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六经辨证(6种体质)

 周原樵翁 2023-05-10 发布于北京

六经是太阳、少阳、阳明、少阴、厥阴、太阴。(六经的实质就是经络脏腑)。

六经:疾病一般传变规律由阳及阴,由表入里,病情逐渐加重,反之则反。万病不离六经”。

中医六经辨证(6种体质)

全网独此一家 | 最详细伤寒论太阳病篇!思维导图汇总! | 太珍贵了!建议关注收藏!

《医学纲目》:太阳病

白话版伤寒论:398个伤寒条文+112个经方(1-200)

掌握六经辨证的宗旨和规律,诊断和治疗,对治病就易了。

三阳病一般病人体质都比较好,不容易传变到三阴上。三阴病一般体质都比较弱,慢性病比较多。

伤寒论》创立了六经辨证。共113

一.⑴.要精思善转明通通药量比例。药量比例是疗效的最大秘密。要掌握煎和饮用方法。掌握方中药物的药性和使用方法。

六经辨证具体内容:

太阳病(原文提纲:太阳之为,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

主证是:恶寒发热,有汗或无汗,头痛身疼,项背强。

特征是脉象浮,发烧怕冷太阳病就是典型的外感病。

临床表现:头项僵痛,出汗或不出汗,怕风或不怕风,嗓子痛或不痛,咳嗽或不咳嗽,流清鼻涕或不流,吐清痰或不吐,身上困或不困,四肢酸痛或不痛,胸满或不满,鼻子流血或不流血,大小便正常,饮食正常。

临床症状疾病:感冒、发热、畏寒、头痛、身痛,骨节痛、咳嗽或喘、有汗或无汗、干呕等。

根据头脖子肩膀僵痛,细分为桂枝汤葛根汤病,根据是否出汗,可以分为桂枝汤麻黄汤病。脖子不痛,就是桂枝汤,出汗,也是桂枝汤,如果头和脖子肩膀僵痛,就是葛根汤,如果不出汗,就是麻黄汤

临床只要病人脉浮缓或舌苔薄白,发烧怕冷,加上一些症状佐证,可以证明是纯粹太阳病,就使用温热药去寒。(用寒凉药物清热,导致疾病越治疗越严重)。

太阳病三大代表方①用麻黄汤发汗解表,治表实。②用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发表,治表虚。③用青龙汤解表散寒,表里跶解,温肺化饮。④用葛根汤发汗解肌,透疹升阳

少阳病(原文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主证是: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食,心烦喜呕。

特征是脉弦细,身体指征是口苦,咽干,目眩。

临床表现:热或冷,冷热往来,或定时寒热,或定时汗或不汗,舌苔淡黄或不黄,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食欲不振,小便黄或清,小便或利或不利,精神不振。

临床症状疾病:口苦咽干、目花、恶心、呕吐、心烦、纳差、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等。

少阳病属于半表半里病,从太阳传入,是为加重,从阳明转归,是为向愈。少阳病为半寒半热,为肝胆正衰邪入而致。少阳病既不能使用吐、下,也不能使用汗法,只能使用表里和解之法,其最重要的药物就是柴胡单纯的少阳病是有的,长时间的少阳病也是有的,但是更多的时候,少阳病会迅速传里,和其他诸经病合病或者并病。

阳病代表方是:用和解少阳小柴胡汤扶正祛邪

阳明病(原文提纲:阳明之为,胃家实是也” 。)

主证是:经证,身热汗出,心烦口渴,不恶寒反恶热。腑证,腹胀而痛不大便,潮热谵语。

特征是脉象洪大急促外感受寒而引起,脉浮发热怕冷。

临床表现:发热怕热不怕冷,口干舌燥,口渴喜饮冷,舌苔厚黄,小便色黄不利,大便干结难下。全身壮热,大汗淋漓,口臭,食欲旺盛,腹满冲心,烦躁不已,循衣摸床,甚则谵语,狂乱。

临床症状疾病:高热、口渴、妄言、谵语、精神亢奋、易出大汗、肠胃易积滞等。

阳病是表病,是少阳病病情入于半表半里,半寒半热,脉弦口苦咽干目眩。阳明病是里病,是热病。热邪中胃。胃大热,热邪上蒸下闭,里外彻热,全身的津液都要被蒸涸完,体内没有新的津液来补充,口干舌燥,口苦口渴,全身汗出壮热,便秘,癃闭。甚高热而导致脑神经精神昏迷狂妄错乱。阳明病不可以使用汗法,可以使用下法或者清法。

阳明病代表方是①用清热生津的白虎汤除烦止渴。②用利水渗湿的五苓来温阳化气。③用缓下热结的调胃承气汤来除阳明恶热。④用峻下轻下的大小承气汤来泻阳明实热,肠中实热结滞者。

