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死后用草席下葬,300年后挖出10亿珍宝3 经过专家分析,原来这位墓主人的名字叫做王士琦,生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浙江临海城关人。万历二年(1574)十月,获得祖上恩荫到国子监读书。万历四年(1576年)中举人,官授工部主事,又任兵部郎中事主事。 万历十八年(1589年),任职福州太守。二十三年(1594年),任重庆太守,当时播州宣慰司杨应龙造反,王士琦单骑前往招抚杨应龙。因立下此功被升为四川按察副使。 万历二十六年(1597年),调任山东参政,与总兵经略邢介出兵抗倭,竭力主战。在栗林一战中,指挥明军斩首倭寇数百人,随后又大败倭寇平义智部。在抗击倭寇上,王士琦是立下了大功的,后来还参与了击败丰臣秀吉的战争。但由于不是主将,他的功绩并未被载入历史。 万历四十四年(1617年),王士琦升为右都御史,巡抚大同。万历四十六年(1619年),奉调巡抚江南,还未到位就因为积劳成疾死在山西任上。王士琦不仅是一位能臣,还是一位清官,他虽身居高位却从不蓄私产,家贫如乡野之民,对百姓则关怀有加。 王士琦死后,家中并无私产,在山西竟无钱办理丧事,棺木也是“旅梓萧然”完全不成样子。据《临海县志》记载,王士琦死后因棺木破朽不堪,只得以草席裹覆才得以下葬。但王士琦下葬几年后,他的功绩才被皇帝所知,于是皇帝“赐祭葬”,修建御表石亭于墓前,墓也修得精美无比。 由此可知,王士琦是下葬几年后才又被重新安葬的,墓里出现的大量黄金器物和精美的石雕都是皇帝所赏赐,这也就能解释为何一个连上等棺木都买不起的清官,为何墓里会有大量黄金宝物的原因。 王士琦出土的107件黄金饰物,有束发金冠1件,人形管装金扒耳1件,金带板一副20件,还有大量精美的金簪、金莲花、梅花饰物、金蜻蜓、金丝福寿五梁冠等。其中有国家一级文物20多件,这批御用金器总价值按照今天的市场估算,不会低于10个亿。 如今这些精美的金器被收进了浙江省博物馆,不少金器成为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由此,一段国宝的传奇,落下帷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