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宝琛:爱石成痴,一代帝师

 天童老僧 2023-05-10 发布于上海
《末代皇帝》截图

如果人们看过《末代皇帝》这部电影,就会发现一个小道具——蝈蝈笼子,贯穿了电影的始终。

它既可视作一个孩子的寂寞,一个囚笼的象征和一个王朝的丧失,不可谓不是点睛之笔,重中之重。

而电影中安排溥仪第一次看见这个重要的蝈蝈笼子,便是经由帝师陈宝琛之手。

图片

  金北楼刻田黄马钮陈宝琛用印

对于很多人来说,末代帝师无疑是认识陈宝琛最直接的身份。然而对于闽地寿山石文化来说,他最让我们熟悉的身份则是一个寿山石收藏大家。

陈宝琛出生在福州,对于产自自己家乡的寿山石,自然有别样的了解与喜爱,也更具赏鉴能力。

他和他家族的存在对于寿山石的发展有着造化之功。潘玉茂、林清卿、林元珠、林寿煁......,这些镌刻于寿山石雕刻史的名字,都与之有着不解之缘。

图片

  陈宝琛自用林清卿作寿山坑头冻石赤壁夜游薄意章

陈宝琛和陈氏家族不仅为这些雕刻家们提供了优渥的条件,螺州的“陈氏五楼”还为他们提供了数以万计的藏书、金石、古玩,使之有机会接触到所谓的文人格调。

陈宝琛所收藏的也大多属于那个时代的精品。他的印章常常既融汇了福州的名匠雕工,还可看到京师文人的篆刻之技,可谓两全其美,不知不觉间推动了两地的艺术交流

在其直接与间接的促进下,寿山石雕之艺缘得以绵延无穷。

图片
  陈宝琛旧照
陈宝琛出生于书香世家、钟鸣鼎食的螺洲陈氏家族。早在明清时,不足千户的螺洲,竟出了进士27人、包括武举在内的举人112人。
其中,仅陈氏家族就有21位进士、108名举人。尤其到了陈宝琛这一代,更是出现了“六子科甲”的盛况,显赫一时。

图片

  三坊七巷中陈氏故居

陈宝琛是其中的佼佼者。他自幼才华横溢,13岁中秀才,18岁便中举人。入翰林院后,与张之洞、张佩伦、宝廷被并称为“清流四谏”,而陈宝琛更被视作清流党魁。

光绪十年,因在中法战争中荐人失当受到牵连,从此回乡不出,兴学育人。1911年,在众人举荐下,他成为了小皇帝溥仪的老师。

帝师难为。即使溥仪退位后,陈宝琛依旧不离不弃,随侍在侧。但是当溥仪任伪满洲国皇帝并邀陈宝琛任职之时,陈宝琛却断然拒绝。
溥仪说他:“忠心可嘉,迂腐不堪。”这八字似乎也正是那个时代的文人在新旧、中西周旋一生的断言。
图片
  陈宝琛(1848-1935) 楷书陶渊明诗

      福建东南2018秋拍释出

而在政治家的身份之外,陈宝琛是一个才华横溢,兴趣广泛的文人。溥仪的西方学说老师庄士敦在《紫禁城的黄昏》中以一个局外人的角度评价陈宝琛:

“他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一位造诣极深的学者,其优美的书法令人赞叹。”

据说其“书法直追汉唐,海内之士,以得片纸只字为荣。”其笔法颀长秀挺、遒劲清刚,被誉为“伯潜体”,在清末民初的书坛中独树一帜。
图片
  陈宝琛所撰《听水斋词》

陈宝琛还雅好藏书,他有五座藏书楼。1887年,陈宝琛还在鼓山筑听水斋,为藏积雅聚之所。

听水斋在灵源洞下喝水岩,传说神晏法师曾在此修行,嫌水声太吵,大喝一声将其止住。然而陈宝琛却偏偏取名“听水”,于寂寞林泉之中,不知陈宝琛所思所想为何。

陈宝琛一生大起大落。自小如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中年后遭黜谪居,以兴学育人养志。到了晚年,他将所有心血倾注在唯一的学生身上。拳拳师爱,却后会无期;忠心耿耿,最后却欲忠而无可忠之人。

图片

  周希丁刻芙蓉石瑞兽钮 陈宝琛自用印

后来,福建的寿山石雕刻能够成立东、西两派,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都与陈氏家族的帮扶有关。

上到陈宝琛的父亲陈承裘,陈宝琛的兄弟陈宝瑄,再到陈宝琛的后辈陈叔常,都醉心于寿山石篆刻及收藏,朝夕相对,玩之不辍。据说,当年父辈分家时,兄弟们竟能各分到五百方印石,令人咂舌。

图片

 谦培作坑头环冻石卧螭钮对章

 印文:辛亥戊子联捷进士;陈承裘字子良

 陈纯旧藏
陈家的部分后人也依旧恪守着先祖的爱好与尊严。陈宝琛的侄孙陈纯便与东门派的衣钵传人林寿煁是终生好友,林寿煁离世之后,年迈的陈纯冒着严寒前去看望老友的家人,此情此意,令人心感。
帝师、遗老、政治家、收藏家与文人,陈宝琛的一生有着如此丰富的身份,我们也只能隔着复杂诡谲的时代烟波,略窥一二。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