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南京跟岗实践研修,课堂上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干”。老师们多说“干完这题,再干下一题。”“干完这四道题,你有什么收获。”我很纳闷,更感到困惑。 我以为这是老师们的口头禅,但,又不似,毕竟大多老师都说的,就不是用口头禅可以解释的。 我在评课时,毫无保留地提出了这一困扰自己的问题。因为在我们那里,课堂上很少用“干”这个词。 5月10日下午,我们来到晓庄学院,参观陶行知纪念馆,接受专题党课教育。 说起陶行知,自然离不开师范教育。我最早知道陶行知,就是在无为师范读书时,“学陶师陶,扎根乡村”“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 我们首先拜谒了晓庄革命烈士纪念碑,“晓庄十英烈”的事迹令我油然而生敬意,尤其是十六岁的袁咨桐。初中生的年龄,本该是自由而快乐的,却为了追求真理而英勇献身。 我在想究竟是怎样的力量在感召着他,通过参观、阅读,我终于找到了答案。 “我们各有不同的处境,不同的教育,不同的见解,还有着不同的命运吧?我们之间,有人在忍辱顺受,有人在观望徘徊,有人在勇往直前……一个人到了不怕死的地步,还有什么顾虑的?有了这种舍己为公的奋斗的精神,还怕理想事业不能成功?”这是16岁的袁咨桐与二哥通信中所写的一段话,读来让我动容。 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面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深深三鞠躬。 陶行知墓,是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大的枫杨树撑开了一片绿,沿着石板路前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郭沫若先生的字写出了陶行知先生的洒脱。 在先生墓前,我们集体默哀。 “庚续红色血脉,传承英烈精神”,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研究院党支部书记、江苏省陶行知纪念馆馆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理事郑文秋主讲。 ![]() ![]() 晓庄师范的培养总目标为“培养乡村人民儿童所敬爱的导师”。为达成总目标,陶行知又进一步提出了五项培养目标:(1)农夫的身手;(2)科学的头脑;(3)改造社会的精神;(4)健康的体魄;(5)艺术的兴趣。 这与今天的五育并举不磨而合,足见陶行知的伟大。 ![]() 参观的过程中,讲解员让我们认一个字,说这个字在字典中是没有的。同行的,都不认识。讲解员揭开了谜底,这是陶行知先生自创的,“将行的左右分开,将知放在中间”,读gàn。 听完介绍,我便多问了一句:“南京人,都喜欢讲gàn,对吧?”讲解员说是的。至此,我恍然大悟,困扰我数日的问题终于在这里找到了答案。 在南京,在晓庄学院,在陶行知纪念馆,我认识了一个新词,学到了一个理念:行知合一,即为gàn。 回去后,将领着孩子们gàn,多gàn数学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