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肃出土玉器(9)

 9tx22v工人 2023-05-13 发布于重庆
文章图片1

97、玉璧

西汉

直径15.2、孔径3.9、厚0.3厘米

甘肃省静宁县李店乡王沟村汉墓出土,现藏于静宁县博物馆。

青色,浸蚀严重。璧面和孔缘各饰一周阴线纹,中部为凸起的谷纹。

文章图片2

98、玉璜

西汉

长19.6厘米

甘肃省静宁县李店乡王沟村汉墓出土,现藏于静宁县博物馆。

1对。青色,经浸蚀后呈乳白色。外缘有对称的脊牙,顶端有小圆形穿孔。近边缘部饰阴刻线纹一周,内饰凸起的谷纹。

文章图片3

99、玉璜

西汉

长19.8厘米

甘肃省静宁县李店乡王沟村汉墓出土,现藏于静宁县博物馆。

1对。青玉质,浸蚀较重。顶端有圆形穿孔。近边缘部饰阴刻线纹一周,内饰凸起的谷纹。

文章图片4

100、玉璜

西汉

长12.2厘米

甘肃省静宁县李店乡王沟村汉墓出土,现藏于静宁县博物馆。

1对。青玉质,有浸蚀痕。形若半壁,近边缘部饰阴刻线纹一周,内饰谷纹。

文章图片5

101、玉璜

西汉

长11.8、璜体宽3.05厘米

甘肃省静宁县李店乡王沟村汉墓出土,现藏于静宁县博物馆。

青玉质。形若半壁,顶端有小圆孔。光素无纹。

文章图片6

102、玉璜

西汉

长12.6厘米

甘肃省静宁县李店乡王沟村汉墓出土,现藏于静宁县博物馆。

1对。青玉。形若半壁,顶端有小圆穿孔。光素无纹。

文章图片7

103、玉璜

西汉

长12.3厘米

甘肃省静宁县李店乡王沟村汉墓出土,现藏于静宁县博物馆。

青玉质,浸蚀较重。制作规整,形若半壁,角呈圆角,顶端有小圆形穿孔。近边缘部饰阴刻线纹一周,内饰螺旋状谷纹。

文章图片8

104、玉璜

西汉

长11.4厘米

甘肃省静宁县李店乡王沟村汉墓出土,现藏于静宁县博物馆。

1对。青玉质,有明显的浸蚀痕。形若半壁,顶端有小圆形穿孔。近边缘部饰阴刻线纹一周,内饰略微凸起的谷纹。

文章图片9

105、玉璜

西汉

长9.9厘米

甘肃省静宁县李店乡王沟村汉墓出土,现藏于静宁县博物馆。

1对。青玉质,器表浸斑密布。形若半壁。顶端有小圆形穿孔,光素无纹。

文章图片10

106、玉圭

西汉

高16.4、宽7、厚1厘米

甘肃省礼县鸾亭山遗址出土,现藏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青绿色,有白色斑纹。体扁平,顶端为三角形,近底端有单面穿圆孔。光素无纹。

文章图片11

107、玉人

西汉

高11.6、宽2.4、厚0.4厘米

甘肃省礼县鸾亭山遗址出土,现藏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白玉质。女性,扁平体,头部以阴线刻有鼻眉、眼、鼻和口。身体呈长方形,中部偏上阴刻线纹一周代表裙带。

文章图片12

108、玉人

西汉

高12.2、宽2.3、厚0.4厘米

甘肃省礼县鸾亭山遗址出土,现藏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青玉质。男性,扁平体,头一侧有发髻,阴线刻有眉、眼、鼻、口和胡须。身体呈长方形,中部偏上有一周阴刻网格纹代表腰带。

文章图片13

109、玉剑璏

汉代

长5.3、宽1.7厘米

甘肃省甘谷县渭阳汉墓出土,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青白玉,有乳白色和褐色浸蚀。俯视为长方形,表面周缘阴刻弦纹一周,内饰阴线兽面纹和云气纹;侧视上部略呈拱形,两端微弯,下部近一侧有高起的长方扁穿。镶嵌于剑鞘近口一侧,以便将剑穿挂于腰间。