临床切忌一见病人发烧,就猛用寒凉药攻之,以免造成并症或合症。

太阴病(原文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主证是:腹满吐利,食不下,时腹自痛。

特征是:脉象沉微,自觉腹满,常呕吐

临床表现:感觉饥饿却不想吃饭,溏泄严重,常肚子痛头痛头晕、四肢厥逆不温胀发木,小便清长,口腔溃疡,舌苔白黑腻、有裂纹,舌头胖大,有齿痕边,口渴不欲饮。

太阴病的腹满和阳明病的腹满不一样的。太阴病的腹满是虚满,因为肾阳虚导致阳不胜水,水寒客居胃部以下严重,自觉吃点饭饮点水就到肚子里了,用手按的话,腹肌很柔软,患者喜欢按。阳明病的腹满是实满,腹内是大热,手按是硬,按就疼,

太阴病是里病里面最严重的病,他不仅阳虚,大寒,里面还有停水,停水很严重,所以他要恶心呕吐,他要把这个寒水排解出去才舒服一点。而且,因为寒和水太严重了,大便受不到任何约束了,所以就老是有便意,排泄一点没有了,刚提起身,又想拉了。其实,也是一种排解,他想把这个寒,把这个水给排解出去,可是因为阳不胜寒,阳不胜水,排解不干净。纯粹太阴病是里病,治疗法则是温法不能使用汗、吐、下、清法

太阴病代表方是真武汤

少阴病(原文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主证是:恶寒身倦,四肢厥逆。

特征是脉象微细,身体困倦想睡觉。

临床表现:发热或不发热,怕冷,咽喉部发热、发干、疼痛,但实际上不肿不红不欲饮水,咳嗽或不咳嗽,口中和,口淡,流清涎,四肢寒冷,小便清长,大便溏稀,大便频繁。少阴病是三阴里症中的表病,是肾阳不足,不能温煦全身而造成的。凡是身体寒性体质的人均容易患三阴慢性病。

临床症状疾病:畏寒乏力、四肢厥冷、小便清长、溏泻、半身冷以及双膝以下冷、高血压,糖尿病、肾病,肿瘤、心脑血管病,以及慢性难治之病。

少阴病代表方是①用助阳解表麻黄附子细辛汤来祛外风邪,治心肾阳虚之人。②用回阳救逆四逆汤来阴寒内盛所致之病。

厥阴病(原文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蚘,下之利不止。”)本条是厥阴病上热下寒的症侯。

主证是:厥热往复。为寒热错杂。

特征是脉象微细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溏泄甚至消化不动下利完谷。

临床表现寒气时复上冲,将阳气蒸腾,自感心中疼热不止寒热错杂,上部是热,下部是寒。咽干唇燥,腹痛腹满,头痛头重,腰痛腰重,四肢厥逆,四肢肿麻、舌赤少苔,或口舌不干不渴,舌苔青黑,小便白色,大便黑色。脉诊和症状上,必脉沉微。这正是风火郁闭于里,不能条达,而且阴气最少,阴中有阳的反应。

临床症状疾病:颜面暗青、肝病、上热下寒之寒热错杂、慢性腹泻、慢性痢疾、气血双虚,蛔虫病,等慢性顽固性疾病。

厥阴病是半表半里病,自胃部以下是寒,寒气太重,上部的阳气下不来,下部的寒气上不去,阴阳不能升降交通,是谓寒格。胃中有寒,吃不进,热气弥漫在胃口之上,又觉得饥饿不止。消渴,喝多少水也不解渴,因为不是真渴,是下部寒气太盛,阳虚而津液不布。饭后易吐,因为寒不受热食。厥阴病属于半表半里病,治疗法则是寒热并治,不能使用汗、吐、下、清之法。临床上无论这些症状是个别或单独出现,或几个症状都出现,只要有舌赤少苔,方用乌梅丸均有效。乌梅其性味极酸,属木入肝,是以上厥阴阴病证的必用和特效之药。

厥阴病代表方是乌梅丸

柯韵伯曰:“火旺则水亏,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气有余便是火也。木盛则克土,故饥不欲食。虫为风化,饥则胃中空虚,蛔闻食臭出,故吐蛔。仲景立方,皆以辛甘苦味为君,不用酸收之品,而此用者,以厥阴主风木耳。”

     六种体质

六种体质太阳体质;少阳体质;阳明体质;少阴体质; 太阴体质;厥阴体质。

三阳体质人比较阳气盛,充实,平时抗病能力强,一般病多在表浅层,病也是实证,热

证常见。

三阴体质人体正气比弱,抗病能力也相对弱,病位一般多在深层,里层,病多为虚证,寒证

常见。

1.太阳体质:精力充足,元气旺盛,不怕冷,抗病能力强。患病也会很快康复。性格活波,有激情,处处充满正能量,积极向上,也善于交际。

2.少阳体质:元气、抗病能力不如太阳体质之人。性格心态乐观,做事大胆。也有胆怯者,易患失眠。

3.阳明体质:气血旺盛,胆大,虎背熊腰,多见体壮肌肉发达之人,讲话音高。运动虽多见,喜肉食,饭量大,抗邪能力强。

4.太阴体质:慢性腹泻者,脸色苍白,青暗黑多见,久站下肢易浮肿,易疲倦。办公科研室工作者多见。

5.少阴体质:手少阴是心经,足少阴是肾经,邪气侵犯少阴,一是心病,二是肾病。故临床治疗少阴病总纲是重在扶正扶阳。

6.厥阴体质:元气不足严重、易生肝病、脸青、寒热错杂、慢性病、重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