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文走读】《寻茶.读茶》——三进仙蒲随想

 稻读公社 2023-05-12 发布于浙江





近日,稻读公社部分成员赴福建福鼎太姥山开展人文走读活动。一行十五人自驾从慈溪出发一路狂奔五百公里,急行军式长驱直入。在太姥山镇仙蒲村,当地与茶农亲切开展茶学研究和地域人文走读团建活动。

山水风物,民情风俗,草木可爱,夜色如醉。短短两天,所有一切,都在每个人眼中心里留下别样的风情和记忆。走读笔记,便是每个人在这次活动中留下的一份心灵印记。






《寻茶.读茶》——三进仙蒲随想


文/杨庆华

又去仙蒲村,名曰“寻茶考研团”,一行15人,来回900多公里,说走就走……

这已是我第三次光临仙蒲了,小小村落何以吸引我流连往返、不亦乐乎?

第一次可谓是真“寻茶”,彼时白茶盛行,为了拨开迷雾见“真茶”,让人觉得你“懂茶”,馈赠朋友是真“好茶”,于是随上海友人一起辗转来到白茶核心产区太姥山,一家店一家店地“探茶”,化妆成茶商与老板“抬杠学玩艺”,在和店主人的极力辨解中捕捉到一条信息:福鼎、霞浦一带均产白茶,不同的产区质量也不尽相同,白茶核心产区是磻溪镇,而核心中的核心是仙蒲村,因仙蒲村远离海边,藏在深山,海拨、气候、土壤等地理环境为福鼎之最。茶叶品质自然最好。于是,九转十八湾与仙蒲村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初到仙蒲,还真有股仙气,云雾潦绕、荫蔽幽深、溪流潺潺,瀑布飞泄......一路的劳顿、一路的忐忑在仙风中驱散......

来不及感叹古村落中的历史文化遗存,心心念念的是茶,可除了在村口似乎有一家茶厂,宁静的村庄再也没看见一家茶叶店,只看见几户村民家门口晒着的茶叶和晒着的笋干,心想茶叶是恳定有,只是不知在哪儿买,于是一家一户地打听,质朴的村民在确认我们不是走亲戚而是要买茶叶,热心地把我们领到村东北角老林家,不巧,老林不在家,在山上采茶。接通电话后即刻返回,打开家门,一箱箱茶叶有银针、有牡丹、有寿眉、有荒山野茶……

我们煞有介事地对照着从网上、书上以及刚刚在太姥山脚下店铺里现学来的一点知识,装模作样地品着茶.……心里默默计算着……,上海友人似乎是懂茶的,在窃喜中漫不经意地问价,老林忙得不亦乐乎,随口报出的价格令我们都大跌眼镜……面对热情而质朴的老林,我们所有的算计与精明倾刻间荡然无存。其间又有三三两两闻讯而来的村民拎着大包小包的茶叶来到我们面前,甚至都不知道怎么开价……

此行不虚,寻到了“好茶”,带走了……应该是信任吧!

有了第一次寻茶之旅,似乎自己也成了懂茶之人,每每与朋友谈起茶就特别有底气,在我的侃侃而谈中,引起了另一个爱茶之人“度爷”的兴趣。于是有了第二次仙蒲之行……

此次出行,没有了第一次寻茶的新奇,有的是分享的快乐,更多的是与同行者一起的喜悦以及对上一次意尤未尽的找补。度爷是个求知欲望极强的人且知识渊博、激情似火,跟他在一起必会有新的认知,果然,一路上,5人轮换驾驶路途不再遥远……“可以家乡,何必远方”等标语都印入了我们的脑际……路边的小饭馆也有滋有味……村民家中压箱底的茶叶也成了我们的囊中之物……仙蒲村的风物人情、乡村发展也变成了人文社科的谈资。真应了哪句话“跟什么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风景”!

仙蒲似乎有一种魔力,总能让来过的人心心念念,一到四月,度爷就蠢蠢欲动,在繁忙的工作中终于偷得二日闲并忽悠了一大帮人有情怀有文化的人,名为“寻茶考研团”。白爷作为稻读公社创始人之一始终不忘初心,给此行定义为人文走读且每人需交一篇走读笔记。这就注定了此行有情有义、有文有墨、有诗有画、还有白云.….…。

个中情形不必赘述,相信一千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我而言,三进仙蒲一次比一次充实,一次比一次愉悦……,迟迟交不上来的走读笔记又让我又进行了一次深度游。

三进仙蒲只因茶,却又不像是为了茶。茶,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由古到今,不同的人喝出不同的心境,品出不同的滋味。

时下,喜欢喝茶的人越来越多,我想这不仅仅是因为在物质上满足自己的味蕾,更多的是应该是精神上寄托,追求的是一份文气,一种雅气。试想,一杯香茶品书中日月,两人对饮交彼此之心,围炉煮茶侃世事百态,以茶为媒表真挚之情。这也许是我喜茶的缘故吧……

三进仙蒲已成过往,每次经历都在生命里沉旬。一份信任.....一份随性........一份友情.......但愿自己在走读中能从茶树身上学习一种从容与淡泊,春不与百花争艳,秋不与菊桂争宠。努力使自己活成一款老白茶,越陈越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