文章图片14

110、玉猪

汉代

长12.1、宽2.4、高2.9厘米

甘肃省正宁县西侯乡出土,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青玉。长条柱状,平底。圆雕伏卧猪形,体瘦长,齐头。数刀成形,勾彻肢体,以阴线琢出眼、嘴及额、鼻部皱褶;目微闭,双耳贴背,四肢屈于身下,小短尾。下颌和尾部各有一个穿孔。

文章图片15

111、玉蝉

汉代

长6.4、宽3.1、厚0.8厘米

甘肃省武威市磨咀子出土,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白玉,玉质细腻光洁。呈扁平状,中心稍厚,腹背微隆起,平头略弧,阴线勾彻头部和翼纹。凸雕长圆眼。双翅宽大,微张开,尾尖出,短于翅尖。胸部有两道交叉阴线,腹中部至尾尖 有七道阴刻横节纹表现腹褶。

文章图片16

112、玉管

汉代

高5.8、直径2-2.4厘米

甘肃省永昌县南滩出土,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黄褐色。圆柱形,两端粗细不同,中间束腰,中心孔较细,为上下对穿。器表面中部饰一周环带锯齿纹,上下两端各有一周阴线。

文章图片17

113、玉带钩

东汉

长10厘米

甘肃省武威市雷台汉墓出土,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青玉,受沁较重。素身,钩体较长,尾部略宽而圆鼓,腹下有一圆纽。钩首作兽头形,两耳直立,双目有神,长吻平阔。

文章图片18

114、玉纺轮

魏晋时期

直径5、厚1.2、孔径0.5厘米

甘肃省敦煌市佛爷庙湾出土,现藏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青玉质,浸蚀严重。扁圆体,中心穿一圆孔。素面。

文章图片19

115、玉卧羊

魏晋时期

长15.1、宽6、高8厘米

甘肃省武威市灵钧台遗址出土,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青白玉,带黄色皮斑。跪姿,羊首微举,双目圆睁平视,长角弯曲卷于耳后,削耳后展,紧贴角旁。

文章图片20

116、玉钗

唐代

长5.6、顶宽1.6厘米

甘肃省静宁县出土,现藏于静宁县博物馆。

白玉。双股,顶端较下端略宽,剖面为圆形,下端出尖,磨制精致。为当时贵族妇女的发髻装饰。

文章图片21

117、玉带钩

元代

长12、宽2.4、高2.5厘米

甘肃省漳县徐家坪汪家坟出土,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青白色,有黄褐色玉皮。钩体长略扁平,钩头为螭首,短脸,圆眼,勾云形眉,嘴微张,大耳,双角同毛发向后翻卷,额上有阴刻“王”字。钩腹面上,俏色雕一小螭,额上亦有阴刻“王”字,身体弯曲爬行状,尾细长。钩腹下为圆纽,上系黄色丝质编带。

文章图片22

118、玉圭

明代

高15.8、宽5厘米

甘肃省兰州市上西园明墓出土,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墨绿色。长条片状,三角形首,略向外弧,底部平直。表面光滑,两面饰谷纹。

文章图片23

119、玉珩

明代

长14.5、宽2.7厘米

甘肃省兰州市上西园彭泽墓出土,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1对。浅褐色,透明度较好。长条片状,侧视荷叶形,以阴线勾勒出荷叶的叶脉及边缘,沿边缘各有六个圆形穿孔。

文章图片24

120、玉簪

明代

长10.8厘米

甘肃省兰州市上西园彭泽墓出土,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白玉,玉质细腻洁净。方斗形柄部,束颈,簪体浑圆向下渐收。光素无纹,磨光精细。

文章图片25

121、玉带

明代

带锜长3.2-7.4、宽1.4-3.1厘米

甘肃省兰州市上西园彭泽墓出土,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青白玉。共计18块带镑。体扁平,形制各异。正面边框较窄,透雕镂雕雕鸡牡丹纹,背平,抛光润泽光亮。因彭泽官至兵部尚书,秩一品,方可用玉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