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补阳、二阳、复阳…这波新毒株,该怎么平安度过

 lin-lian 2023-05-11 发布于广东

最近看的阳人很多,有的去年12月没阳,属于初阳,也有说是补阳。大部分是二阳,毕竟流行的毒株变了,抵抗力低一点,就容易二阳。复阳,刚转阴后就再阳起来,不多见。

这波新毒株,二阳为主,补阳次之,复阳我还没见到。

二阳,很多人体会是没有去年12月阳的时候那么严重,也有人说厉害很多,整个人都变样,感觉严重几十倍。这不仅有个体差异,更核心的因素其实是,去年12月阳的时候,如何处理?后续遗留问题有没有重视,并针对处理?

对于熬到转阴,就认为自己好了的人,这次二阳,就是告诉你:你以为你好了,其实身体远没有好。

“身体远没有好”,用中医的词来讲,就是伏邪。伏邪不能理解成病毒在体内,要不然,伏邪发陈,就只能是该种病毒二次发病——等同于复阳,对吧?但实际观察,伏邪发陈时,或者在甲流期,或者在新毒株流行期,症状跟初阳时大不相同,测出来的病毒也不是潜藏在初阳的毒株。

可以说,把新冠病死的人,解剖器官遗留着病毒,理解成中医的伏邪,其实不懂伏邪。

等于说,初阳时,顺着身体的趋势,好好处理,体质可能就此上一个台阶,至少也不会遗留太多问题,这次二阳,症状都要轻得多。而初阳处理得不好,二阳就要难受很多。

还要注意到一个点:遗留的伏邪,或者外感后遗症,最佳的解决时机,都是在新得外感时

每次外感,身体都要调动尽可能多的气血,争取在最短时间内驱邪外出,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外感会发热——发热,是正气抗邪的表现,不是邪气重的原因,不能用发热多少度,来衡量疾病的严重程度。

等于说,孩子发热39度,不代表比38度重——如果都是风寒感冒,那么寒邪严重程度,要看恶寒的程度。如果38度时,严重恶寒,那么体温可能还要不断攀高,而39度时,恶寒几乎消失,开始微微出汗,那么体温可能很快下降。

可以把每次外感,不管初阳还是二阳,或者是甲流、普通感冒,都当成一次外感,用中医的方法观察、辨证并施治。

感冒的重点观察清单,可以参考:感冒问诊清单

如果掌握脉诊,可以重点诊察是否脉浮?是否脉数?是否脉涩?是否脉弦?等等,以辅助判断疾病的病因病机病所。

要重点提醒一下,疾病随着季节的变化,也会随之改变。夏天的外感,除了考虑风寒之外,还需要考虑是否夹热?是否夹湿?护理时,既要避免反复受寒,也要避免在暑热的环境里久待,否则容易伤寒又伤暑。病有多因,会复杂难愈。

因而,不能生搬硬套去年阳过的经验,以为既往有效,这次也应该有效,而应该用变化的观点看待疾病,跟上疾病的变化,看看当下最关键的病机在哪里,顺势而为,才容易好起来。

仅针对这次的初阳、二阳患者,有几点艾灸经验供参考:

  • 起病之初,艾灸至阳,可以直达病所

  • 病转太阴后,可以改灸身柱为主

  • 腹泻要先解表,不可以只守肚脐

  • 鼻塞、咳嗽初起用左内关,遗留的咳嗽用膻中

  • 咽痛可以灸左内关,单侧人迎穴也可以

  • 重视心悸、心慌,必要时及时就医

  • 保暖和避暑都很重要,特别是保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