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辅仁:救误经验

 幽默的数据线 2023-05-10 发布于甘肃

茅某某,女,36岁,初诊日期:1982年10月9日。主诉少腹拘挛性疼痛5个月。白带量增多,有稠粘物,月经后期,已婚9年未受孕,体发胖。妇科检查为:①右侧卵巢囊肿。②左侧输卵管积水。③原发性不孕。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未同意,转中医治疗。笔者先接诊,症见患者少腹疼痛,腹胀怕冷;腰酸乏力,尾尻部畏寒喜暖;舌质暗,苔薄腻;脉沉弦。思其证为寒湿凝滞。治以温经止痛祛湿。故予“少腹逐瘀汤”,并予“艾附暖宫丸”配合治疗。经两周治疗后少腹痛略减,但仍拘挛性疼痛;腿略浮肿,面目虚浮。遂请李老会诊。李老辨证为气滞血瘀,水湿积聚,冲任不调。治则宜化瘀利水,温经行气。处方:当归15g,川芎10g,赤芍15g,怀牛膝10g,桂枝10g,茯苓20g,丹皮10g,白术10g,泽泻20g,桃仁10g,7剂水煎服。

二诊  药后少腹拘挛性疼痛大减轻,面目及腿浮肿见消退,余症均有好转。处方:当归15g,赤芍15g,川芎10g,丹皮10g,桂枝10g,桃仁10g,茯苓20g,白术10g,泽泻20g,泽兰10g,怀牛膝10g,丹参20g,草红花10g。水煎服共服10剂。

三诊  少腹拘挛疼痛已愈,浮肿消失,腰尻发冷感已愈,自觉周身舒适,白带已止,脉弦细,舌质暗好转,苔薄白,体胖渐减,月经正常。李教授嘱患者再进原方30剂。共调理近月余,诸症皆愈。经妇科复查,肿物未触及,输卵管积水已消失,半年受孕,后生一子,母女健康。

按  李教授指出,前者予少腹逐瘀汤治疗,偏重活血通经。虽腹痛也取得好转,但为何少腹拘挛,腰尾酸凉,浮肿未见好转?他指出,仲景《金匮要略·水气病篇》之“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血分者,因血而病水也;水分者,水病而及血也”。足以囊括了一切水气病中血与水的病理变化。仲景在《金匮要略·水气病篇》,已提出了“瘀水互阻”,并记载了“水与血俱在血室”的“水血互结”证,剖析了活血化瘀利水的双重作用机制。故本病案并非单以活血化瘀所能收效。本案见症少腹拘挛疼痛,舌质暗,并妇科检查卵巢囊肿,中医谓其癥病;左侧输卵管积水,又见症白带增多,腰尻酸凉,脉沉弦乃中医辨证为水湿阻滞,冲任受累所致。李教授又依据《灵枢·小针解》“苑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继续指出,苑陈系指人体内潴留的水液废物和瘀血腐浊之类,但《内经》并无具体代表方剂,唯仲景将活血化瘀利水法应用于临床。李教授之所以处以桂枝茯苓丸合当归芍药散为方,其特点是以桂枝茯苓丸中之桂枝、芍药、桃仁、丹皮温经活血,配一味茯苓寓活血药中,以助瘀血消散与排除,李教授说仲景明确指出,“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当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他继续指出,茯苓一味配其活血药中达到化瘀消症的目的;配伍当归、芍药散之意是其特点。剖析方中当归、芍药、川芎为三味血药;茯苓、泽泻、白术为水药。主治“妇人怀妊,腹中疠痛”及“妇人腹中诸疾痛”。而《血证论》中唐容川谓:“血病而不离于水。”正说明了活血药中寓利水药以促其祛瘀的宗旨,故本方共奏活血养血、化湿利水祛瘀之功。

辨咯血兼喉痒救误案

裘某,男,59岁。初诊时患者喉痒咯血月余,血色鲜红,5年来反复发作,晨起及深夜为甚;无咳无痰,胸不痛;腰酸腿软;面微烘热,手足心热;脉细弦无力;舌质嫩红,苔薄白;胸片检查为“支气管扩张”,喉科检查,咽部未见异常。初诊笔者给予固金润肺止血,以百合固金汤加止血药治疗,一时咯血减少,仍难愈,特请李老会诊。李老辨证仔细,详查病史,诊断为肝肾不足,水不涵木,肝风上扰,木火刑金之症。宜滋肾培肝,滋水涵木治之。遂予自拟“培肝滋肾汤”治疗。组方:生地25g,山药15g,茯苓20g,丹皮10g,女贞子15g,山萸肉10g,元参25g,麦冬25g,泽泻15g,花蕊石10g。2剂水煎服。

