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巧用一张“消囊肿”方,解决了患者的肾囊肿后,我想说:中医用药不用

 新用户39793125 2023-05-13 发布于甘肃
巧用一张“消囊肿”方,解决了患者的肾囊肿后,我想说:中医用药不用刀,但辨证用药用的得当,胜似“手术刀”!
 
刚毕业时,我整日跟着师父学习,他总是拿着《素问》、《内经》等等典籍朗读背诵,床头也常年放着一本医书,这本看完就换下一本。
 
我问师父:中医的瑰宝数不尽,那么多书,我们一辈子也学不完,难道都要这样一直背诵下去?
 
师父说:中医传承沉淀了几千年,留下来那么多的宝贵药方,想要学透,那还真是一辈子的时间都不够。
 
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我在背《伤寒论》中的药方时,师父指了指“五苓散”那一篇,并且对我说:你仔细琢磨一下这张方子的组成,这张方要是用的好了,那它的作用就像是中医手里的手术刀。
 
我仔细思考了一番后,忍不住向师父提出疑问:肾囊肿可不是小病小闹,只用中药真的行得通吗?
 
师父十分耐心的回答我:千百年来,中医都是多用药、少用刀的,更别说在古时候了,要是你能做到辨证化裁得当,那效果可比手术刀管用。
 
在那之后,我经过不断的临床运用、加减化裁,总算能够体会恩师的那一番话了。
 
就拿我之前遇见的一位患者来讲吧,已经60岁了,体检时彩超发现左肾有一个囊肿,医生建议患者做手术,但患者考虑到年纪偏大,不太愿意受罪折腾,所以拒绝了手术治疗。后在亲戚的建议下,决定寻求中医治疗。
 
患者自述,平时总是腰酸,还有痛感,觉得身困乏力,口干,食欲和睡眠都有些不太好。
 
又看了患者的舌脉后,见其舌质淡、苔白,脉弦。
 
辨证后开方;桂枝、泽泻、茯苓、泽兰、灯盏花、杜仲、牡蛎、陈皮、鸡内金。
 
结果怎么样了呢?
 
服药一个月,患者来二诊时,说自己腰酸、腰痛有所减轻,身困乏力也有所改善,食欲和睡眠也都好起来了。这时,在原方的基础上,再加入石韦和桑寄生。患者继续服药一个半月后,自觉所以不适症状已经消除,再去医院检查,未见囊肿,患者大喜。
 
下边好好给你讲讲这里的道理。
 
根据患者的症状,在中医里属于“腰痛”、“积证”等范畴。本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饮食劳倦等内伤虚损,导致肾精亏虚,气化蒸腾不利,津液不化,内生湿浊。时间久了酿湿为痰,阻滞脉络,气滞血凝,痰湿瘀血胶着下注于肾,积聚成块,发为肾囊肿。
 
患者人到老年,肾气亏虚,不能行气化蒸腾之功,水津不化聚为痰湿,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痰湿瘀血凝聚于肾,日久形成积块,发为肾囊肿;肾气不足,腰府失养,所以反复腰酸。
 
痰湿阻滞脉络,气血瘀滞,不通则痛,故腰部隐隐作痛;痰湿内阻,脾失转运,气机不畅,清阳不升,四肢百骸失养,所以身困乏力、食欲睡眠变差;痰湿瘀血内停,津液输布受阻,不能上承于口,故见口干。
 
这位患者以肾虚为本,痰湿瘀血内阻为标,因此,治疗上应以补肾活血,利湿排浊,化痰散结为主。
 
方中桂枝能够温阳化气以助利水,解表散邪可使邪有所出;泽泻甘淡,直达肾与膀胱,利水渗湿,通利下焦湿浊;茯苓能够增强其利水渗湿之力。泽兰苦温,可活血通经、利水泄浊。
 
配上灯盏花止痛消积,活血舒筋;牡蛎咸寒,既可化痰软坚散结,又可滋阴潜阳,防止邪毒积久化热;杜仲补肝肾,强筋骨,以填本虚充肾气。
 
脾主运化,为生痰之源,为胃行其津液,所以也不能忘了健脾,加入陈皮、鸡内金健脾化痰,行气消积,则脾健津自行,而痰湿化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