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坐骨神经痛的中医治疗

 百草堂图书馆 2023-05-11 发布于内蒙古

丨导读“坐骨神经痛”并不是某一特定的疾病,而是因神经根受到压迫引起的一种沿着坐骨神经的通路传递,由腰骶部经臀部向下肢放射至小腿甚至足踝部的烧灼样、刀割样疼痛、麻木等临床症候群。严重的时候,咳嗽或稍用力疼痛都会加剧,部分情况下,夜间疼痛更加明显。

Image

典型症状

1、疼痛可为阵发性或持续性,通常可由咳嗽、打喷嚏、弯腰、拉伸、下蹲、排便等动作引发。

2、疼痛有明显的区域性,主要位于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

3、疼痛性质多成钝痛,亦可呈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可伴有麻木感。疼痛多呈发射性,沿臀部向下至小腿。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中医治疗

1、中药治疗  坐骨神经痛属于中医“痹症” 范畴,《黄帝内经·素问》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肌表,凝滞筋脉,导致气滞血瘀,寒凝筋脉,经络阻滞,日久损伤正气。因此临床用药多以行气活血,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方药,病程较长者用扶正祛邪的方药加减,若黄芪桂枝五物汤、乌头汤、附子汤、舒筋健腰丸等。

2、针灸治疗  通过针刺取穴,可以扶正祛邪、行气活血,从而缓解症状。穴位选取是治疗的关键。根据神经循行及症状表现,再结合临床经验,优化取穴方案,效果显著。常取腰夹脊、膀胱经、胆经穴位,其中环跳穴、阿是穴、委中穴、阳陵泉,结合电刺激可以提高疗效。

3、推拿治疗  通过运用拿、点、按、理筋等手法活血、通络、止痛。通过对髋、膝关节的牵拉、旋转,充分松弛髋部周围肌肉,改善血液循环,疏通经络,松解肌肉韧带痉挛。

Image

医案赏析

李某某,男,46岁。餐饮个体经营者。

【病史】2020年底,腰臀部痛引双下肢,左侧为甚,行动日益困难。当地人民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坐骨神经痛。经针灸、牵引、中西药综合治疗后,其效不显。遂发展至下肢难以行动,生活不能自理。于2022年2月底,由家人驾车前来我处求治。
【初诊】患者卧床不起,翻身需由他人协助,腰臀部及下肢麻痛沉重,左下肢尤甚,活动患肢则疼痛加重。恶风寒,头痛,小腹胀满,小便不利,双下肢凹陷性水肿。面黄无泽,舌质淡红,苔白滑腻,多津,苔面微黄。此证属风寒湿痹,湿邪为胜。急当温阳化气行水,以五苓散加味主之。
处方:猪苓15克,茯苓30克,泽泻10克,砂仁10克(后下),生白术15克,桂枝15克,上肉桂10克(后下),五加皮12克。5剂。

【二诊】服上方后,小便量增多,腹部及下肢肿胀减轻,但疼痛无明显改变。针对主证,以助阳胜湿,散风止痛之甘草附子汤加味主之。

处方:炙甘草30克,制附片120克(久煎2小时),制川乌30克,黑豆3克,桂枝15克,生白术20克,生姜60克,云茯苓30克。5剂。

【三诊】服上方后,全身关节疼痛减轻,扶仗可下地缓步而行。宜原法再少佐麻黄、辽细辛,以增强开闭、散寒、行水之力。

处方:麻黄15克,制附片120克(久煎2小时),辽细辛10克,制川乌30克(久煎2小时),黑豆30克,炙甘草30克,桂枝15克,云茯苓30克,生白术20克,生姜60克。5剂。

【四诊】头痛,腰臀部及下肢疼痛大减,离仗能行。肢体肿胀基本消失,尚有寒湿凝聚、经络受阻之象,继以活血通络、舒筋散淤之品调理之。
处方:桂枝、木通、红藤、威灵仙、当归、川芎、猴骨、海马、松节、牛膝、木瓜、乳香、没药、苏木、辽细辛、羌活、独活、柴胡、前胡、血竭、伸筋草。
以上各10克,共为细末,水打丸。每晚睡前用白酒兑服3克。服药20余日后,病愈恢复工作。2022年8月20日追访,至今未复发。
【按语】本例风寒湿痹,以湿为胜。初诊急投五苓散加味,不仅急则治标,同时化气行水,即为治本。前贤曾称“五苓散,逐内外水饮之首剂。”而桂枝则为此方之关键,故重用之,以增强通阳化气行水之力。另加上肉桂,补命门真火,助气化,散寒凝;加砂仁醒脾化湿,行气宽中以消胀满,且能纳气归肾以助膀胱之气化;再用五加皮祛风湿之痹痛,疗经络之拘挛,且有利小便、消水肿之效。服药三剂而病获转机。然后抓住风寒湿致疼痛之主证,继用甘草附子汤。白术、附子,顾里胜湿;桂枝、甘草,顾表胜风;重用附子,温里扶阳,除痹止痛。冠以甘草者,意在缓而行之。最终,再用活血通络之法以善其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