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徐经世妙用绿萼梅经验 绿萼梅功在安中 安中扶正以平为期 疏肝行气条达木郁 芳香醒脾和胃化痰 调肝理肺解郁安神 调肝而不伤阴 醒脾而不燥脾 清透而兼补养 安中焦而治衡 尤善燮理脾胃 肝胆之气机升降

 太平时光 2023-05-11 发布于广西

国医大师徐经世妙用绿萼梅经验 

绿萼梅是梅花名品,也是最有君子气质的梅花。其性平,味酸、涩,归肝、胃、肺经,有疏肝和中、理气化痰之效。《百草镜》记载:“梅花,有红、白、绿萼、千叶、单叶之分,惟单叶绿萼入药尤良。”

国医大师徐经世先生主张“杂病论治,重在中州”和“从脾论治,调肝为主”的观点,倡导内科疾病应从中调治。他认为绿萼梅药性柔和,理气而不伤阴,长于斡旋中焦气机,功善疏肝和胃安中,常用其治疗多种气郁型内伤杂病,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

杂病因郁,治以安中

中医学认为,气之升降出入的平衡协调对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百病生于气,故内伤杂病虽病因繁多,但病机总属气机失调。无论外感六淫还是内伤七情,皆可引起“气”之病变导致气郁,气之病变也皆需考虑“郁”的存在。内伤杂病多因郁所致,郁多以气机失调为因,而气机升降之枢纽在于中焦,故提出“杂病因郁,治以安中”的观点。

气郁多因情志不舒,且土得木而达,所以“安中”不仅安脾胃,还包括安肝胆,即调理脾胃之升降、肝胆之疏泄,使中焦之气血生化、气机升降功能正常。此外,“安中”还有两层涵义,一则已病防变,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扶助脾胃元气,使正胜邪退,扶土以抑木;二则脏体易虚、脏病多虚,调理气机升降应以效为度,用药宜平和,忌矫枉过正、克伐太过。

绿萼梅功在安中

不同的本草古籍中虽有白梅花、绿萼梅、梅花之称,但关于其性状记载往往相同,均为萼绿色白,从基原考证应为同一种梅花,临床用药以含苞未放、气味芳香者为佳,花开者为次。

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记载绿萼梅具有“开胃散郁……利肺气,去痰壅”等作用,并指出“单叶绿萼入药尤良”;汪昂《本草备要》载绿萼梅“清香,开胃散郁,止渴生津,解热涤烦。得先天气,助清阳上升,清肺气,去痰壅,解胎毒痘毒要药”,认为其开胃气、解肝郁,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对中焦脾胃、肝(胆)均有调养作用;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云:“绿萼白梅为佳,入药舒肝解郁,清火稀痘”;王一仁《饮片新参》亦言:“绿萼梅平肝和胃,止脘痛、头晕,进饮食”。

综上,绿萼梅入肝能疏肝平肝除烦郁,入胃能和胃开胃升清阳,入肺能理肺利肺去痰壅,气芳香又可醒脾和中化痰湿,以调气为关键,擅从“中”调治,复中焦气机升降,助气血阴阳平衡。其性清而不浊、和而不猛,贵在宣通郁滞而无辛温刚燥之弊,功善安中调气机,能调理肝之疏泄、脾胃之升降,可用于治疗肝胃气滞或脾胃失健所致的内伤杂病,包括胃痛、胁痛、头痛、痞满、郁证、不寐等,以及肝癌、胃癌、胰腺癌等肿瘤术后的调理。

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规定梅花饮片用量范围为3~5 g,徐经世先生常用10~20 g,强调绿萼梅大剂量应用时方可起到养肝木以主疏泄、开胃气以利和降、醒脾土以助运化的作用,小剂量则疗效欠佳。

安中扶正,以平为期

绿萼梅具有平和之功,能调理脾胃以安中扶正,可调治肝癌、胃癌、结肠癌、胰腺癌、卵巢癌、肺癌等各种肿瘤术后出现的纳呆、腹泻、呕吐、腹胀等症状。临证时可用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等补中益气类方药治疗,并取绿萼梅醒脾和胃安中之用。肿瘤患者常有忧思、抑郁、焦虑等情志失调表现,绿萼梅亦可条达肝木而健运脾土,起制木以安中之功。临床治疗肿瘤术后用理气行滞之品时,一般首选绿萼梅,而非枳壳、枳实、陈皮、青皮、砂仁等果实类药物,以免苦温香燥耗伐正气,还常用绿萼梅代替柴胡、香附、川芎、木香等辛燥之品以避免其耗伤肝阴。

