该支方氏无疑属于新化方氏“继祖慕派”后裔。另据其族人回忆,该支方氏原收藏有一部族谱,“是由原籍湖南省宝庆府新化县第五都晨溪口棉花田…老家派人送来的。”但这部“老族谱”在“破四旧”时期被毁。同时,目前在新化方氏本土(新化圳上)也暂时没有找到关于正珠公的谱记信息,因此目前尚无法确认“巫山方家槽方氏”属于“继祖慕派”的哪一房后裔,对其入川始祖以上的祖源脉络亦无法理清,但其在2011年新修的《巫山方氏族谱》中记载的入川始祖以下的繁衍脉络,则十分清楚。

据《重庆晨报》报导,正珠公携妻带子长途跋涉入川,初时上无片瓦遮风雨,下无寸土立足基,其以耕读为本,经过艰难打拼为子孙后代创下基业,后代中有政府官员,也有殷实的农庄主。“巫山方家槽方氏”入川后已经传了14代,家族繁衍超过5000人,分布在巫山的大昌、骡坪,巫溪通城,万州、云阳以及湖北、陕西等地。其中万州、云阳以及陕西镇坪的分支已成为当地庞大的家族,兴旺发达。

5、湖南武岗市迎春亭街道办事处景福村白溪方氏(简称:武岗白溪方氏

“武岗白溪方氏”系新化方氏继祖慕派聪房樑公贤支下朝化公后裔,尊朝化公为一世始祖。新化《方氏重修族谱》(聪房世系图一百一十二)载:朝化,万有公次子,配¨氏,俱葬肖家山,生子孝;廷孝,化公之子,葬温江,配赵氏葬肖家山,生子善;兴善,孝公之子,配王氏,俱葬肖家山,生子忠;正忠,善公之子,葬肖家山,配罗氏葬田心湾,生子三;有余,忠公长子,殁葬肖家山(配嗣未详);有金,忠公次子,生于康熙七年戊申(1668),葬田心湾,配陈氏,生子烈;有钦,忠公三子生于康熙十一年(1672),配龚氏生子二(俱未详葬地);可烈,金公之子,配陈氏(葬、嗣未详);可良,钦公长子,生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配氏(俱未详葬地)生子文;天达,钦公次子,配陈氏生于康熙壬辰年(葬嗣未详)。这里记载一世朝化公到五世有余有金的葬地均在原籍新化圳上,五世有钦和六世中记有子裔的可良公都没有记载葬地,而从钦公、良公的岀生时间看,至道光前期(约1821-1831)修《方氏重修族谱》时已是百几十岁了,应该是因为二公已经外迁并殁葬在外地,修谱之人不知情才没记载其葬地。因此“武岗白溪方氏”虽尊朝化公为一世祖,但实际是五世祖有钦和六世祖天良才始迁武岗的,时间应该是在清康熙中晚期。

“白溪”原本系行政村建制,曾属武岗石羊乡或头堂乡辖,白溪村的方家大院是“武岗白溪方氏”的大本营。武岗建市后,白溪属武岗市迎春亭街道办事处景福村辖。“武岗白溪方氏”不仅祖源及派衍脉络十分清楚,而且与圳上本土方氏有着稳定的联系,并积极参加本土方氏组织的各项族务活动。新化方氏五修谱时辑丁115人参与了五修谱;在复修圳上方氏宗祠过程中踴跃捐款,捐款者达58人(户),捐款总额23000余元,并参与了各项祭祖和庆典活动。

6、湖南安化县梅城镇大湾塘村三合木冲方氏(简称:梅城大湾塘木冲方氏

新化方氏三修谱《方氏通谱·斌房里居》载:“可政裔徙安邑山障江木冲…可敬裔住下庙邨彭家坊”。这里的“安邑山漳江木冲”,即今湖南安化县梅城镇三合村木冲(九组),并村后为“大湾村三合九组”。

该支方氏受迁居地贫瘠、闭塞等因素影响,发展受到制约,目前仅约40人,集中居住在今安化县梅城镇大湾塘村三合九组。始迁祖方可政(回葬新化圳上),系斌房万广公下有赞(赞支)公之长子,目前在圳上本土居住的斌房万广公下有赞支裔,主要是居住在松山罗盛教村彭家坊一带的可敬公后裔。大湾塘木冲方氏人数虽然不多,但参与敬祖寻根等族务活动却很积极。此次为复修圳上方氏宗祠捐款者4人(户),捐款总额14000元,其中方志军个人捐款11000元,此外还为祠堂打谯个人捐款1000元,是外迁支系中为宗祠建设个人捐资之冠;他们几乎每年清明或春节期间都要来圳上祭扫祖墓或到祠堂祭祖,同时他们还在努力寻找有赞、可政、立志三位直系祖的坟墓。

7、湖南洞口县石柱乡塘湾村沙罗佃方氏(简称:洞口纱罗佃方氏

洞口“纱罗佃”方氏属新化方氏国祖万九公房裔。新化方氏《三修方氏通谱·源流总序》载:“…国祖则又过朴塘村二三十里许择邵阳之乌湖庙而居焉,耀宗其子也,耀传良杰,杰有九子…万九迁居磨阳隘,再传又迁武岗纱罗佃(现湖南洞口县石柱乡塘湾村沙罗田)聚族而居,称极盛焉”。有万九公墓坐落于今石柱乡龙江水库出水口遂道旁,地名“长湖洞象形地”,系由第章、丹臣、金凡等族人倡导筹资于1987年复修。

“纱罗佃”方氏沿用派语为“…万景才子永;天文廷仕曰,登大可成仁;明善祥荣第,贻泽远绵延;忠孝…”,传今30世,目前人口2000余,主要聚居于现洞口县石柱乡塘湾村沙罗佃、八寨村、七岭村等地,也有外迁贵州织金、山东开源、河南郑州等地者,人烟繁衍,兴旺发达。纱罗佃方氏人数众多,在当地是一支有一定影哬力的氏族,与圳上本土方氏也一直有着比效稳定的联系,且积极参与各种族务活动,时常来新化祭扫景、震两代始迁祖慕茔;在复修圳上方氏宗祠过程中,与“洞口田家村方氏”共同组团参加“新化方氏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暨方氏宗祠福堂落成庆典大会”,为复修宗祠现场捐款者40余人(户);在新化方氏五修谱过程中,族务负责人方卓樑主修了“国祖分支”(不含“良杰公江北裔”)《方氏五修宗谱》。

8、湖南安化县马路口镇澄坪村黎树坪方氏(简称:马路口黎树坪方氏)

安化“马路口黎树坪方氏”属新化方氏继祖慕派斌房海公后裔,尊海公下第十世可郁为始迁祖。新化方氏《方氏通谱》(慕派斌房海公有辈下五世图)载,郁公享寿61岁,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七月终葬“枭鸡疃铁屎冲”;郁公生子三:立书立文立乐,乐无传;文公终葬“枭鸡疃”,配陈氏率子徒湖北郧西县;书公殁葬“枭鸡疃虎形山”,生子五:松、柏、栋、樑、材,松、樑均无嗣;次子民柏“移居安化马辔保棃树坪,继迁益阳四里柳溪冲明灯山下…归葬枭鸡疃”;三子民栋终葬“枭鸡疃”,配氏龚生子五:仁、义、礼、智、远,均葬于“棃树坪”;五子民材终葬“棃树坪”,配氏龚归葬新化“庙前村铁屎冲虎形山”,传从纲、从泰,泰无传,纲传续志,续志自安邑马辔市移居叙浦县“龙潭黄泥井”。该谱记说明现在的黎树坪方氏,只是书公三子民栋之后裔,是从老家新化圳上“枭鸡疃”移居安化“马辔市棃树坪”(现属马路口镇澄坪村)的。

“马路口黎树坪方氏”目前已发派到“远”字辈,总人数120余,主要居住在现安化县马路口镇澄坪村和常德西洞庭地区。该支方氏与圳上本土方氏一直有着稳定的联系,参与了新化方氏的历次修谱,并为复修方氏宗祠捐款助力,参加各种宣传发动和庆典、祭祖等活动。该支方腾盛宗亲,是外迁支系中当选并到任的唯一的“新化方氏历史文化研究会”第一届常务理事会副会长。

9、四川遂宁市安居区兴隆方氏(简称:遂宁兴隆方氏

四川“遂宁兴隆方氏”入川始祖的墓碑碑记有“皇清上川始祖方公讳天宝字善言老大人之墓”、由湖南省宝庆府新化县□□□□迁入”等内容,其沿用派语(无文字记载,系由老辈一代一代口头传诵下来的):“…朝廷兴正有,天之民从,续谱联宗荣世第,祖光贻泽应绵延…”,亦与新化方氏“老谱”所定派语相同。查新化方氏二修谱《方氏重修族谱》,有聪房广俊下显公富支第五世有琉次子天宝,字善言,生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五月,娶郭氏(俱未记殁时葬地),生四子:长之崑生于康熙四十年(1701),次之崙生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三之嵩生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四之岭生于康熙六十年(1712),俱未记配嗣殁葬和是否外迁等。但该谱此处还记有:琉公系正科之次子,科公三子有珝生于顺治十七年(1660),葬肖家山,配段氏生四子:长天容字学言生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次天安字定言生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三天宪字□言,四天寭字俊言,“俱徙川住居遂宁县”。这里虽然对“天宝”及其四个儿子是否外迁没有记载,但是明确记载了“天宝”的四位堂兄弟“俱徙川”;而且从科公家族其他未外迁者均记载了本地葬地和“之”字辈以下子裔的情况看,很可能是因为“天宝”公与其四堂兄弟一同外迁遂宁县而修谱人不知情,才未记载这些情况的。因此可以确认《方氏重修族谱》所记载的聪房广俊裔“天宝字善言”,就是遂宁“兴隆方氏”的入川始祖,四川“遂宁兴隆方氏”属新化方氏继祖慕派聪房广俊下显公富支后裔。

