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边城》:一个适合做心碎之梦的地方

 装装子的书房 2023-05-11 发布于重庆

2023年第23本


文/装装子 

第一次读沈从文的小说,因为对作者不了解,所以似乎也道不出什么东西来。

我所读的这一本,除了《边城》这个中篇小说,还收录了沈从文的其他七八个短篇小说。

仅小说风格来说,我发现自己刚开始并不容易读进去,因为小说的遣词造句很“老式”——啥意思呢?就是很多词在今天已并不常用,比如“过从”“才具”;而句子似乎也不够“顺滑”,读起来总有一种“乡学”味道,有点拗口。

但是这并不妨碍作者的文学造诣。比如在《边城》这个小说中,前面三四个篇章,几乎都在很细致地描写小城的人、事和景。

如果你静下心来好好读,就会有很美好的水乡景象,随着文字的描述在你心中流淌。再读细致一些,甚至能穿越到那副景象中去。


尤其喜欢的是作者对人事的描述,很精巧。

比如在《都市一妇人》这个小说中,讲到一个游手好闲又天生能拿捏贵气的妇人“下海”时,文中这样写:“她的容貌和本能都适合这个职业。”“本能”这个词用得太有韵味!

又比如讲到这个风尘女做了一个老将军的情妇时,文中写道:“老将军用正直节欲的人格,唤起了她近于宗教的感情。”慢慢去品这个描述,老少间不太光彩的感情,似乎因此得到了升华,好讽刺。

又如这个阅人无数、风韵犹存的风尘女,吸引了一个不经世事的年轻军官时,文中这样写:“也许,一个快要熄灭了的火把,把一个不曾点过的火把并在一处,会放出极大的光来。”呵呵,妙!


关于故事本身,则是愁苦、悲情更多。

比如看《边城》,会惊叹那个水乡的美和浪漫。看完,会很想去那个地方,坐到河边,一头扎进水雾中,做一做自己的梦。可是你会知道,那儿不适合做圆满的美梦,那儿的梦注定充满遗憾,浪漫与悲苦参半,美好而痛苦,令人心碎。

就像和爷爷相依为命的翠翠,无忧无虑快快乐乐地长大,在最美好的豆蔻年华里,情窦初开,对初见的二老芳心暗许,是那样朦胧而美好。然而世事弄人,大老也相中了她。于是,兄弟俩为了她有了嫌隙,以致大老意外溺水身亡后,二老也只好赌气似的不再理会她。

事实上,作者厉害的地方便在于,男女主人公对于爱情,都是那样的含蓄、扭捏,以至于没什么看头,但作者却能通过其他事情的描述,旁敲侧击地推进男女主关系的种种进展和变换,轻轻撩拨读者的心

小说通篇没有提到爱情,但是你依然看得见这个东西,并为男女主绷紧心弦,暗暗期许他们可以得到圆满。作者给了读者这样的期许,但那个期许若隐若现,不到最后你终归揭不开面纱。

当看到结局处,失去了爷爷的翠翠,芳华正茂,终懂得了爱与哀愁,心思不再单纯,却从此要一个人守着渡船孤独过日,似乎永远也等不到二老的回归后,美好朦胧而甜美的梦被撕碎,凄凉浸透了那个画面,和读者的心。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你又愿意相信怎样的结局呢?


再往后看,其他小说几乎也没一个是圆满的结局。故事里,不是女主会死掉,就是男主会消失。他们情投意合,却总也不当面说一说,总在旁敲侧击地试探,扭扭捏捏,不能走到一起。

唯一一个看似圆满的小说《丈夫》,其内容又是那样的讽刺,因为它讲述的是农妇自婚后就到城里做妓女赚钱养家的故事。结局是,淳厚的丈夫最后终于感受到了一种耻辱,让女人和自己回了家。

为什么总会是这样的一些故事呢?

或许接下来可以去看看沈从文的传记了!





作者简介装装子,爱看书爱写作。越看书越见浅薄。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