二诊  咯血止,喉痒略好转,面热好转,仍腰酸腿软。原方再服7剂。

三诊  喉痒咯血均愈,腰酸腿软面热均大见好转。为巩因其效,原方又调治一个月。随访半年,病未复发。

按  本案初诊以固金润肺止血,初治服药后也见好转,但喉痒咯血仍未止。李教授指出,前者以“百合固金汤”以滋阴润肺止血,仅从上焦入手辨证治疗,而忽略了要点在于咯血喉痒多发生在夜间和早晨尤甚;面热乃为冬不潜藏,水不涵木,依叶天士《临症指南》辨喉痒一症当分虚实定性、上焦下焦为定位。他继续指出,喉痒咯血一症,临床多见,并非为外感独有之症,应详辨临床表现和脉苔。本病例腰腿酸软,面热,咯血喉痒,咯血时间多在深夜或早晨,脉细弦无力,均是虚在下焦肝肾,因水不涵木,肝热上扰,木火刑金所致。故“滋肾培肝汤”以滋肾水涵肝木,药到病所,故获愈。

辨崩漏救误案

江某,女,39岁。初诊时患者阴道出血,淋漓不断5月余。少腹寒痛作胀,有血块,下后腹痛减轻;心烦;舌质暗,苔薄白;脉弦细。曾经西医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用过止血药,血未止,并进行刮宫术,仍不见转机。笔者初诊予丹栀逍遥散加贯仲炭、艾炭治疗,收效一时。但复日出血又增多,特请李老会诊。李教授辨证为瘀血阻滞,经脉不通,血不循经致崩漏症。遂予少腹逐瘀汤1剂获愈。又服3剂,病不再发。

按  剖析本案初诊医者虽知有瘀,但畏其用活血化瘀药,恐其出血增多,故用丹栀逍遥散加炭类药物止血。但丹栀逍遥散以舒肝解郁为主,而不能治其病机。瘀血应活血化瘀,而非止血炭类药所能除,反而会腹痛加剧。

李教授根据唐容川对出血证中强调祛瘀在于活血是本,止血是标的治则;又根据明代缪仲淳之“瘀血不去,新血安生?”,《医林改错》中强调治病以气血为主,气有虚实,血有亏瘀的记载,创立了活血化瘀方33首。而少腹逐瘀汤治愈本案之验,证明了本方治疗瘀血致崩,不仅无促进出血之弊,反能迅速达其止痛止血目的。体现治病必求其本的宗旨。

李教授指出,其辨证要点是少腹疼痛,血暗有块;下后痛减,又复痛。该疼痛多呈绞痛、胀痛。挛痛,寒痛。其次参其脉涩,舌质暗等瘀血指征,痛重则瘀血愈明,医者可大胆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定会药到病除。

若少腹仅隐隐作痛或腹不痛,虽有血块,切不可妄投活血化瘀治疗。故临床知其瘀血辨证,重在腹痛,非血暗有块。

辨证治喘救误案

陈某,男,70岁。患者初诊时哮喘已10余年。平时有轻度持续性喘息,痰白稀薄,形神疲惫,自汗畏风,下肢无力,夜尿2~3次,经常感冒。西医诊断为肺气肿哮喘,冠心病。查脉沉细,舌质淡红,苔薄白。笔者曾予补肺汤(党参10g,五味子10g,紫菀10g,款冬花10g,白术10g,茯苓20g,甘草5g)。 治疗1周,未见好转,遂请李教授诊治。李教授详辨其脉证后,改为扶正固肾法治疗。投以玉屏风散合六味地黄汤加味,组方:熟地15g,山萸肉10g,山药15g,泽泻10g,丹皮10g,茯苓20g,麦冬10g,冬虫夏草5g,益智仁10g,黄芪15g,白术15g,防风10g。水煎服7剂。

二诊  自汗畏风已除,喘亦减轻,夜尿减少至1次。原方再服,共调治半月,顽疾悉除。

按  剖析本案初予补肺汤以补肺健脾为主,但未中病机。李教授指出,本案为肾喘,依据《内经》之“形态”学说有二,一是病理的形态,二是生理的形态。各脏腑和形体、五官、色脉之间的有机联系就是生理之形态。内部有了异常变化,而外面所见之色、脉、形体、五官的异常症状为病态。祖国医学的辨证论治,就是基于“形能”学说依据来推断脏腑气血病理变化的。

本病案为肾喘,从病形而言在于肺,而就病态而言在于肾;故见咳喘痰稀白在肺,而重点在于喘而无力,动则气喘,下肢无力;夜尿多,脉沉细、尺尤弱,在于肾喘;自汗畏风乃为年老正气不足,营卫不固;其本在肾,其标在肺。故李教授以玉屏风散以扶正固表,六味地黄汤加冬虫草、益智仁等纳肾定喘。药中病机获愈。

本文选自《全国五百名老中医药专家独特经验精华——杏林真传》,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小编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