据该支方氏宗亲方世国先生介绍,入川始祖天宝公入川后开始“寓居斗城(当时的遂宁县城)”,随后在遂宁兴隆(原兴隆乡,现属分水镇)购地置业、繁衍生息,传七房,已发派至“光”字辈(同新化派语“远”),目前总人口数千,主要居住在今遂宁市安居区分水镇钓魚沟、水口寺、太阳桥等村,兴旺发达。在《中华方氏全族统谱》(珍藏版)的编辑过程中,该支方氏已“归统”于“湖南新化震公支系”名下。

10、湖南邵阳市“宝庆府城东门内田家湾”方氏(简称:邵阳田家湾方氏

在互联网“方氏氏族网站”中,常常会硑到“邵阳田家

湾方氏”这个氏族名称,但无介绍内容。据《道光·宝庆府志·氏族表》载:“田家湾方氏其先曰正卿新化石马三都人顺治初徙府城东门内田家湾”,同时记载了其七代人的官职情况(见岳麓书社岀版《道光·宝庆府志》(影印本)四九九、五五九、五六O)。这是一支地方武官世家家族,虽然级别有高有低,但都是当时宝庆府及周边地区一方要地的军事主官,为守护家乡的和平安康作出了贡献。

新化方氏三修谱《方氏通谱·斌房里居》亦载:“正卿裔由新化上庙村黄皮徙居宝庆府城东门内鹿头岭下田家湾”,而新化方氏二修谱《方氏重修族谱·斌房世系图》亦显示:新化方氏继祖慕派斌房深支朝富公下第四世正卿,原住“新化宝庆石三都”庙前黄皮岺,自清朝顺治守备宝庆,吃粮护朝庭…建居“绿豆岺”,发派邵阳田家湾方氏。

上述《府志》记载的“田家湾方氏”只是有官职或被“蔭封”的族人,第七世仅记有五人。而《方氏重修族谱》记载的“田家湾方氏”第四世就有十五人。更有新化方氏三修《方氏通谱》,对“田家湾方氏”一至七世(“续”辈)的派衍脉络记载得更为详细(应该有“田家湾方氏”后人参与了此次修谱),仅二世祖之一有荣以下五世图就记有32页(双面),所记的“续”字辈至少有39人。其中:至少有16位明确的“朝庭命官”,并有“武显将军”(续忠)于同治三年寿六十七岁时“阵亡甘肃阶州”;记有配偶情况的28位,共计配妻47位,有“诰封”的至少18位;共计生有“谱”字辈男至少54人、女至少21人(还有至少11位未记子嗣的“续”辈人),散居于“郡东郊”、“南乡”、“沅州府”、“辰州府”、“镇远府”、“海宁县”等地。足可见“田家湾方氏”也是当时一支比效显赫的大家族。可惜的是,除《中华方氏全族统谱》(2007年版下部第2272页)刊载的“贵州省镇远县震祖下世发公支系”(见本文11、“镇远县城方氏”)外,对于“田家湾方氏”的其他后裔目前状况,笔者暂未掌握任何信息。

附:《〈道光·宝庆府志〉记载的新化方氏部分历史人物简介》(节选)

……

方文斌,新化县石马乡三都三甲(今圳上镇山溪一带,具体地域不详)人,新化方氏第六世,继祖慕派斌房始开祖,生卒年月不详(谱记嗣良公生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方文斌糸嗣良公长子,卒葬“肖家山”)。《道光·宝庆府志》卷九疆里表二里甲·新化里甲表记:(明初)“石马三都三甲方文斌”。 据该府志“疆里表一·村团”的引言部分介绍:“明制…村团既设里甲仅为收丁粮之领率,而并丁于粮之后民间且不复知有里甲矣,甲之有某某者,初则甲首之名…”。可见文斌公是当时的新化县石马乡三都三甲的“甲首”,是该《府志》记载的新化方氏年代最早、辈份最高的历史人物。

……

方正卿,新化县石马三都庙前村黄皮岭(今属圳上镇松山片区)人,新化方氏第十四世,斌房深支朝富公下第四世,生卒未详,葬“宝庆府郡东郭外半里许资阳井山”。《道光·宝庆府志》卷第三十六·氏族表·邵阳(下)载:“田家湾方氏其先曰正卿,新化石马三都人,顺治初徙府城东门内田家湾”,是为邵阳“田家湾方氏”始迁祖,也是该《府志》中发现的新化方氏唯一一支外迁支系的始迁祖。另据新化《方氏重修族谱》载:“卿公原住新化宝庆石三都庙前黄皮岭,自清顺治定鼎宝庆吃粮,护卫朝庭,为人耿介童叟无欺,通营咸服,建居绿茸岭。”配胡氏生子有荣、有华。

方元喜(善),谱号立书,新化籍邵阳人,新化方氏斌房正卿公下第四世。元喜公生于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四月,“行伍”出身,乾隆十八年任宝庆协“卫经历”、 新化汛“把总”(七品),以孙世儒赠“武略騎尉”(正六品),卒葬“南乡姚家山”。父可伯公因之赠“武信骑尉”(正七品),祖父有荣公亦因之赠“武信骑尉”。 《道光·宝庆府志》中多处记载了元喜公的官职和封赠等情况,《道光·新化县志》和新化《方氏通谱》亦有记载。

方世儒,号六亭,谱号从彪,邵阳人,新化方氏斌房正卿公下第六世,生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二月,咸丰八年(1858)四月卒葬“郡东郭外资阳井山”。世儒公于嘉庆十四(1809)年任宝庆协“卫经历”(从七品),道光二十五年(1844)已官至永州镇左营“守备”(正五品)加“都司尉”(正四品),屡著战功赏带花翎,以子开榜(副将)封“振威将军”(从一品)。父盛礼(元喜公长子)公因之赠“昭武都尉”(正四品)。(另见《光绪·邵阳县志》卷八选举下·十四)

方世得,号鹤亭,谱号从彪,邵阳人,新化方氏斌房正卿公下第六世,生于乾隆五十六(1791)年九月,同治三年(1864)十一月卒葬“郡东郭外资阳井山”。 据《道光·宝庆府志》记载:世得公于道光二十二(1842)年任宝庆协“卫经历”,后任蓝山汛“把总”,再调隆回汛“把总”,以子振鹏(游击)封赠 “武义都尉”(正三品)。(另见《光绪·邵阳县志》卷七官师·十九、卷八选举下·十五)

附:世得公三位儿子简介(见《光绪·邵阳县志》、《方氏通谱》)

长子开麒号玉池,谱号续连,道光七年(1827)正月生,“行伍”岀身,初为邵阳和尚桥“外委”,历官衡州“千总”补武岗“千总”(正六品)、蓝翎以“守备”用,以“守备”授“武德骑尉”(正五品)。同治十年(1871)正月年四十五岁卒葬“南乡唐家山”。

次子振鹏号云衢,谱号续捷,道光八年(1828)十一月生,初为巡城右哨二司把总,历官至临武营花翎“参府”兼护永州总镇事,特授道州“游击”(从三品)。以“游击”授“武义都尉”(正三品)。卒葬未详。

三子续恩初为巡城右哨二司把总,官至永州镇蓝翎“千总”,以候补守备授“武德骑尉”(正五品),生卒未详。

方策,号和廷,谱号续贵,邵阳人,新化方氏斌房正卿公下第七世,生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二月,道光二十六年(1846)三月卒葬“南乡周家山”。策公“行伍”岀身,初任石门汛“外委把总”,道光十八年(1838)任宝庆协“屯政守备”、宝庆协右哨新宁汛“千总”(正六品), 以“千总”封“武略骑尉”(正六品)。父世海(盛礼公长子)公因之勅封“武德骑尉”(正五品),母杨氏勅封“安人”。(另见《光绪·邵阳县志》卷八选举上十三、选举下十五)

方钰胜,号敬轩,谱号续珍,邵阳人,新化方氏斌房正卿公下第七世,生于嘉庆六年(1801)十二月,同治三年(1864)正月卒葬“郡东郭外资阳井山”。钰胜公于道光十七年(1827)任宝庆协“卫经历”(从七品),道光二十五年(1844)时任永州镇右营宁远汛“把总”,旋迁宝庆协新平营守备(正五品),花翎都司。父世臣公以之“赠武信骑尉”(正七品),祖父盛智(元喜公次子)公亦赠“武信骑尉”。(另见《光绪·邵阳县志》卷八选举下·五)

方开甲,谱号续孝,邵阳人,新化方氏斌房正卿公下第七世,生于嘉庆二十三(1818)年十月,咸丰元年(1851)十二月卒葬“南乡郁家山”。开甲公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中恩科武殿试第二甲“赐武进士岀身”(另见《清史》“道光二十一年辛丑武殿试金榜”),道光二十四(1844)年任宝庆协“卫经历”, 历任宝庆协石门汛把总、巡城左哨蓝翎“千总”,以千总加一级授“武德骑尉”(正五品)。(另见《光绪·邵阳县志》卷七官师·十九、卷八选举下·五、十五)。

