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点推荐!影像与病理之肝细胞腺瘤

 忘仔忘仔 2023-05-10 发布于山西

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CA)是由正常肝组织中分化良好的肝细胞形成的肝脏良性肿瘤,少数HCA可恶变为肝细胞癌。

01

病理特点

1.大体特点:HCA多为境界清楚的单个结节,少数病例可多发,结节数量>10个称为肝腺瘤病(adenomatosis)。肿块直径从0.5~26cm不等,有少许纤维包膜或无包膜。肿块切面灰红色,质软,均匀一致,可出现於胆、淤血和出血,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清楚,周围肝组织无明显病变。

2.镜下特点:HCA是由良性肝细胞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镜下肿瘤细胞与正常肝细胞相似,可有糖原和脂肪变性,但无明显异型性。瘤细胞排列呈紊乱的小梁状结构,厚度在1~2个肝细胞范围内,偶可见假腺样结构;肿瘤间质内散在分布薄壁扩张小静脉是HCA的重要特点之一,肿瘤无或有不完整包膜,周围肝组织无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因瘤组织内毛细血管化不完全,故免疫组化CD34染色显示微血管呈斑片状阳性分布。

Image

肝细胞腺瘤免疫组化CD34染色

显示微血管呈斑片状阳性分布

02

影像特点

平扫时由于肿瘤的密度与正常肝实质相近,通常表现为等密度或略低密度,容易漏诊。伴有脂肪肝背景时可呈高密度。病灶密度多不均匀,系肿瘤内脂肪变性、出血、坏死、血窦及炎细胞浸润所致;极少可显示包膜,新鲜出血可表现为病灶内高密度,陈旧性出血则为低密度。

由于肿瘤血管丰富,增强后动脉期可见肿瘤明显强化,但因常常伴有出血和囊变而强化不均匀,少数病灶强化均匀呈高密度,门脉期和延迟期病灶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有时可显示包膜强化呈完整或不完整的环形高密度。病灶内的出血则无增强表现。少数肝腺瘤也可表现为乏血供,增强各期强化程度均低于肝脏。

Image

CT 平扫示肝尾叶增大,见低密度病灶,其内见更低密度囊变区

Image

增强动脉期,病灶实质部分强化明显,囊变区无强化

Image

门脉期扫描示病灶为等密度,边界不清,其内囊变区显示清楚,代表陈旧性出血

03

分型及表现

HNF1α失活型HCA(H-HCA)

占30%~40%,以HNF1α(TCF1)双等位基因突变失活为特征。患者可伴有家族性腺瘤病、显著的脂肪变性和MODY-3型糖尿病。

H-HCA以肝细胞弥漫性中-重度脂肪变性为特征,但肿瘤间质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肝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在H-HCA中下调而几乎完全阴性或低表达,而在周围肝组织正常阳性表达,因而是H-HCA的诊断性标志物;H-HCA对炎性蛋白,如C-反应蛋白(CRP)和血清淀粉酶A(SAA)阴性。谷氨酰胺合成酶(GS)染色阴性,或呈弱阳性,或与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相比,呈“假地图样”弱阳性染色。

Image

HNF1α失活型肝细胞腺瘤(H-HCA)

肝细胞弥漫性中-重度脂肪变性

此型影像学表现:80%可见肿瘤内弥漫性脂肪成分,表现为T1WI反相位肿瘤弥漫性信号减低,为较特异征象,预测该亚型的敏感度为86.7%、特异度为100%;在T2WI可以是等、低或高信号;增强后动脉期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仍为低信号。

Image

T1WI示肝脏S5段占位,呈高信号

Image

抑脂T1WI呈低信号,提示存在脂肪成分

Image

增强动脉期中等强化

Image

门脉期可见造影剂廓清,呈低信号

β-catenin激活型HCA(B-HCA)

B-HCA占HCA的10%~15%,男性多见。B-HCA以β-catenin基因(CTNNB1基因)突变激活导致特定的Wnt/β-catenin通路激活为特征,突变的β-连环蛋白具有较长的半衰期和抗降解能力。

组织学上可出现小细胞变、细胞密度增加、细胞轻-中度异型及假腺管结构等。

Image

β-catenin激活型肝细胞腺瘤(B-HCA)

细胞轻-中度异型及假腺管结构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β-eatenin呈细胞核/细胞质阳性。鉴于GS(谷氨酰胺合成酶)是β-catenin的一个靶基因,是催化谷氨酰胺合成的关键酶,其终产物谷氨酰胺是肿瘤细胞新陈代谢的重要能源物质。当β-catenin突变激活时,通常伴随GS弥漫性强阳性染色。反之,GS阳性也是提示β-catenin基因突变激活的一个重要生物学指征,与周围肝组织仅在肝静脉旁的肝细胞出现灶性GS染色形成明显对照。