针对肿瘤术后症见情绪异常、纳呆食少、嘈杂呕吐、腹胀腹泻、失眠、形体消瘦、舌红、苔腻、脉细弦数等肝胃气滞表现,拟定扶正安中汤,组成:绿萼梅10~15 g、黄芪20~30 g、仙鹤草10~20 g、山药15~20 g、橘络10~15 g、石斛10~20 g、灵芝5~10 g、无花果5~10 g、竹茹5~10 g、炒谷芽15~25 g,每日1剂,早晚2次分服,饭后半小时服用为佳,每次服用量不可过大,以150 ml为宜。方中绿萼梅芳香行气开郁、醒脾和胃安中,具有补而不滞、以运助补之功,橘络、竹茹、炒谷芽健脾益胃、理气清热化痰,三者与绿萼梅配伍可加强安中之功;黄芪、仙鹤草、山药、石斛、灵芝可补元气、养阴血以扶正,且黄芪宜量大、生用,因生者补而不滞;无花果健运脾胃,助中焦气机调畅。全方治养结合,奏平和安中之功,通过恢复五脏六腑之间阴阳平衡而达阴平阳秘之态。若见嗳气呃逆、咽喉不利明显,加赭石、诃子下气降逆,助绿萼梅平衡气机升降、和降胃气;若兼大便排出不畅,加苦杏仁、大黄配伍绿萼梅行气宽肠导滞;若兼大便溏泄,加扁豆花、炒薏苡仁助绿萼梅健脾和中。

疏肝行气,条达木郁

绿萼梅芳香行气疏肝,条达木郁,临床常应用于肝气郁滞引起的诸多病症。如肝胃气滞之胃痛,常用绿萼梅配伍檀香、延胡索、枳壳、麸炒苍术以疏肝和胃、行气止痛;肝气郁滞、胆腑不利之胁肋胀痛、疝气疼痛,常用绿萼梅配伍柴胡、郁金、延胡索以疏肝利胆、理气止痛;肝气横逆脾胃而清阳不升所致的眩晕、头痛,常用绿萼梅配伍姜半夏、天麻、陈皮、竹茹以理气和中、化痰止眩;肝郁气滞、冲任失和之妇女月经不调、乳房胀痛,常用绿萼梅配伍柴胡、白芍、肉苁蓉、香附以疏肝解郁、调理冲任。

肝郁日久化火,易灼伤肝阴肝血,临证时应注重调养肝木而非泄肝,绿萼梅疏肝气、养肝体,养中寓散而不伤正,可配伍白芍、南沙参、北沙参、麦冬、石斛等甘凉滋润之品柔肝养肝。治疗慢性肝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之肝气郁滞证时,可在补肝汤(出自《医宗金鉴》,由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酸枣仁、木瓜、炙甘草组成)、一贯煎的基础上配伍绿萼梅。若慢性肝炎症见胁肋肿痛、失眠等,可用补肝汤加绿萼梅20 g养血调肝和中;若慢性肝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郁日久,化热伤阴而导致胸胁脘腹疼痛、吞酸口苦,可用一贯煎加绿萼梅15 g柔肝解郁、理气滋阴,达体用并调、宣补并行之功。

针对郁证肝气郁滞证,症见心烦、易激动、焦虑、多梦、舌暗红、苔薄黄、脉细弦等,拟定理郁方,组成:绿萼梅20 g、远志10 g、郁金10 g、竹茹10 g、山药20 g、炒谷芽30 g、葛根15 g、合欢皮30 g、白芍20 g、酸枣仁20 g。方中重用绿萼梅疏肝调肝以解郁,其芳香灵动之性可使组方静中有动,行气而不伤阴,养肝而不碍气,为君药;远志、竹茹、郁金、合欢皮、酸枣仁化痰除烦、解郁安神,共为臣药,助君药条达木郁;佐以山药、炒谷芽、葛根、白芍益脾气、和胃气、养肝阴以安中。全方疏肝行气解郁、健脾和中安神,条达木郁而使肝疏泄正常,助气机升降如常,促清阳之气上升,则郁证可解。若兼嗳气不舒,加赭石、清半夏降逆和中;若兼烘热汗出,加龙骨、磁石潜阳敛汗;若兼脘闷纳呆,加厚朴花、炒麦芽理气和胃。