方开榜,号蕊齐,谱号续忠,邵阳人,生于嘉庆二(1797)年十二月,道光二十(1840)年任宝庆协屯政守备、花翎,历官巡城左哨千总、武岗镇筸游击(正三品)、沅州协副将(从二品),以副将加级授“建威将军”(正一品)。谱记续忠公于同治三(1864)年一月寿六十三岁阵亡于“甘肃阶州”,奉旨归葬“大东乡五里牌绩源私山”。(另见《光绪·邵阳县志》卷七官师·十九、卷八选举下四、十四)。

方开富,《道光·宝庆府志》记为“邵阳田家湾方氏”第六世世臣公次子,“广东阵亡”。《方氏通谱》记:世臣公次子从琇,生于嘉庆十(1805)年。据《道光·宝庆府志》卷第四十四士女表一·六和《光绪·邵阳县志》卷九人物(上)勋绩记载:道光二十一年(1841)“英吉利犯上海”(第一次鸦片战争),“标协”刘万胜领“战兵”赴广东“征英夷”,方开富等十三名“战兵”(均为宝庆协兵)与刘万胜一同阵亡于广东战场,“竝祀广东乌埔昭忠祠”。

……

11、贵州黔东南州镇远县城方氏(简称:镇远县城方氏

《中华方氏全族统谱》(2007年版下部第2272—2273)刊载的 “贵州省镇远县震祖下世发公支系”,系新化方氏继祖慕派斌房深支朝富公下正卿后裔,亦属“邵阳田家湾方氏”三世祖可仲公后裔。该支方氏尊世发公为迁黔始祖,于清代中页(具体时间不详),从湖南(具体地方不详)迁入贵州。现存“祖妣墓”(2003年复修)座落于镇远县城东“宝庆山”,主碑碑文为“皇清诰封孺人方母王夫人之墓”。其世系图显示:震公-13世正卿—14世有荣—15世可仲—16世立寿—17世民皋—18世世发…(原表中世次有误,有两个“8世”),沿用派语为:“…世续,谱联宗荣第,贻泽远绵延…”。至2006年6月“归统”时己发派到“第”字辈,目前总人数不多,仅50人左右,而且散居于镇远县、凯里市、从江县以及贵阳、杭洲、台北市区等多地。

    新化方氏三修谱《方氏通谱》载:1、正卿下第五世民皋,原名盛交,寿公次子,嘉庆十四年(1809)殁葬“南乡唐家山”,配王氏乾隆三十七年(1772)生,殁葬“镇远府”,生五子。2、皋公长子从财,原名世财,年46岁于道光十八年(1838)殁,葬地未详,配张氏,咸丰七年(1857)殁葬“镇远府平满堂”。3、皋公次子从星,原名世发,诰封“奉政大夫”,寿60岁于同治元年(1862)卒葬“沅州府”,元配胡氏,诰封宜人,道光十九年(1839)殁葬“镇远府西门外”,继配龚氏,诰封宜人,道光三年生,生子三。4、发公长子续淇,诰授“奉政大夫云南補用同知”,字长龄号寿堂,道光二十一年生,配沈氏,诰封宜人,道光二十三年生,同治四年(1865)殁葬“沅州府东门外义山”,生一女;继配杨氏,诰封宜人,光绪六年(1880)殁葬“镇远府文笔山”生一女,再继邓氏咸丰二年生。5、发公次子续翼禀生加六品□四川補用知县,同治十年殁葬“沅州府东门外义山”,配梁氏生子二:谱镇、谱全。

    据以上《方氏通谱》所载情况分析:“镇远县城方氏”的先祖先从“宝庆府城”东门内田家湾迁至“西乡”或“府城”附近,再迁“沅州府”(府城即今湖南洪江县城),从“沅州府”入黔;世发公是镇远县城方氏始祖,但不是始迁祖,“镇远”始迁祖很可能是世发公之次子续淇公,续淇公或因赴任而偕祖母王氏等首迁镇远府;具体入黔时间应该是在发公长子续淇之配沈氏卒葬“沅州府”以后、继配杨氏卒葬“镇远府”之前,即同治十二(1873)年左右;“镇远县城方氏”现存于城东宝庆山的“祖妣墓”墓主王氏系续淇公祖母,即世发公之母、“田家湾方氏”第五世民皋之配;“镇远县城方氏”近祖谱镇公并不是发公长子续淇之亲子,而是发公次子续翼之子,《方氏通谱》对于续淇公没有子嗣记载,配妻三位只各生一女,虽然该谱没有明确,但谱镇公很可能是发公长子续淇之嗣子。

12四川宜宾市高县云溪方氏(简称:高县云溪方氏)

据互联网网站《中华寻根网·方氏家谱字辈》(https://www.jiapu.tv/ask/)载,四川宜宾高县云溪方氏“字辈”为:“金光良喜政,东永万朝庭,仁义礼智信,家曾福禄兴,祥发和南远,吴西经...”,此派语与新化方氏“金祖光派”的派语极为相似。另据云南曲靖富源县“老厂村方氏”方孟和宗亲微信提供的资料显示:高县云溪方氏的入川始祖义谦公,确属新化方氏震公后裔。查新化方氏金祖下世系图,义谦系金祖下第十一世仁奇公(“金祖仁奇房”始开祖)之长子,谱记为“外迁”;奇公次子义谏、三子义诏均居本地,衍派本地“金祖仁奇房”。而义谦公派衍的外地“金祖仁奇房”—高县云溪方氏,亦后裔繁衍,兴旺发达。因目前与该支方氏尚无直接或其他的间接联糸,所以笔者对该支方氏的其他信息尚一无所知。

13、云南曲靖市富源县十八连山镇茂锋村老厂方氏(简称:富源县老厂村方氏

云南富源县“老厂村方氏”亦系湖南新化方氏震公后裔之外迁支系,属新化方氏“金祖光派仁奇房”后裔。“老厂村方氏”尊新化方氏一世祖景诗公下第十七世祖妣刘氏“海贤老祖”为始迁祖,是目前笔者发现的唯一一支以“祖妣”为始祖的方姓群体。

“金祖光派仁奇房”始开祖仁奇公生三子义谦(新化谱载为“外迁”)、义谏义诏,谏、诏居本土,谦公于清初“湖广填四川”期间入川,先居成都,再迁叙州府凉水井一带(今属宜宾高县)定居,是为入川始祖。谦公生子礼伦,伦公生子智睿,睿公妣李氏,生子信干、信灿。干公系朝庭命官,生于雍正三年乙已(1724),殁期葬地不详,妣刘氏,于乾隆二十六年(1762)殁葬高县凉水井,享年38岁,生子加富、加吉、加森续妣刘氏,即“海贤老祖”,生于雍正五年丁未(1727)正月,生子加程。因干公去朝庭作官,一去不返,“海贤老祖”害怕干公“犯事”牵连家属,即携幼子加程公随娘家人外出以造纸、卖纸为生。从宜宾岀发途经“昭通巧家县”,过“麒麟区”到“师宗五络河”短暂居住。再东迁“罗平县”,沿南盘江东移,到达一个叫“小腊甲”的地方暂居。而后又东迁,至现属贵州省黔西南州管辖的“格里坝子”,并买下“格里坝子”以为定居之所。后来又参与出资建设连接云、贵两省的“抹各桥”,渡水经现黄泥河镇龙潭牛额村一带,到达十八连山“洼塘村”一带居住,与“老厂村”相距不远。当时居住在“老厂村”的主要是彝族人,因为箭竹笋是造纸的上好材料,为了进山采伐箭竹笋的便利,即与彝族先民互换居住地,从此定居“老厂村”。后来刘氏娘家人也从这里迁出另择居所,“老厂村”则全部成为方氏加程公后裔(尊刘氏“海贤老祖”为始祖)的聚居地。

“老厂村”,本地人习惯叫其为“茶山老厂”或者“细冲老厂”,地图上则标注为“老纸厂”,其得名就是因为“刘氏海贤老祖”携幼子加程公与娘家刘氏人,一路以造纸为业,筚路蓝缕,历经千辛万苦,最后落担于斯并仍然经营造纸业之故。“老厂村方氏”目前人口800余,集中居住在今云南省曲靖市辖富源县十八连山镇茂铎村委会“老厂”自然村,沿用派语为“(景震)金光良启政,东永望朝廷,仁义礼智信,加增福禄兴,祥发河南远,吴西今越程,岳皇君鼎盛,新绍武其荣”。目前主要是“河、南、远”三辈人,尚有“发”字辈老人健在,己发派到“西”字辈,即新化方氏第29世,人烟繁衍,兴旺发达。

14、南汉寿县崔家桥镇方家湾方氏(简称:汉寿崔家桥方氏

“汉寿崔家桥方家湾方氏”属新化方氏继祖慕派政房溥支后裔,始迁祖民显万溥公下(天桂—立荣)第九世。谱记溥公下第六世天桂原居新邑庙前村山溪长冲,康熙二十六年(1687)移居安化西路常丰乡长竹山青山疃,传一子立荣;荣公殁葬长丰乡杨家湾,生子民顺、民理、民显;显公于乾隆三十七年壬辰(1772)从杨家湾移居龙邑毓德总大桥冲(现崔家桥方家湾),是为崔家桥方氏始迁祖。该支方氏迁居崔家桥至今仅250余年历史,但发展比较快。目前发派了十三代,至“绵”字辈,总人数约1000人。该支方氏与新化圳上本土方氏一直保持有比效稳定的联系,并且积极参与圳上本土的各种族务活动。曾辑丁625人参加了新化方氏五修谱;在复修方氏(圳上)宗祠的过程中,有58人(户)踊跃捐款,捐款总数达六万元,更有艳军宗亲个人捐款一万元,是外迁支系中两位个人捐款万元以上者之一。