鉴于20%~34%的高分化肝细胞癌可有β-catenin基因突变,B-HCA更具恶变倾向

Image

 β-catenin激活型肝细胞腺瘤(B-HCA)免疫组化GS染色

GS弥漫性强阳性染色

此型影像学表现:T1WI为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70%可见中央瘢痕,在T2WI呈高信号,且伴有延迟强化,与FNH类似;增强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持续强化。

Image

抑脂T2WI示肝右叶占位,呈等、高、低混杂信号

Image
Image

T1WI及抑脂T1WI,可见斑片状高信号,提示为出血,局部肝包膜中断,可见肝周积液,呈出血信号

Image

增强动脉期肿瘤实性成分明显强化

炎症型HCA(I-HCA)

占HCA的40%~50%,患者可有炎症综合征、贫血、Castleman病、McCune-Albright综合征。当编码糖蛋白130(gp130)的白细胞介素6信号转导基因(IL6ST)、FRK、JAK1、STAT3、GNAS中的任何一个基因发生体细胞功能获得性突变,都可导致IL-6/JAK/STAT通路激活,引起患者炎症综合征和肿瘤的急性期炎症反应。

镜下表现为组织中出现明显的炎细胞浸润(图 A),肝窦扩张,充血和出血,类似肝紫癜样改变(毛细血管扩张性腺瘤)(图B),厚壁小动脉周围纤维组织围绕以及纤维间质内小胆管反应性增生(图C)。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细胞质过表达SAA(图D)和CRP,而周围肝组织为阴性。I-HCA恶变风险较小,约10%的I-HCA可有β-catenin基因突变。

Image

A.炎细胞浸润灶

Image

B.肝窦扩张,充血和出血,类似肝紫癜样改变

Image

C.厚壁小动脉周围纤维组织围绕

Image

D.免疫组化SAA染色,细胞质过表达SAA

此型影像表现:在T1WI多为不均匀低信号,约20%瘤内可见局灶性脂肪成分,在T1WI反相位表现为局灶性信号减低,30%有瘤内出血,40%伴有背景脂肪肝。T2WI呈不同程度高信号。约40%可见“环礁征”(atoll sign),表现为T2WI中央稍低、周围环形高信号,这是该型高度特异的征象,系肿瘤周边血窦扩张所致。增强扫描该型于动脉期明显强化,且持续到门脉期和延迟期。文献报道,联合T2WI明显高信号及延迟期强化诊断的敏感度为85.2%、特异度为87.5%。

Image

抑脂T2WI示肝脏S2段及S8段占位,呈中心低、周边高信号(“环礁征”)

Image

增强动脉期周边明显强化,病理上为扩张血窦成分

未分类型HCA (U-HCA)

占HCA的10%,尚未发现U-HCA特征性的基因变异、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化特征,也没有发现明显的发病诱因和临床特征性表现。

04

诊断要点

病灶具有较完整的包膜,境界清楚,T1WI、T2WI以稍高信号为主,含有脂肪成分,无肝硬化背景及AFP升高。

05

鉴别诊断

1.HCC多有肝炎、肝硬化病史及AFP升高,呈“快进快出”强化,肝胆特异期多为低信号;肝腺瘤多有口服避孕药、肥胖、代谢综合征、糖原累积症等高危因素,强化方式在不同亚型间不一,肝胆特异期多为低信号,少部分为不均匀高信号。高分化HCC与β-catenin 突变型肝腺瘤均在肝胆特异期呈高信号,依靠影像学难以鉴别,必要时需穿刺活检。但β-catenin 突变型肝腺瘤癌变风险高,也主张手术切除,二者鉴别对临床决策并无实质性影响。

2.FNH的强化较腺瘤更明显,且更为均匀,可见中心瘢痕,表现为T2WI高信号及延迟强化,在Gd-EOB-DTPA MRI肝胆期呈等或高信号。β-catenin 突变型腺瘤也可见中心瘢痕,但其T2WI信号更高,在肝胆期也可呈高信号,但不均匀。

3.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应与HNF1α失活型肝腺瘤鉴别,后者病灶内脂肪分布较为均匀,T1WI反相位表现为弥漫性信号减低,动脉期轻度强化,而AML除脂肪外还含有平滑肌及血管结构,脂肪分布不均匀,动脉期明显强化。

资料来源:

临床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肝、胆、胰疾病
主编:丛文铭  郑建明

中华影像医学·肝胆胰脾卷》第3版
主编:宋  彬  严福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