此外,还可用温胆汤配伍绿萼梅20 g理气化痰、清胆和胃,治疗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因肝胃气滞、痰热内扰所致眩晕、呕吐、呃逆等症。

芳香醒脾,和胃化痰

绿萼梅具有芳香醒脾、和胃化痰功效,可用于各种脾胃失健证。肝主疏泄,脾胃气机升降正常有赖于肝之疏泄,肝郁气滞致脾胃运化失职,肝脾失和可生诸症,故治疗脾胃失健证亦需注重调肝。临床用药应各有侧重,理脾和胃尤为重要,燥中有润,润中有燥,辅以理气疏肝,不可滥用苦寒坠下、辛香温燥之品。

临证若见脾胃虚寒、肝气犯胃之呕吐,常用绿萼梅配伍生姜、赭石、党参、焦白术等健脾温中、降逆和胃;若见脾虚湿蕴、胃肠不和之痢疾,常用绿萼梅配伍葛根、马齿苋、五谷虫、焦苍术等健运脾胃、除湿止痢;若见脾虚湿阻、郁热内蕴之黄疸,常用绿萼梅配伍黄芩、茵陈、扁豆花、薏苡仁等醒脾和胃、清热化湿;若见脾虚阴伤、热毒伏胃之天疱疮,常用绿萼梅配伍北沙参、连翘、金银花、青黛等养阴和胃、清热解毒;亦可用绿萼梅配伍桂枝、白芍、葛根、姜竹茹等醒脾化痰治疗脾虚头痛。

临床中因脾胃失健、肝郁痰阻可出现脘腹胀满、胁肋隐痛、腹泻、纳差便溏、舌淡、苔白腻、脉弦缓无力等表现,常用六君子汤配伍绿萼梅以益气健脾、疏肝和胃化痰,组成:绿萼梅20 g、太子参15 g、白术15 g、茯苓15 g、陈皮12 g、法半夏10 g、厚朴15 g、枳壳12 g、柴胡9 g、白芍15 g、炒谷芽15 g、炒山楂15 g。方中绿萼梅为君药,既能芳香醒脾、和胃化痰,又能疏肝行气,促脾胃得健、痰湿得化;太子参、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化痰,陈皮、法半夏、厚朴、枳壳燥湿行气祛痰,共为臣药,扶正与祛邪兼顾,助君药健脾运脾;佐以柴胡、白芍疏肝养肝,炒谷芽、炒山楂开胃助运。脾虚腹泻甚者,加葛根、炒薏苡仁、扁豆花化湿升清止泻;兼呕逆恶心者,加姜竹茹、紫苏梗、赭石降逆和胃止呕。

脾胃受损则升降功能失司,致清阳难升、浊阴不降,加之肝胆气机郁结,可形成寒热交集、相互格拒的“脾胃虚寒、肝胆郁热”状态,症见胃脘胀痛、食欲不振、嗳气吞酸、口干口苦,或口舌生疮,或胸胁刺痛,或头晕头痛,或妇女月经不调等。治疗仿半夏泻心汤、黄连温胆汤之意设立寒热调中方,组成:绿萼梅20 g、白芍20 g、清半夏12 g、姜黄连4 g、麸炒白术15 g、炒谷芽25 g、陈皮10 g、竹茹10 g、枳壳15 g、藿香梗10 g(后下)、生姜5 g、石斛15 g,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400 ml,分2次或3次温服。方中绿萼梅芳香悦脾、和胃降逆、疏肝解郁,清半夏、陈皮、竹茹、枳壳、藿香梗健脾和胃、行气降逆、燥湿化痰,麸炒白术、炒谷芽、生姜甘温益气、补脾温中,石斛、姜黄连、白芍清郁热、养肝阴以直折肝胆郁火。全方温燥有度,苦寒适宜,辛开苦降,共奏和中降逆、清热化痰之功。嗳气吞酸、呃逆呕吐甚者,加赭石、红豆蔻降逆行气止呕;兼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合欢皮、琥珀粉养心镇肝安神;兼大便不畅者,加桃仁、苦杏仁、瓜蒌仁润肠通便。