15广西桂林市灌阳县西山乡五马山(恭城回头山)方氏(简称:桂林五马山、回头山方氏

该支方氏包括散居于现桂林市灌阳县西山瑶族乡李家村五马山屯、洞井乡小河江村、恭城县西岭镇椅子村回头山以及新安县漠川乡艳林村等地的方姓,人口总数约300。他们收藏有新化方氏三修谱《方氏通谱》,但毁损严重,未能理清其具体的祖源脉络。二0二0年十一月,该支方氏组团专程到新化圳上方氏宗祠归宗祭祖,并为祠堂打醮捐款4800元。同时从《五修谱》寻找到两位分支始祖(在圳上黄溪村有回迁后裔),即灌阳支始祖天逵公、恭城支始祖天遴公。

新化方氏二修谱《方氏重修族谱·斌房世系图》和《五修谱》载:新化方氏继祖慕派政房第四世永能公二传为宪宗(朝辈),配王氏,俱葬“木冲口”,生二子清、洪;宪宗公次子显洪,配刘氏生五子通、达、弟、位、庸;洪公次子兴达配俞氏,俱“葬墓冲口”,生一子正梁,梁公配周氏,俱葬“枭鸡氹”,生四子:长有璿自康熙四十二年癸未(1703)由“横溪”老宅移“庙前大垣”新建置业;四子有玑字玉琼,自康熙四十五年丙戍(1706)入川居遂宁县;梁公次子有琦(政房能公琦支始开祖)配李氏,生四子,第四子即天逵公;梁公三子有璵字玉瓒(政房能公瓒支始开祖)配张氏,生一子即天遴公。天逵生于康熙三十四年(1696)寿七十八岁,终葬“横溪水口山”,生二子经、纶,之纶公生子民温,温公首迁灌阳县西山乡五马山定居,派衍“五马山方氏”;天遴公生子之乐,之乐生子民学,民学生子从道,从道生子续黄,续黄首迁并定居“广西平乐府恭城县成岗源(澄江源)”,即今恭城县西岭镇椅子村回头山,派衍“回头山方氏”(《方氏通谱政房里居录》:“民温裔住广西灌阳县五马山,天遴裔徙广西恭城县成岗源”)。两支方氏同出一源,同属新化方氏继祖慕派政房能公下正梁后裔,两支后裔同住在两县的交接处,相距不远且联系紧密,有关族务包括“寻根敬祖”和“办酒”等活动都统一进行,历史习惯合称为一族。因为五马山始迁祖辈份比回头山高,定居时间先于回头山,目前人数亦多于回头山,故冠名为“五马山(恭城回头山)”方氏。

16湖南龙山县桶车乡桶车村方氏(筒称:龙山桶车村方氏

“时味鲜铺子(杨桃哥)”(微信昵称)介绍:龙山“桶车村方氏”系雍正年间从湖南新化过湖南龙山,尊方智尧公为始祖、方信教为龙山“启祖”,派语为“祥发和南远,吾溪…”,谱书记载祖宗葬在白马庙。可见该支方氏属于新化方氏“金祖”裔据“新化方氏金祖分支源流世系图”(《中华方氏全族统谱》〈精藏版〉“归统”资料)载,金祖举一光宗光宗公生三子传四房,长良斌派衍秀成房。斌公传十二世为智尧,智尧公生二子,长信教、次信致信教公于雍正年间迁龙山,是为龙山桶车村方氏始迁祖。据此,龙山“桶车方氏”属新化方氏金祖光派秀成房后裔。

因目前我们与该支方氏尚无其他联系,所以暂无该支方氏的其他信息。

17、四川绵阳市游仙区魏城镇东宣星光村方氏(简称:绵阳东宣方氏

四川“绵阳市游仙区东宣星光村方氏”属新化方氏继祖慕派政房善公下珊支后裔,始迁祖方亮天(或称天亮)于康熙年间迁四川,亮天之子之申定居四川“直棣绵州分□梓桐县东乡六里地名高观寺”,发派“绵阳东宣方氏”

新化方氏二修谱《方氏重修族谱·政房世系图》载,承珊公(“万”辈,政房永善公下珊支始开祖)下第六世有爵,生于已酉年(康熙八年1669),寿63岁殁葬“云盘山”,配龚氏生于庚戍年,年39岁殁葬“木冲口”,生子谢、配,续配刘氏殁葬“木冲口”,生子挚、参、亮、会(三修《方氏通谱》记为“元配氏刘,葬同夫山,继配氏龚,葬木冲口”与重修谱对亮天的记载相吻合)。爵公第五子亮公(“天”辈),自幼随母舅龚相候任武昌把总继任岳州府守陛,入川娶呂氏生于辛未(康熙三十1691)年,殁于丁酉(乾隆四十二1777)年,生三子,长子出家,季子过继王姓为祠(《方氏通谱》记“爵公五子天亮,字相候生殁葬,配氏龚生子一:之禅住益阳松木场。”并对之禅配嗣有详细记载。而《重修谱》记之禅系爵公四子参天之子,并未详其配嗣。)天亮公次子之申生于康熙七年戊申,殁于康熙五十四年乙未(原谱此处记载的之申公生卒时间与亮公之配吕氏的生卒时间及爵公生年均存在明显矛盾),配胡氏,夫妇合塚于宅后,生二子民发民达,“落业四川直棣绵州分□梓桐县东乡六里地名高观寺”,发派四川“绵阳东宣方氏”发、达两分支。该支方氏沿用派语为:“…天之民从,续谱联宗荣世弟,祖光遗泽应绵延…”,目前已发派到“遗”字辈,总人口约300,聚居于四川绵阳市游仙区魏城镇东宣街道办星光村和梓潼县观义镇,现有博士生一人,硕士、本科大学生多人。该支方氏老谱资料齐全,其老谱记载到了部分“谱”字辈。新谱从“谱”字辈修起,但新谱被一个“荣”字辈妻子作废品卖掉,墓碑也在“文革”中被毁,所以尚缺“谱、联、宗”三代无法连接。但近日他们又找到了三块墓碑,而且发现邻地一支方姓系爵公六子会天后裔,目前正在续修新谱。

18、四川遂宁市安居区安岳秧田沟方氏(简称:遂宁秧田沟方氏

《中华方氏全族统谱·下部》(2007年版)第2269页,刊载了单独“归统”的四川省遂宁市“震祖下世俨公支系”。据其“归统世系图”显示,信房第七世文贺公生六子,四子世俨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携妻和子、媳随“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由现湖南新化圳上镇“方家大湾”入川。但查该谱书第2249、2253页“湖南省新化县震公支系”的“归统”总世系图则显示:世俨系信房第七世文宝之子,世俨公长子应智生四子,第四子得述入川;世俨公次子应聪入鄂。虽然新化圳上有信房文賀公后裔收藏的“信房文贺支手抄谱”记有文贺之子“世廉”,但此“世廉”非彼“世俨”,因为此“世廉”生子应期应朝,二兄弟子裔主要居圳上本土。因此“秧田沟方氏”入川始祖不是信房文贺公之子,该支方氏应属新化方氏继祖孟派信房第七世文宝公后裔。

信房第七世文宝公之子世俨,系新化方氏第十三世。据其《归统序》称,世俨公入川后落藉于潼川府安岳县“八庙场秧田沟”(今属遂宁市安居区),是为入川一世祖。二世祖应智公生四子分三房(四子得述无传):长房得遂居遂宁分水岭张家坝,次房得道居安岳城北方家坝,两房共用派语为“…世应得 ,奇以加增续,谱定吉昌(祥)太(泰),永(泳)映红光远,传忠孝弟荣…”;三房得达二传为以荣、以华、以富、以贵,荣、华迁绵阳,富、贵后裔居“草山坡”、“石门湾”、“方家瓦店子”,沿用派语为“…世应得 ,奇以加增福,续谱定吉昌(祥),太(泰)永(泳)映红光,远传忠孝弟,荣…”。至“归统”时已派衍17世(光、紅辈),人口总数1860余。其中以富、以贵裔“归统”,“归统”人数779人,分居于遂宁市安居区三联十大社、石门湾、五大社等处。人烟繁衍,兴旺发达。

19、湖北十堰市郧西关防乡回龙村方氏(简称:郧西回龙村方氏

“郧西县关防乡”系由原一天门、回龙、丁家坪、关防铺四小乡合并而成,地处郧西县西北部,所辖“总兵沟村”附近有“上津古城”。据新化方氏三修谱《方氏通谱·里居》记载,继祖慕派嗣公下各房均有迁湖北郧西县者,其中“政房”里居记有“天俊裔徙湖北郧西县羊耳沟”。《方氏续修新谱序》(回龙村方氏一修谱)亦记:“…我祖原籍系湖南省宝庆府新化县石马三都庙前村回龙塘人也,自乾隆四十四年(1779),我祖立善公由老籍迁湖北省郧阳府郧西县上津分府西北乡一天门里羊耳沟而开鸿业…”。很明显,这里的“郧西县上津分府西北乡一天门里羊耳沟”,即今郧西县关防乡回龙村一带。

