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续命汤-《经方100首》

 庆哥哥呀 2023-05-13 发布于重庆

续命汤

组成用法

麻黄10~30克、杏仁10~20克、桂枝10~30克、甘草5~15克、石膏40~200克、人参10~30克、当归10~30克、干姜10~20克、川芎10~20克。水煎分二次温服,待微汗出为度。不汗,盖被助汗。若不汗,更服。总以汗出为度,但不可见风。

方证

肢体不遂、言语蹇涩、茫然不知痛痒或身拘不能转侧者。

现代应用

1,格林巴利综合征;

2,脑炎、脑梗塞;

3,大脑软化症;

4,面神经炎;

5,支气管哮喘;

6,关节炎;

7,肾炎、肾病。

经验参考

《金匮要略》用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持,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这段经文让人想到现代医学的格林巴利综合征。本病是指一种急性起病,以神经根、外周神经损害为主,伴有脑脊液中蛋白-细胞分离为特征的综合征。其临床特点以感染性疾病后1~3周,突然出现剧烈以神经根疼痛(以颈、肩、腰和下肢为多),急性进行性对称性肢体软瘫,主观感觉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症。其具体表现为运动障碍:四肢和躯干肌瘫是本病的最主要症状。一般从下肢开始,逐渐波及躯干肌、双上肢和颅神经,可从一侧到另一侧。通常在1~2周内病情发展至高峰。瘫痪一般近端较远端重,肌张力低下。四肢腱反射多是对称性减弱或消失。这些表现类似于经文“身体不能自收持”严重者呼吸、吞咽和发音受累时,可引起自主呼吸麻痹、吞咽和发音困难而危及生命。发音困难时即表现为“口不能言”。本病还有感觉障碍,一般较轻,多从四肢末端的麻木、针刺感开始。也可有袜套样感觉减退、消失或过敏,以及自发性疼痛,压痛以腓肠肌和前壁肌角明显。当表现为感觉减退时则为“冒昧不知痛处”,而表现为感觉过敏以及自发性疼痛时即是“拘急不得转侧”。除了经文记载以外,本病还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初期或恢复期常有多汗、汗臭味较浓,可能是交感神经受刺激的结果。少数患者初期可有短期尿潴留,可能由于支配膀胱的植物神经功能暂时失调或支配外扩约肌的脊神经受损所致;大便常便秘;部分患者可出现血压不稳、心动过速和心电图异常等。大部分急性脊髓炎起病后很快到高峰,部分病人起病后瘫痪和感觉障碍的平面不断上升,最终甚至波及上颈髓而引起四肢瘫痪和呼吸肌麻痹,并可伴高热,危及病人生命安全。因此,本方名曰“续命汤”名副其实!四川乐山名医江尔逊先生即以本方治疗急性脊髓炎、脑干脑炎、格林巴利综合征和氯化钡中毒所致的相同症状(赵典联,江尔逊学术思想述略,四川中医)。

后世医学还把本方用于脑血管病,如王占玺治一脑血管病人,晨起突然说话不利,语言混滞,右侧肢体运动不灵。舌质稍红,苔薄黄,脉象左细右弦滑。血压高,左侧鼻唇沟变浅,且向右侧稍偏,鼓腮实验正常,心肺无明显阳性体征。右手握力减弱,右膝腱反射稍亢进,右脚Babinski氏征阳性。于是诊为“左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拟《古今录验》续命汤加味:麻黄6克、桂枝6克、当归12克、党参 20克、生石膏40克、干姜3克、甘草6克、川芎10克、杏仁(打碎)10克、蜈蚣5条、僵蚕6克(分冲)、钩藤30克、白蒺藜30克。服12剂后,右上下肢失灵明显好转,且已能自行走路及右手持物较前大为有力。又服十剂,诸症消失而愈(《张仲景药法研究》)。“学而不思则罔”,我们不妨由本案引出一些问题来探讨:其一,如果没有加味药,是否也能取得这样的疗效?到底该如何评价疗效的归属?原方作用究竟占多大比例?加味药与原方的配伍关系如何?“原班人马”与“后来者”的融洽性评估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即经方化裁太过乃至面目全非,是不利于总结经验的,对于临床医学来说绝非好事。其二,本案钩藤、白蒺藜用量远远大于麻黄、桂枝、干姜等,是否有喧宾夺主之嫌?原方中药物的作用合力是否受到冲击?其三,本案是脑血栓的急性期,对于恢复期来说本方疗效又会如何?病程的不同阶段疾病有不同的主要矛盾。对于急性期来说,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与减轻脑水肿是主要任务,续命汤的治病机能是否可以定位于此?其四,本方对于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如何?其五,本案血压高,使用含有麻黄的续命汤对血压影响又如何?“诸症消失而愈”是否也包括血压高在内?这些应该成为临床医生诊疗中重要的观察内容,以此来整体评价续命汤在脑血管病中的安全性因素。今天的经方医生,应该把现代医学的循证医学理念和方法贯彻到临床研究中来,不能仅仅满足于疗效的层面。

“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这段经文耐人琢磨。其一,为什么要“薄覆脊”?汗出自然要“勿当风”,但为何偏偏“薄覆脊”,其他部位要不要覆盖?是其他部位“厚覆”而独独脊部要“薄覆”?是当时人们已经注意到病变部位在脊部了?脊部覆盖多了会加重病性?《皇汉医学》断为“脊凭几坐”,即后背倚着几而作,比较合适。病人不能独坐而需要借助他物,这可以理解。其二,一个“身体不能自收持”的病人为什么还要求他坐起来?是有利于呼吸?还是担心平卧服药会呛咳或误入气管?病人如果发生吞咽困难,在没有鼻饲的时代又是如何服药呢?其三,“汗出则愈;不汗,更服”,说明什么?汗出与病愈有什么内在联系?是通过发汗以减轻炎症水肿?抑或包括抗病毒作用?不得而知。至于“无所禁”,则容易理解。都危险到这份上了,还有什么禁忌呢?另外,“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提示本方还可以应用于重症咳喘病。就方剂组成来看,麻杏石甘汤的成分赫然在目。从当归、川芎来看,应该伴有血液循环障碍。

注论精选

尤在泾:痱者,废也。精神不持,筋骨不用,非特邪气之扰,亦真气之衰也。麻黄、桂枝所以散邪;人参、当归所以养正;石膏合杏仁助散邪之力;甘草合干姜为复气之需,乃攻补兼施之法也。(《金匮要略心典》)

矢数道明:本方从《金匮要略》条文之处方构成观之,与大青龙汤类似,并且有血虚证,里热血燥之状者,脉浮大而有头痛、喘鸣、身体痛、麻痹、身体拘急、口渴等;以及把脑溢血、或脑软化症引起之半身不遂与语言障碍初期作为应用目标。然而不只限于初期应用。藤平健氏以卒中后,运动、知觉或语言障碍、自觉项背痠痛,他觉系大柴胡汤证类似之脉、舌、腹候为重点。但有时亦获得许多不限于半身不遂之有无的有效证例。(《临床应用汉方处方解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