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预期寿命超80岁?牢记4点,活得长,活得好 第1点 —The first— 中国人越来越长寿 预期寿命,指的是假如当前的各年龄组死亡率保持不变,同一时期出生的人预期能继续生存的平均年数。 人均预期寿命(一般为出生时预期寿命),指的是对于当年新出生的婴儿来说,他们平均能活到多少岁。 3月30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中心在《柳叶刀》子刊上发表了一篇研究。 内容显示,到 2035 年,国人的预期寿命或将增长到81.3岁,其中女性预期寿命为85.1岁、男性为78.1岁。 第2点 —The Second— 预期寿命地区、性别有差异 2035年时,女性预期寿命为85.1岁,男性预期寿命为 78.1 岁,多了整整7岁之多。 从不同地区来看,2035年,北京女性有望成为预期寿命最高的人群,其次是广东、浙江、上海、江苏的女性。 2035年,北京女性的出生预期寿命超过90岁的概率为81%。 广东、浙江和上海的女性超过90岁的概率分别为78%、62%和54%。 而男性预期寿命的第一名则“花落”上海。 2035年,上海男性预期寿命超过80岁的概率为98%、超过83岁的概率为77%。 北京、浙江、广东、江苏和福建的男性也“不甘示弱”。 这些地区男性超过80岁预期寿命的概率均超过50%。 第3点 —The Third— 健康长寿,做好4点 预期寿命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影响因素有很多,包括生活方式、遗传因素和健康保健等方面。 为了延长寿命,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养成4个重要的健康习惯。 1 健康饮食 食物多样化可以确保摄入足够的各种营养素。建议在饮食中增加各种水果、蔬菜、谷物、豆类等食物的比例。 图源:soogif 另外,要限制糖和盐的摄入。 过多的糖和盐会增加患心脏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风险,每天糖的摄入量最好不超过总能量的10%,而钠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6克。 最后提醒大家注意饮食规律,吃饭时细嚼慢咽,避免过度进食。 2 增加运动 2023年4月10日,德国波恩大学医学院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心发布的一篇论文证实,无论男女,规律运动可以通过延缓免疫衰老和降低心血管风险,来减缓衰老。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以及肌肉加强活动。 3 充足睡眠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过20个长寿秘诀,高质量睡眠排名第九。 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人们保持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从而可能延长寿命。 大量的科学研究已经证明,睡眠质量不佳与许多健康问题有关,如肥胖、心脏病、糖尿病、抑郁症、认知障碍等等。 建议成年人每天睡眠7-9小时,儿童和青少年则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 4 良好情绪 精神健康对于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现代医学中也证实,良好的情绪可以提高免疫系统的反应速度和效率,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帮助人们延长寿命。 另外,好情绪还可以降低患上心脏病的风险。 美国匹兹堡大学的研究者在8年间,追踪调查了10万多名50岁以上女性,发现乐观女性死亡风险低14%,死于心脏病的风险低30%。 未来可以预见,我们的寿命会越来越长。 而和生命的“长度”一样重要的,是生命的质量。 因此,对于我们个体而言,对“长寿”的追求,其实更应该是对“健康+快乐”的追求。 开心过好每一天,长寿自然就积累在走过的每一步路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