郧西县回龙村方氏”尊立善、立柏兄弟为一世始迁祖。《方氏通谱·世系图》载,新化方氏继祖慕派政房永忠公下万梁支朝澄第六世天俊,系有揆公第五子,生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乾隆二十二年(1757)殁葬“烟竹坪”,配罗氏殁葬夫同山,生子二。俊公长子立善,雍正四年(1739)生,乾隆四十四年(1779)移居湖北“郧阳府郧西县上律(津)分府西北乡羊耳沟”居住,乾隆五十五年(1790)殁葬“屋后”,配俞氏乾隆四十三年戊戌(1778)殁葬“背溪回龙潭老屋后”,生子民元民秀;俊公次子立柏,乾隆四年(1739)生,原住“背溪回龙潭”,乾隆三十三年戊子(1768)移居“郧西县西北乡木瓜羊耳沟”,嘉庆四年(1799)殁葬“羊耳沟阳坡”,配明氏(现存夫妻合墓及碑记)生子福、禄、寿、喜,均后嗣未详或失考。因此,目前的“郧西县回龙村方氏”虽尊立善、立柏兄弟为一世始迁祖,但实际上都是立善公后裔,而留在郧西关防乡的祖墓则是立柏公夫妻的合墓。新化谱记柏公先于善公十一年迁郧西,而对善公葬地仅记为“屋后”,似乎也可以理解为“背溪回龙潭老屋后”,因此立善公是否歿葬于郧西亦难以确定。该支方氏修有《方氏续修新谱》,对其祖源和派衍脉络记载清楚,但因联系不够,目前笔者对于该支方氏的其他情况尚无所知。

20、四川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新光村方氏(宜宾李庄新光方氏

《中华方氏全族统谱·下部》(2007年版)第2274页,刊载了单独“归统”的四川省长宁县“嗣良祖下有利公支系”。其《归统序》称,该支方氏入川“一世祖有利公…由湖广经常德迁四川叙洲府宜宾县李庄镇新光村,后分居牟坪镇牟坪村张家坞…”;其《人口分布现状表》亦显示,该支方氏目前的主要居住地是宜宾牟坪镇、李庄镇和长宁竹海镇等三地。故可称该支方氏为“四川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新光村方氏”,属于新化方氏继祖慕派聪房熊公冲支后裔。

新化方氏二修谱《方氏重修族谱·聪房世系图》载,新化方氏继祖慕派聪房熊公冲支朝柏三传有正运,运公生于万历四十年(1612),殁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配蒋氏生三子。运公次子有俐,生于康熙二年(1663),配龚氏生于康熙十年(1671),生三子:天汉(康熙三十五年生)、天杨(康熙四十一年生)、天爵(康熙四十四年生)。据“归统”资料显示,有利公入川时没有携带家谱,所幸后世以手抄简本记下了自嗣良公至有利公共11世先祖名讳,但因川贵一带流传自“湖广麻城孝感而来”的观念致寻根受阻,在孝感总部编篡《统谱》的过程中,才查清本系湖南新化方氏震公下嗣良公一脉,世系不紊;入川初期的“新光方氏”人丁兴旺、经济优越,后因持家无方而逐步走向贫困,以至卖掉自己的田地,靠租佃他人田地为生;“新光方氏”入川近400年,至归统时已派衍14世,总人数约400,主要居住在四川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牟坪镇和长宁县竹海镇等地。人烟繁衍,兴旺发达。

21、湖南龙山县石牌镇黄泥塘方氏(简称:龙山黄泥塘方氏

“龙山黄泥塘方氏”属新化方氏继祖慕派聪房伏熊公下万标支天杰后裔,该支方氏一世始迁祖天杰公系新化方氏一世祖景诗公下第十六世、震公下第十五世。沿用派语为:“…天(杰)之民从,续谱联宗荣世第,祖光贻泽应绵延…”(目前正在新修的族谱将确定对尚未出生的改用新化方氏四修谱统一的新派语)。据新化方氏二修谱《方氏重修族谱》载,聪房熊公标支朝会第五世有吉,系正业公次子,生卒未详,配龚氏俱葬肖家山,举一子杰;天杰字俊先(末详生年殁葬),配龚氏,生三子,杰公“原住新化县石马三都山溪冲,于甲午年移居桃源住居”(“聪房世系图”五十五)。而该谱书“聪房世系图”中对于杰公子裔的记载则不很明确,并为此加载了说明:“因调来草册名字次第与老谱互异故而重载各自斟酌可也”;亦载:杰公之子之逵生于康熙辛未(三十1691)年,配龚氏生五子,“于乾隆十八年迁移湖南永顺府龙山县白岩里上母池落业”(“聪房世系图”五十八)。

“黄泥塘方氏”方和清宗亲主修的《天杰公支系方氏族谱》(稿)载:始迁祖方天杰, 原籍湖南省新化县石马乡三都山溪冲,于康熙五十三年甲午(1714)迁至常德桃源县桐木村聶家塔,在桃源居住四十年后,又于乾隆十八年癸酉(1753)全家老少迁移至湖南永顺府龙山县白岩里上母池望乡台(今石牌镇玉河村黄泥塘)落业。后次子之逵(字文明)承父业居黄泥塘,发派“黄泥塘房”;长子之远(字文亮)居乌鸦铁水堀,发派“乌鸦河房”;三子之逗(字文光)居三元乡埧路边,发派“大路边房”。

“黄泥塘方氏”收藏有二修谱新化《方氏重修族谱》等老谱资料,并在五修谱后购买了新化《方氏五修族谱》,对于天杰公以上的祖源脉络十分清楚。据2020年11月“归统”统计,该支方氏“黄泥塘房”目前总人口约400,主要居住在龙山县石牌镇玉河村六组;“大路边房” 目前总人口约2000,主要居住在龙山县三元乡;尚有居住在龙山县乌鸦河乡铁水堀”等地的“乌鸦河房”, 目前总人口数未能统计。人烟繁衍,兴旺发达。

22、贵州遵义市桐梓县燎原镇葫芦坝方氏(简称:桐梓葫芦坝方氏

《中华方氏全族统谱·下部》(2007年版)第2276页,刊载了单独“归统”的贵州省桐梓县“震祖下世继公支系”。因该支方氏始迁祖迁黔后首先落业并发家于桐梓县“葫芦坝”地区(主要部分属现桐梓县燎原镇),其后裔目前的主要居住地亦在桐梓县燎原镇,故称该支方氏为“贵州桐梓县葫芦坝方氏”,属新化方氏继祖孟派信房舜祖支下文贺公后裔,迁黔一世祖世继系文賀公第六子、新化方氏第十三世,沿用派语为“…世(继)友单,进乃荣华明,正彰安泰承,先泽忠君裕…”。

据其十世祖述彰公遗嘱称,先祖震公原籍江西吉安泰和县,后迁湖南新化,传至十二世为世继,因明末战乱而“八大房避乱四川”,后有六房返回原籍;世启(文贺公第五子)房入籍四川江津县李市坝(现有人口数千人);世继公先入籍四川内江县,后迁贵州“桐梓县狮溪口二蹬岩”。继公入黔初时虽人口不多,但占地很广,号称“方半坝”(整个“葫芦坝”号称万亩),仅坝内方家坟山坡地就占地约10亩,从二世祖至今的故者几乎全部葬于此。世继公生四子:三子友风泛嗣无传;四子友凰再迁本县“花秋大水井”,但无文字记述;次子友麟发派子孙二十余户时遭“石达开部祸桐”,死伤几乎全部,辛存三、两家各自逃生,亦不知命运如何;仅长子有麒承父业居“葫芦坝”派衍了“葫芦坝方氏”。但因连年战乱和地理环境恶劣,“葫芦坝方氏”人口历代稀少、贫穷落后,一直没有祠堂也无文字记载的家族史,世系源流仅凭口耳代代相传。“葫芦坝方氏”定居桐梓350余年,衍传16世,至“归统”时人口60余户,250余人,分居于贵州遵义市桐梓县燎原镇花园村、娄山关镇家坝村、城郊村等地。

23、湖南宁乡县沩山镇大沙坪方氏(简称:宁乡大沙坪方氏)

据“新化震公支系源流世系图”(见《中华方氏全族统谱·下部》(2007年版)第2249、2253 页)显示:新化方氏继祖孟派材房万玺支荣祖公生四子,长子文端世成世谋,谋公第三子应宝四传为加美,美公首迁宁乡县沩山大沙坪立业,是为宁乡“大沙坪方氏”始迁祖。因此,“宁乡大沙坪方氏”属新化方氏继祖孟派材房万玺支下荣祖公后裔,始迁祖加美公系新化方氏第十八世、材房第十三世。

宁乡“大沙坪方氏”迁徙时代较近,但发展很快,新化方氏五修谱时就辑丁达760余,而且其三、四世均有再迁广东、桃源等地者,有的后裔未记入其内。他们在“辑丁”参与“五修谱”的同时,自己还编修了《沩山方氏族谱》。“大沙坪方氏”不仅有自己的族谱,还有自已的祠堂、有族内互帮互助、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的族规和精神。在当地是一支具有相当凝聚力和影响力的氏族。“大沙坪方氏”与圳上本土方氏一直有着较为稳定的联系,并积极参与本土方氏各种族务活动,100余人(户)为复修新化方氏(圳上)总祠捐款,捐款总额4万元,并组织16台小车60余宗亲,带着锣鼓龙队浩浩荡荡参加了圳上方氏总祠竣工庆典活动,为方氏宗族增光添彩。其族务牵头人必成宗长不仅积极认真组织本支族务活动,而且积极参与了新化方氏震公支系“归统资料”的编辑和审定,并主笔“归统后记”。