调肝理肺,解郁安神

当今社会由于工作节奏快、生活压力大,情志所伤引起的不寐较为多见,或因肝郁不舒,气机不畅,导致阴阳失交;或因肝郁致血运不畅,气滞血瘀,痹阻心脉;或因肝郁日久化火,耗伤阴血,致心神失养。肝藏魂,肺藏魄,肝郁扰及肺魄,魂魄离散亦可形成不寐。不寐治疗可从肝、肺、心三脏入手,通过调肝郁、养肝阴、理肺气、开心郁达到安魂定魄、除烦安神之目的。

针对肝郁化火、心神失养所致的不寐,症见心烦易怒、入睡困难、眠浅梦多、口干口渴、舌红、苔薄、脉细弦数等,拟定解郁安眠方,组成:绿萼梅10~20 g、炒白芍20~30 g、姜竹茹5~10 g、合欢皮10~30 g、酸枣仁15~30 g、珍珠母20~30 g(先煎)、黄连3~5 g、淮小麦20~30 g、远志5~10 g、琥珀粉5~10 g(冲服)、甘草5~10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或3次口服,每次200 ml,睡前必口服1次。方中绿萼梅入肝、肺经,可调肝理肺,使肝升肺降协调,气血调和,起到安魂定魄、解郁安神的作用,为君药;姜竹茹、合欢皮、远志解郁宁心除烦,酸枣仁、珍珠母、琥珀粉养心镇肝安神,共为臣药;炒白芍、淮小麦养肝血、补心气,黄连清心火、交通阴阳,共为佐药;甘草为佐使药,补益心气、调和诸药。全方标本兼治,用药于滋养肝阴之中寓开郁行滞之意,具有调肝理肺、养心安神之功,使阴阳平衡、气血调和,则夜寐自安。若见心胸刺痛、舌质偏暗等瘀阻之象,加丹参活血养心;若虚火内炽而彻夜不眠,加龟甲、磁石滋阴潜阳;若口干口渴明显,加北沙参、石斛养阴止渴。

针对不寐之心血不足、心气亏虚、心肾不交证,常用安神补心丹、甘麦大枣汤、交泰丸等加减治疗。其中,安神补心丹出自沈金鳌《沈氏尊生书》,由当归、生地黄、茯神、黄芩、川芎、白芍、白术、酸枣仁、远志、麦冬、玄参、甘草组成,配伍绿萼梅10g可滋阴养血、调肝养心安神,用于治疗心血不足、肝气郁结之神经衰弱、围绝经期综合征等所致心烦不寐、头晕心悸等症。甘麦大枣汤配伍绿萼梅15g、白芍20g以养心安神、调肝和中,可治疗心脾两虚、血虚肝郁所致精神恍惚、悲伤欲哭、睡眠不安等症。交泰丸配伍绿萼梅20g、淮小麦30g、茯神20g以开郁醒脾、交通心肾,常用于心肾失交、肝郁脾虚所致心烦不寐、口干口渴、潮热盗汗、纳谷不馨等症。

结 语

绿萼梅为解郁悦脾之要药,调肝而不伤阴,醒脾而不燥脾,清透而兼补养,安中焦而治衡,尤善燮理脾胃、肝胆之气机升降。临证可灵活运用绿萼梅治疗因郁所致的诸多杂症,并根据其具体药性特点和临床需要合理把握用量。此外,女性患者尤适合用绿萼梅调肝解郁,且绿萼梅可作为食疗妙方“煮粥食”“蒸露点茶”,以达开胃散郁、生津止渴之效。

原文: 郭锦晨,黄辉,薛露,等.徐经世临证运用绿萼梅经验[J].中医杂志,2023,64(5):443-44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