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游指南】狂奔的蜗牛——青年律师的专业化之路

 丫胖子 2023-05-12 发布于上海

陈亮律师 · 刑事法律团队

狂奔的蜗牛

//

——青年律师的专业化之路

图片

文:陈亮

首次登载于:《立丰律师》2014年 总第四期

引言:

这篇文章是多年前在律所论坛上的发言稿,当时的青涩文章(当然现在也不怎么成熟),这几天不知怎底被助手翻出来,还要作为“无刑”公号新版块的开篇稿,未免有点害臊!

不过,多年后再见旧识,心中仍会产生些许涟漪。

律师者,法律之师也!可这一个“师”字何其难也!

更何况,这所谓“刑辩江湖”,各路精英、身怀绝技。而同我等资质平庸者,只有一地口水,羡慕的份儿!

不过,光流口水没用,业务不会自己来,水平也不会自然生长。不自己暗暗发劲,到头来年纪是大了,但不过是个每天的简单重复,不过换来一个“老律师”而已。

当然,努力归努力,也得明白人与人确实是不同的。天天苦大仇深、身付重任的样子,恐怕也撑不了多久。你看,一个小小的病毒,说叫你趴下就叫你趴下。

所以,咱们既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强大,也要有“偷得浮生半日闲”的轻盈。

正所谓,即便慢如蜗牛,但真正努力了,对得起自己,不负光阴、不负年华,也就可以了。

我想,这也正是这篇《狂奔的蜗年》的初衷吧!

陈亮律师

写于2023年1月14日,小年夜

 下 为 正 文  //

“我只做刑案”,

这是一句很令青年律师艳羡、感觉很拽、对当事人杀伤力很大的话语。

如何才能理直气壮地说出这句话,却是一个很让青年律师迷茫、痛苦、伤脑筋的话题。

老实说,虽然现在我在谈这个问题,但负责任地讲,我也没搞清楚。所以我特别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对于擅自模仿的后果,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根据我个人的工作经历和感悟,窃以为青年律师实现专业化,应该有三个关键词:“兴趣”“环境”“态度”

图片

兴趣

//

先说“兴趣”。

“兴趣”是从事某一个专业的天然推动力。

2013年10月份的一天深夜,指针已经走过了23点,寂静的立丰所大门紧闭,漆黑的走廊里只有陈亮律师的办公室映着白光。突然,安静的办公室传出一阵大笑。镜头由远及近,观众松了一口气,原来是陈亮律师在一起倒卖文物案件的卷宗里,发现了有力的辩护依据。

好吧,我承认。

说这件事,有点借机自我表扬的意思。

但,我想主要说明的是,兴趣对专业化的影响。

看卷宗可以看得笑出来,深夜十一点多了还不觉得累。所以,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实有他的道理。

我要做律师,是因为我对律师这个职业有兴趣;我要做刑辩律师,更是因为我对刑事辩护有着浓厚的兴趣。我欣赏律师滔滔雄辩的风采,一想到在庭上把公诉人辩驳的理屈词穷,会让我兴奋。

我觉得,只有对这个专业有兴趣,你才会有无穷的动力、才不会越干越痛苦,整个奋斗的过程对你来说,将不再是折磨,而是享受。

图片

环境

//

再说“环境”或者说“资源”。

“环境”是你从事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条件。

也就是说,我们除了对某一方面感兴趣外,还得实事求是地分析一下我们所处的环境,有没有从事这一专业的现实条件。

每个青年律师,他的人脉资源、律所的优势业务、所在地域的经济发展,都会对他从事哪一个专业的律师业务产生影响。

你在县市一级的地方从事律师工作,但你要做公司上市、涉外商事仲裁,显然很难。

正所谓“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虫子被鸟吃”。如果我们不结合实际情况,盲目地一厢情愿,很可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以,青年律师在选择从事某一个专业领域的时候,还得仔细分析一下,自身所处的现实环境,有没有从事这一领域的环境和基础。

比如,我们所在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当地法律服务可以划分为哪些细分市场、所在律所主要的优势业务是什么、自身有哪些特点和特长,等等。

在认真分析现实环境的基础上,再结合自身兴趣、特长等特点,最后做出选择。

要么改变环境,要么改变自己。

图片

态度

//

最后说“态度”。

“态度”是从事某一专业的内在决定因素。

兴趣是天然的,环境是客观的,只有做事的态度是自己的。

每个人的条件不同、有时甚至差别很大。有的人可以“骑在墙头等红杏”,这叫资源优势;有的人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叫地域优势;西门庆逛个街可以被潘金莲的竹竿子打到头,这叫走狗屎运。

对于大多数青年律师而言,往往既没有资源、又缺乏经验,看见别人都在跑,自己却在爬,就像一只蜗牛。

这个时候,“态度”变得尤为重要。

这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我们学习的态度。

我们是否认真地去学习业务知识和实践能力。

比如,我要从事刑事辩护专业,我是否认真地关注和学习了每一个新颁布的刑事法律和司法解释;在完成其他律师交办的任务时,我是仅仅就事论事,还是把自己也当成这个案子的辩护律师,对整个案件独立地进行思考和研究;在旁听某位律师出庭辩护时,我是否在庭下仔细地观察、学习控辩双方如何举证、质证、如何指控和辩护。

不同的学习态度,决定了我们收获知识的多少、能力提高的大小。

另一方面是我们做事的态度。

面对控方的卷宗,我是认真查阅并找出问题,还是抱着先入为主的观念,随便翻翻;辩护理由,是都找到了相应的法律依据和事实依据,还是空洞无力地泛泛而谈;开庭前是做好充分的准备,如何发问、如何质证、如何辩论,都作了计划和安排,还是到时去“晃一枪”。

许多时候,是否专业体现在细节上。

有件案子,当事人在两家不同律所各请了一位律师。开庭前一天晚上,一位律师主动给当事人打电话,让他叫上另一名律师一起开个会,讨论一下明天开庭的事情。当晚讨论过程中,主动打电话的律师,拿出了书面的发问提纲、质证意见、辩护词初稿供讨论,并且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讨论结束后,当事人对这位律师说:“还是你专业,多亏请了你”。

还没开庭,当事人就已经作了评判。影响当事人评判的,正是两位律师准备工作中的不同细节。

另一位律师为什么没有主动打电话要求开会?为什么他没有准备书面的材料?等等。

正是这些细节,在影响当事人的判断。

正是这些细节,说明了不同的做事态度。

以上便是我对青年律师专业化的一点粗浅的感悟。

但在我们选择、确定、实现律师专业化的过程中,我个人觉得“态度”应当是最重要的。

没有认真的“态度”,兴趣再大、环境再好,专业化之路也走不远、走不好。

的确,我们青年律师在执业时面临着许多困难,看着成功律师飞奔的脚步,真的觉得自己慢得就像只蜗牛。

不过,那也没关系。

即便是只蜗牛,我也要做一只狂奔的蜗牛。

因为我相信,只要前进,就有收获!

         ——END——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者:陈亮

编辑:汪雨薇

审核:陈亮

作者简介:

图片

陈亮 Iawyer

湖北立丰律师事务所

高级合伙人

立丰所刑事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

湖北省律协刑事法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湖北省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湖北省法学会律师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湖北省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专业人员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硕士专业硕士生合作指导教师

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兼职导师

西北政法大学刑事辩护高级研究院研究员

湖北省公安厅党风政风警风监督员

高级企业合规师

专注于:经济犯罪辩护、企业刑事合规

陈 亮 律 师 · 刑 事 法 律 团 队

图片

陈亮

律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