大沙坪方氏宗祠始建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由先人捐集“三百余金”建成。土木结构,占地面积1.3亩。中置一厅为巍巍神殿,原有数百神位,昭穆攸分,陈列于两旁,簇拥着中央籍迁祖之大祖牌。厅门之上悬挂着一块六尺长、三尺宽,上书“明德维馨”四个鎏金大字的匾额,庄重肃穆。但因年久失修,更兼“文革之乱”,至祠堂毁损严重,尤其是神位和族谱被焚毁盗卖殆尽。2022年有族人迪章等牵头,偕各房长者挨户集资,筹款九千余元对祠堂进行全面修缮,于二00三癸未谷旦竣工。除神位和族谱外,祠堂基本恢复原貌。

24、湖南洞口县花古田家村方氏(筒称:洞口田家村方氏)

湖南邵阳市“洞口县花古田家村方氏”,亦属新化方氏国祖万八公后裔。新化方氏三修谱《方氏通谱·源流总序》载:“国祖…择邵阳之乌湖庙而居焉,耀宗其子也,耀传良杰,杰有九子…万八裔则卜居武岗石门村…”。而据《武岗州志·疆域图·北路坊乡图》显示:这里的“石门村”位于明清时期的武岗州辖“高沙市”西南部。“高沙市”即今洞口县高沙镇城区,是一个历史攸久、如今拥有56000余城镇人口的山区集镇,距洞口县城13公里,系洞口县南大门,西北部与县城南面的花古街道办事处(原花古乡)接壤。因此这里的“石门村”与“洞口田家村方氏”目前的主要居住地即花古田家村应属同一地域。

“洞口田家村方氏”人数不是很多,目前人口总数不到一百,大部分居住在洞口县花古街道办田家村。始祖万八公为新化方氏第六世,以下派语为:“…万魁仕添才,文廷思日元,大可有信君,任重祥荣第,贻泽远绵延…”。该支方氏与洞口“纱罗佃”方氏有着密切的联系,时常联合一起组织或参与各种族务活动,在复修新化方氏(圳上)总祠时,就联合组团参加了“新化方氏历史文化研究会成立暨宗祠福堂落成庆典大会”并现场捐款。该支方氏也不是万八公目前唯一的一支后裔,据武汉新州方球润宗长发来的《统谱》(珍藏版)归统资料显示,在武汉新州还有一支方氏,目前人数210余,主要居住在武汉市新州区邾城镇站桥村和辛冲镇戢岗村、浏湖村等地,亦是金祖良杰公下万八房后裔。

25、四川宜宾市屏山县中都镇方氏(简称:屏山县中都方氏

《中华方氏全族统谱·下部》(2007年版)第2266—2268页,刊载了单独“归统”的“四川省屏山县震祖下奇公支系”。据其《归统序》称,该支方氏入川一世祖奇公,原籍湖南“新化县方家大塆老青屋”。因避战乱,三兄弟于清顺治初年逃入四川,先居成都后迁“叙州府南岸(今宜宾长江岸边)烂淹坝”,至二世祖从举公徙屏山县小什字街暂居。举公过世后,举公妻、子再迁“中都”(今屏山县中都镇)定居。该支方氏定居中都后,子孙勤耕苦读,相继有奇公三世孙君佐诰封八品、四世孙荇(公)任大竹县教谕、五世孙如鲁任三江训导、六世孙珍儒任屏山知县等朝庭命官。该支方氏早在康熙十七年(1687)即修有族谱,比新化方氏(圳上)一修谱早47年,但不幸失火烧毁。后于道光二十六年、光绪三十三年、民国六年三次重修或续修,皆因不谙其法,致叙述紊乱、似谱非谱。

据“新化震公支系源流世系图”(见《中华方氏全族统谱·下部》2007年版第2249、2253 页)显示,新化方氏继祖孟派材房万玺支庆祖公生子文章,章公三传为仲谏(奇),仲奇公即“屏山中都方氏”入川一世祖,系新化方氏第十五世,材房第十世。沿用派语为“…(仲)奇从君草如,儒启宗子维,成徵治理祖,崇源豫禹州…”。已繁衍十五世,至二OO三年十月“归统”统计人口635人,分居于宜宾市屏山县中都镇、太平乡、新安镇、城关镇及云南永善县桧溪乡强胜村等处。人烟繁衍,兴旺发达。

26、湖北武汉市新州区、黄岗市团凤县、麻城县等地方氏(俗称:良杰公江北裔

新化方氏三修谱《方氏通谱·源流总序》载:“国祖…择邵阳之乌湖庙而居焉,耀宗其子也,耀传良杰,杰有九子:三五六七无考,长万一以官籍居永州,万二以官迁贵州俱未详后裔…”;该谱书“总世系图”亦记:“万一字足兵,有大功封驾前侍郎,后镇守贵州遂家焉,子孙蕃昌;万二字贝宝,大有能干卫护兄弟,元配氏李,继配氏米,后嗣住永州”。“良杰公江北裔”即指《方氏通谱》中对良杰公九子中记为“无考”或“后裔未详”的,目前居住在湖北武汉市新州区、黄岗市团凤县、麻城县以及陕西白河县、河南新县等地的,新化方氏国祖良杰公下万一公房、万二公房、万三公房、万五公房、万六公房、万七公房、万八公房(部分)后裔, 2020年12月“归统”统计总人口近万人。但该支方氏各房在祖源观念和认知上尚未完全统一,所以在《统谱》(精藏版)“归统”过程中,他们虽然向我新化方氏“归统”资料编写組报送了统一“归统”的资料,但后又各自单独“归统”(亦与“归统”规则有关)。目前,以方求润等宗长为首的“新州区方氏联谊协会”,正在努力寻找更有力的依据并联系南京等外地的良杰公其他后裔,致力于“良杰公江北裔”内部的统一。

附一:“良杰公江北裔”人口分布现状表(根据武汉方求润于2020年11月提供的分表汇总)

  

归统人口概况

派房

小支或近祖名号

目前大约人口数

武汉市新洲区旧街左河村

15

武汉市新洲区旧街石河村

20

武汉市新洲区旧街新八冲

10

武汉市新洲区旧街徐家畈

20

鄂黄岗麻城市福田河四季村

60

湖北团凤县淋山河付家坳村

200

湖北团凤县黄草湖方大湾村

200

鄂黄岗团凤县淋山河官冲村

200

鄂黄岗团凤县淋山河眠龙村

150

鄂黄岗团凤县花园乡下江村

250

湖北团凤县花园乡徐家楼村

150

湖北团凤县马曹庙戴家湾村

500

湖北团凤县百福乡永和村

300

湖北团凤县杜皮乡土门村

200

湖北团凤县河铺乡铁铺村

100

湖北团凤县宋墙镇宋墙村

200

应东公

武汉新洲区邾城街铁衖村

570

文清公

武汉新洲区三店街和平村

110

可铨公

武汉新洲区三店街施庙村

30

可铭公

陕西白河县冷水镇洞子村

220

文尉公

武汉新洲区三店街三店村

100

永福公

黄岗麻城县乘马岗镇石河村

30

永禄公

黄岗麻城县黄土岗镇枧冲村

100

万三公房祖仁

武汉新洲区李集街张师村

320

科烈公

武汉新洲区旧街得胜山村

410

武汉新洲区旧街左河村

260

可珍公

武汉市新洲区旧街二四岗村

50

科隆公

河南新县田铺乡宋畈村

180

科选公

鄂黄岗麻城市宋埠镇鄢家河

10

科琮公

鄂黄岗麻城市福田河两路口

90

私瑛公

鄂黄岗麻城市铁门乡余惕若

40

魁元公

武汉市新洲区三店街西黄村

900

廷贵公

武汉市新洲区三店街细方村

60

万六公房

兴一公

武汉市新洲区徐古街谢店村

670

兴宾公

武汉市新洲区徐古街周山村

280

正洛公

武汉市新洲区徐古街许易村

60

仕齐公

鄂黄岗麻城市盐田河炮铜岭

220

清 公

鄂黄岗麻城市麻溪河村

60

万七公房

之贤公

武汉市新洲区三店街细方村

750

之明公

武汉市新洲区辛冲镇胜利湖

30

明稀公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镇汪六村

20

光学公

鄂黄岗麻城市福田河大歧山

220

明禄公

鄂黄岗团凤县淋山河上屋基

20

万八公房

富 公

武汉市新洲区辛冲镇戢岗村

100

文 公

武汉市新洲区辛冲镇浏湖村

60

大 公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镇站桥村

150

附二:新化方氏“三祖”各派、房世系派语对照表

附三:《方氏宗祠志》(节选)

