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天我在跑步时候,明白了,为什么出门跑步那么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进击中的罗罗 2023-05-12 发布于广东

这是罗罗日更写作的第207篇文章


今天是5点30分起床,我和平时一样,先是在我的时间计划本上写下我今天的计划,完成了我的晨间日记,处理好今天自己的情绪。

随后我还看了半小时的书,谁知我看着看着,就开始有点犯困了,于是我的大脑里面就开始不断地出现这样的话——

“赶紧去睡会,然后再起来写公众号吧。”

但是我心里又想着,按照之前的经验,我通常,一睡就会睡过头,而且闹钟响了几次我都会关掉。

外加上,我昨天在自己的周计划写了一条:本周要完成跑步3次,9公里的“誓言”。

这可不能说话不算数呀,之前给自己定的目标,如果不去做,那你做计划的目的是为了啥,为了数据好看?

于是,我就开始有点责备自己了。觉得自己是个不自律的人。

因为,我的内心是很抗拒的,毕竟过年回去差不多一个多月的时间,我都没有去跑步,没有运动过。

所以重新启动这个习惯,其实是需要很大勇气的。

这就像我家楼下的那辆自行车,它因为我买了电动车,所以被我打入“冷宫”,我很久都没有去骑它。

结果有一天,因为公司聚餐,我没有骑电动车回家。第二天换了自行车去上班。

我就发现,我之前的自行车,突然就变得很难踩,因为自行车上的链条已经生锈了。

它不像平时那样,稍微踩就很轻松,因为链条生锈了,就意味着摩擦力增大。

而跑步也是如此,如果每天养成习惯一直跑,就觉得这是一种习惯,不做就难受。

就像写作一样,如果停更一段时间,再坚持起来有点难。因为怕自己写得差,写得不如从前好,怕别人说自己是做事半途而废的人。

而如果每天坚持写,坚持练,那么不管是自己对文字的手感,或者熟练度,以及文章的逻辑性就会越来越强。

在写的过程就会收到越来越多人的反馈,说你的文章越写越好,你怎么可以那么自律每天早起写作?因为尝到了甜头之后,所以就会越来越有动力去做这件事。

那这个时候,我怎么办呢?

我想起了,我前段时间我一直在听的一本书,叫《5%的改变》,里面有这样的一段话:

也许我们就不要去尝试100%的改变了,你如果想要去彻底推翻重来,可能不太现实,不如我们就考虑怎么能让你的生活改善5%。

也就是说,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时候还是觉得很痛苦、很自责、很焦虑,那这个事实我们无法改变。

但咱们能不能考虑每天能够抽出那么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去做一点点让你觉得生活不太一样的事,或者说是你更期待达到的那样一个状态。

比如先不要和别人比,别人怎么那么厉害。又是早起、写作、阅读、锻炼等等,而是告诉自己先从养成一个习惯开始。

于是我想起我刚刚开始养成早起习惯的时候,并没有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单纯就是早起,跑步,听书,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结果我就去尝试了,到今天我早起有500多天了,就是因为我在最开始的时候启动了一点点的变化,从养成早起习惯开始。

结果我发现习惯是可以裂变的,会像滚雪球一样,它会越来越大。

到后来我养成的好习惯也会越来越多。

如果自己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非要和那些很厉害的人对比,那自己会焦虑。

因为大部分人其实都是普通人,要是天天跟那些比自己牛逼很多的人相比,日子就会过得很凄凉。

5%的改变+95%的接纳自己,这其实不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另一种说法吗?

也是这几年比较流行的另一个词,拓宽自己的舒适区。

这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就是目标离着自己太远了,会因为看不到希望而早早放弃。

而是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要把目标订在自己稍微抬抬脚就能够到的地方。

于是我就告诉自己,我今天就当去公园散散步好了,有没有跑3公里无所谓,主要是我自己开心。

结果,今天我走到公园,发现今天的天气不错。没有太阳,也不热,于是我跑着跑着,就一口气跑了2公里。

我突然发现,原来出门跑步也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而且自己也不犯困了。

还在公园写了一条朋友圈,拍了一张图。就是下面这张,用了甜柠檬教我的方法,一键换了有云的天空。

我们有时候,会因为一件事把结果放大,就沉浸在那个自责、焦虑的情绪里,出不来。

结果导致后面,一连串事情发生变化,就像心理学上说的“踢猫效应”。

那现在告诉自己,不要尝试做95%的改变,先从5%的改变开始。

遵循小步子原理,同时要注意自己的语言。改变自己的语言,就会改变自己的世界。

不要轻易对说“我不行”,而是抱着“我可以试试看”的态度。

然后,把注意力,放在新的事情上。

我今天的心情不错,你呢?

祝:

每天进步5%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