本宗祠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座落于新洲区旧街左河村方家寨东南临河旁,座北南向,为祭拜万五公和彭老孺人及历代列祖、列宗而建。万五公生于湖南省新邵县巨口铺五星村乌湖庙,在良杰公下九子中排行老五。相传:万五本从文,大哥二哥精武,偶尔学二招以防盗和健身。因排五、习武及江北谐音之故,亦称伯五、伯武、北武是也。祠分上下栋,约300平方米,中间是天井,井旁内植桂花树两棵,惜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破四旧”运动中。1993年由旧街万五第5任族长火应公主持集资,在宗祠现址复建了一栋占地约90平方米,坐北朝南的方氏简易宗祠,门牌《方氏祠》是罗田万七公后裔赠送。2006年由第六任族长敦元公组织,扩建占地约600平方米,建筑约200平方米,上下两栋的现宗祠。2014年经理事会集体表决,将本宗祠《绳武堂》更名为《正武堂》,由常务理事长求润释义,家谱为证。2020年1月18日,族长求润倡议:举良杰公江北后裔之力,全面修缮《正武堂》宗祠,得到方族人们的高度认同和支持。修缮后的宗祠门前左侧是黑色神楼式样的焚香炉一座;门前耸立一对三修时购买的石狮,活灵活现;二修《方氏祠》门牌苍劲有力;新置彩瓦屋面焕然一新;祠角新兽栩栩如生;陶艺屋脊如真龙腾跃;堂面地砖亮洁如镜。祠内右侧“二三新建四修缮”功德榜,左侧展《宗祠志》和左河村姓氏文化宣传栏;正前方是以三修大同谱像为模板,以十祖生前职业为特征,创作杰公太祖慈祥座姿,九子围立的十祖全图;有震求北勋:“良言玉律万同源,杰出人生五肇基”题词。背面亦有“五星得胜神算翁,子敬拥父座椅中;长封侍郎镇边关,次善武随五文从;三残志坚八经商,四尊父孝农耕终;六七艺高居楚域,九公统军伴长兄;史记明祖子有始,谱载杰公孙有踪。”像赞。十祖全图下方有三修宗祠以求赠送的“神魂神祠”赞词,下方神台供奉着“方氏宗谱”盒,内藏《方氏联宗统谱》一套。下祠后门东侧是新建时代风格厨房,西侧是新建现代式冼漱间。两祠之间是新增钢架玻璃阳棚,上接天光,下接地气。上祠正中央上方,是怀律捐赠的“正武堂”巨幅堂匾,堂匾两侧的圆柱上有:“良言玉律求赐福福传子孙兴楚域,杰出人生润族方方归大同同万派"金色门联;上祠中央两圆柱分别书写:“锦秀中华国立正气引领东方西方同球抗冠疫,诗书礼乐宝域武都衔接江北江南同源塑祖身”。上祠正中央有一张雕花黑漆方桌,神堂两侧各有两张黑漆方桌及各八张靠背板椅。上祠正前方是香炉神台,下方是三拜台,神台上方供奉作“方氏历代祖先考妣昭穆神位”的雕花木刻神位牌。牌后是金黄色布帘墙。方氏宗祠,既有朴实威严、文化深厚之感,亦有超凡脱俗、独树一帜之效。本次修缮得到怀律、创新、求润、晓峰、金喜、自元、伦刚、淑南、志学、保桥、仲华、海东、国红、月梅等族亲的无私奉献,鼎力相助。

本宗祠开放规则:正月十五、七月十五、腊月廿四为方氏族人祭祖通常开放日;凡汉奸卖国者,不准入祠;国法极刑者,不准入祠;同姓通婚者,不准入祠。

                                      万五公十九世嗣孙 求润敬撰   2020年12月

27、湖南隆回县横板桥方氏(简称:隆回横板桥方氏)

“隆回横板桥方氏”属新化方氏继祖慕派政房善公珊支下有爵后裔。新化方氏三修谱《方氏通谱·政房世系图》载,政房第十一世有爵公生六子,次子天配下第五世续武,生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道光二十七年(1847)殁葬白溪渡头山,元配龚氏,生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25岁殁葬云盘山,生子谱音;继配贺氏,亁隆四十六年生(1783),寿68岁殁葬同夫山,生子谱乐谱钟音、乐兄弟大约于清道光年间由新化圳上迁“武冈州长岭上”(现属隆回横板桥镇),是为该支方氏始迁祖。

“隆回横板桥方氏”一世始迁祖谱音、谱乐兄弟,系新化方氏第二十一世、政房第十六世,迁徙时间较近,目前已派衍七代,总人数不到一百,散居于隆回县横板桥镇羊楼村、立志村和三阁司乡天子村等地。

28、四川绵阳市游仙区凤凰乡方氏(简称:绵阳凤凰方氏)

四川“绵阳凤凰方氏”《方氏谱序》记:“祖籍湖南永府祁阳县普乐乡十四烟竹村神山大王祠下,移四川潼川府蓬溪县又迁直隷绵州北乡八十里忠兴桥陳家沟词居住奉现居凤凰坝”,这里的“忠兴桥”、“凤凰坝”即今绵阳市游仙区忠兴镇、凤凰乡(现改乡为镇)。新化方氏二修谱《方氏重修族谱·政房世系图》载,继祖慕派政房善公万索支下魁宗,系万索公长子,本名“朝”辈,配妻王氏,自嘉靖五年携妻徙居永州府祁阳县普乐乡烟竹村落业。魁公四传为春融,“有”辈,配妻陈氏生子三英。三英公(“天”辈)配妻李氏生子三:国禄国贵国彪(均为“之”辈),提家往川,英公享寿79岁殁葬“蓬溪下三都千佛山”,李氏殁葬故土。即该支方氏先由“朝”辈魁宗公从新化圳上外迁至“永州祁阳县普乐乡烟竹村”,再由“天”辈三英公从祁阳入川,先居“蓬溪”,后定居于“凤凰坝”(今绵阳市游仙区凤凰乡),这与其《方氏谱序》所记完全吻合。魁宗公定居祁阳单传五世(四世虽是至中至和兄弟,但至和自幼岀家),而三英公入川后则人丁兴旺发达,《方氏重修族谱·政房世系图》记载的第五世(“续”辈)兄弟就达22位,尚有四位“从”字辈兄弟的子嗣未记上该谱。更有第四世上才(“从”辈)公,谱记为“奉旨 特授国子监后迁左堂”,是朝庭命官。

该支方氏入川始祖三英公长子国禄、三子国彪后裔现居绵阳江油市彰明镇(与游仙区凤凰镇相邻),目前人口约300;次子国贵,本名“之”辈,寿六十九岁,殁葬“直隶绵州分拨梓潼县北乡于家湾”,配于氏生三子豪、杰、祯;次子子杰,本名“民”辈,配何氏生四子志、才、智、选;杰公次子即上才公,配赵氏生二子大庆大发(未上谱,可能是在收集二修谱资料时尚未出生)。目前尚存的清道光年间的“庙会记录”尊国贵公为一世祖,而他们老辈遗留下来的“手写谱”则尊上才公次子大发(“续”辈)为一世。大发公系新化方氏第二十世、政房第十五世,以下沿用老谱所定“七字句”派语,但改变了“荣”、“世”的顺序,即“…续,谱联宗世荣第,祖光遗泽应绵延…”,目前居住在绵阳游仙区凤凰乡的大发公后裔约100人。

29、湖南龙山县大安镇乌鸦河方氏(简称:龙山乌鸦河方氏

“乌鸦河”是位于湖南龙山县东北端的一个小盆地,面积58平方公里,人口5000余,其中颜、方、张、吴四大姓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多。原本是龙山县一个建制乡,2015年撤乡并镇属大安镇。“龙山乌鸦河方氏”(不含龙山黄泥塘方氏乌鸦河铁水堀房等方氏宗亲)属新化方氏继祖慕派清房纪公下“腾宇公”后裔,传说“腾宇公”娶三妻生三子,发派“敬、彩、旦三房”,后裔繁衍,是清房最有名气的“中兴祖”之一;腾公一生在岳州、澧州等外地经商发家致富,也是当时本地有名的大富商。新化方氏二修谱《方氏续修族谱》载,清房万纪公下第五世大富字腾宇,生于万历三十一年(1604),寿69岁,葬“大陂头张家园”,配邹氏生子正穆(字敬玉);復娶杨氏生子正秀(字彩玉);三娶朱氏生子正恭(字旦玉)。该谱书“闔户坟山暨公产批载”篇亦载:“中龙溪楠木坑双福寺菴院一所(今新化圳上向荣小学)…以上田土系腾宇房所捐…均系清、洪二房公管”。

“龙山乌鸦河方氏”尊“可能”公为一世祖,新化方氏二修谱《方氏重修族谱·清房世系图》载:腾宇公次子“有秀”(“清房纪公下正秀支”始开祖),字彩玉,配陈氏生五子;秀公次子“可能”生于康熙三年(1664),配段氏生六子;能公第五子“立仁”生于康熙四十二(1703)年,配段氏生子清,复娶□氏生三子;仁公长子“民清”,生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自壬寅(乾隆四十七1782)年由桃源迁湖南“永顺府龙山县辰旗里铁水堀”落业,配陈氏生三子。据此,“龙山乌鸦河方氏”属新化方氏继祖慕派清房纪公秀支下可能公后裔,能公系新化方氏第十八世、清房第八世,“民清”公系该支方氏始迁祖。但《方氏重修族谱》是按照“…朝庭兴正有,可立民从续…”的派语“品辈”的,不符合济公下清、洪房的实际情况,新化方氏《方氏续修族谱》和《四修族谱》对此进行了更正。而该支方氏虽有《四修族谱》但认为是错误的,目前没有《方氏重修族谱》却认为其所定派语是祖宗定制,不可更改的,并把祖辈口头传诵下来的《方氏重修族谱》派语诗刻在了老辈墓碑上。同时他们的“新谱”修谱人也认为应该对二十五世以后未岀生的辈份排行与《四修族谱》统一,因此他们目前正在编修的“新谱”拟定派语为:“…朝庭兴正有,可立民从续,谱联宗荣世,第祖光绵延…”。目前已发派到“光”字辈,即新化方氏第28世,总人口近2000,集中居住在“乌鸦河”一带。人烟繁衍,兴旺发达。

30、四川绵阳市游仙区东林乡张家坪方氏(简称:绵阳张家坪方氏

新化方氏继祖慕派政房珊支下有爵公,谱赞为:“在世秉公守正,乡党钦从,兰馨桂馥,珠满金盈”, 爵公生六子,传说其五子天亮、六子天会兄弟于康熙年间同时入川,天亮子之申定居“绵州分□梓桐县东乡六里地名高观寺”,发派了“绵阳东宣方氏”(见本文17、)。而新化方氏二修谱《方氏重修族谱》载:爵公六子会天,系湖南宝庆府新化县“石马三都灵官庙前田坪”居住,康熙年间举家徙川,殁葬川东“大竹县曹姓之地”,配贺氏生于康熙八年已酉(1669),寿77岁(乾隆十一1746年殁),系楚地生长人氏,生四子。长子之诗殁葬“乌□界”,配陈氏生子“书名未详”;次子之诵,系“湖广田坪”生长,配段氏生子 礼;三子之论,生于已卯(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寿64岁殁葬“四川绵州北乡六里张家坪”,配张氏生于康熙癸巳(五十一1713)年,系新化楚良生长移居“张家坪”,寿69岁生子二:民福生于甲寅(雍正十二1734)年、民寿生于庚申年(乾隆五1740)年;四子之言,生于康熙丙戍(1706)年,寿60岁殁葬“老龙山”,配苏氏生子贵、荣。据此谱记情况分析,会公入川时间应该不是乾隆年间,而是会公三子之论结婚成家以后至会公之配贺氏殁葬时以前,即大约雍正十年至乾隆十年之间,具体可确定为论公长子生年前后,即雍正未年或亁隆初年(1736年左右)入川。

上述谱记亦表明,会公入川后殁葬于“川东大竹县”,即今四川达州市辖大竹县。会公三子之论夫妻“移居”并殁葬于“绵州北乡六里张家坪”,即今绵阳市游仙区东林乡张家坪村。该谱书还记有会公三子之诵的独子民礼也殁葬“绵州北乡三里”,当时的“里”即村,管辖地域较广,有的甚至比现在一个乡的地域还要大,虽然民礼歿葬地与“张家坪”同属“绵州北乡”,但二者相距应该还是比较远的。因此,谱记迁“张家坪”的实际只有会公三子之论一家。据目前居住在游仙区东林乡张家坪村的方姓族人介绍,之论娶妻罗氏,生二子福、寿。民福娶妻康氏,生三子:从德从仁从位。居“张家坪”的仅从位这一支,目前人口约有一百人。即目前的“绵阳张家坪方氏”实际上只是会公四世孙之一从位公后裔,该支方氏仍沿用“老谱派语”,但不知何时何故颠倒了“荣”和“世”的顺序,即“…天之民从,续谱联宗世荣第,祖光遗泽应绵延…”。

31、湖南安化县仙溪镇芙蓉村庙山冲方氏(简称:安化芙蓉山方氏)

湖南安化县“芙蓉山”,是中国茶文化三大名山之一,旧时曾是宁乡沩山广化寺僧人的领地。山中“芙蓉村”是安化县内最偏远、地势最高的行政村,现属安化县仙溪镇辖,总人口1600余。据新化《方氏五修族谱》载,“信房”广圣公下第10世自白公生子二:次子以时生于乾隆五年(1740),年三十五岁殁葬“木冲口”,后裔居新化县圳上镇文教村;自白公长子以大字一天,雍正九年(1731)生,嘉庆十二年(1807)终葬安化“芙蓉雪帽岭”,是为“安化芙蓉山方氏”始迁祖。以大公生二子,长子加朝举一子增雨,雨公字沛霖,生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生二子续运续超,父子再迁广西恭城县未详。大公次子加诵,乾隆二十八年(1763)生,殁葬芙蓉山“雪帽岭方家崙”,配周氏生子增照,发派“安化芙蓉山方氏”。

    “安化芙蓉山方氏”属新化方氏信房圣公廉祖麟支下自白公后裔,始迁祖以大公系新化方氏第16世,信房第11世。沿用派语为“…自以加增续,谱定吉祥泰,贻泽远绵延…”,目前发派至“泰”字辈,总人口约80,集中居住在安化县仙溪镇芙蓉村庙山冲,是芙蓉山中芙蓉村唯一的一支方姓氏族。

32、重庆市巫溪县红池坝镇龙台荆竹坪方氏(简称“巫溪荆竹坪方氏”)

现重庆市辖地巫溪古称“大宁”,民国五年改“大宁县”为巫溪县;红池坝镇旧属大宁县“通城里十六甲”,民国置中岗乡,2017年撤乡改镇。据该镇龙台村荆竹坪方氏的“手抄族谱”和近年发现的贺圣武(方加仲)公墓碑记载,入川始祖“…方以松,字南友…原系湖南省宝庆府新化县石马三都方家坪横溪庙王…于康熙戊子(四十七1708年)二月十二日申时健生…亡于乾隆已酉(五十四1789年)十一月初九日巳时…”。以松公携二子入川,长子加仲公于乾隆二十年乙亥(1755)出生于湖南“长沙府安化县十四都金家溪”,入川后娶贺周氏(乾隆三十六辛卯1771年出生于“万县府里六甲川神庙”)为妻,隨之改名为贺圣武,生三子贺荣(生于乾隆五十二丁未1787年)、贺贵、贺风,后裔亦隨之姓贺,但仍依方姓“排行”取名,衍至“吉”字辈后子裔失考;次子加爵公于乾隆二十九甲申年(1764)出生于湖北“始南府恩始县”,配李氏(湖南“常德府龙阳县黎家山”人),续配黄氏(生于乾隆二十六辛巳1761年,入川移居四川省“夔州府大宁县通城里十六甲”)。“手抄族谱”还记有松公三子加禄,配何氏,但无子裔记载。由此可见,以松公是先从“新化县石马三都方家坪”迁“安化县十四都金家溪”,再迁湖北“始南府恩始县中鼻子”,由湖北恩施县入川落业于“大宁县通城里十六甲”(今巫溪县红池埧镇)。入川时间在加仲公与黄氏结婚之后,贺荣出生之前,即乾隆四十五(1780)年至五十二年(1787)之间,距今已240年。

“巫溪荆竹坪方氏”虽有手抄谱,但因几经转抄造成的错漏很多,世系记载比较紊乱,尤其是从友信公下至始迁祖以松各代,有的一代记有多位先祖名号,有的则名号不全甚至“断代”,无法理清其直系祖源脉络。查新化《方氏五修族谱》:材房第三世万玺公长子荣祖公居“方家坪”(今新化圳上镇铁炉村方家坪,紧邻圳上镇横溪村),生四子端、瑞、辿、珊,次子文瑞世珍世球世连,球公传应化应贵,贵公传得第得名,名公生五子,四子奇论“未详”。而“手抄族谱”则记有“故高祖方德名”、“故曾祖方奇论”、“故祖考方以松”。由此可确定“手抄族谱”所记的“方以松”公,系新化《方氏五修族谱》记载的得名公第四子奇论之子,“巫溪荆竹坪方氏”属新化方氏继祖孟派材房海公万玺支下荣祖后裔,入川一世祖系荣祖公下第七世,新化方氏十七世,沿用派语为“…奇以加增续,谱定吉昌太,益运洪光远,…”。该支方姓入川初期也有过兴旺时期,老辈们总是自豪地说自已是“尚书”之后,传说以松公夫妇均有武功,入川后曾奋起反抗“白莲教”,后被从“卡子口”一路追杀至“大石边”,夫妻俩背靠背奋力抵抗,终因年老力竭而双双身亡。当时方家的一“放牛娃”敬佩二老之义举,暗自记下了方家族谱的“排行辈份”,子孙后代亦随方姓并以方家的“排行辈份”取名,后裔繁衍。目前的“巫溪荆竹坪方氏”全部是以松公次子加爵公后裔,沿用派语为“…奇以加增,续谱定吉昌,太益运洪光,远传忠孝弟,荣华富贵长”。目前已发派至“运”字辈(新化方氏第27世),共有14户65人,分居于红池坝镇龙台村、茶山村、金村和湖北宜昌鸦岭镇等地。

附:四川广安方氏

修于二0一八年三月的《广安·方氏族谱》,其扉页下方落款为“来自《新化方氏历史文化研究(院)会》”。从其内容看,这支方氏实际上是目前居住在四川广安、华蓥、邻水、长寿等地的,几支暂时没找到“祖源”的方氏的自愿“联宗”。谱书中除主支的入川始祖第二代七兄弟都以“民”字为辈号、邻水县方家湾支派原派语有“续谱联宗荣世帝,祖光诗书启后贤”之外,其余似乎看不出与我新化方氏有什么关联,又为何要冠以我“新化方氏”名义?!虽然谱书中已载明其主支始迁祖来自“湖广省麻阳县孝感”,应该他们的“民”与我们新化方氏的“民”不存在什么关系。而关于邻水方家湾的入川始祖仅载明“不详公(清初入川)居龙山”、“由楚入川”,其原派语又与新化方氏老谱所定派语极为相似,这邻水方家湾支派很有可能是新化方氏后裔,只是目前尚无确凿依据可考。

新化方氏第二十五世方邑于2023年5月第一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