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流案后的贪腐案,到底谁在男盗女娼?

 where5 2023-05-13 发布于布基纳法索

电视剧《清平乐》剧照,取其画面意境

“地图炮”这事儿,古已有之,北宋时代,福建人是地图炮的主要受害者。从政治史的角度而言,最大可能性是神宗朝变法之争造成的结果。

站在旧党(保守派)对立面的新党(变法派)人士中,福建人的数量相当多,比如吕惠卿(泉州)、章惇(建州)、蔡确(泉州)、蔡京(兴化军)、蔡卞(兴化军)……

据说,同属新党的王安石也最恨福建人吕惠卿,晚年想起吕惠卿就恨得咬牙切齿,不断在家写“福建子”三个字泄愤。此后“福建子”就成了反复无常小人的代名词,不但福建人莫名其妙被地图炮,外地人搞不好也会被扣上“福建子”的帽子,就是你籍贯虽然不在福建,但你的作为像福建子,你也算福建子。李清照的老公公赵挺之,一个山东人,愣是被苏轼的眉州老乡任伯雨,一个四川人,结结实实扣上一定“福建子”的帽子,山东人咋就福建人了?人家说了,你这叫“移乡福建子”!

即便是朱熹和他的理学思想,后来上升到国家哲学层面,但在南宋,朱子学派也没少被官方打成“伪学”。元明清三代,朱学成为官学,朱子地位崇高,然而在民间,特别是《二刻拍案惊奇》中“硬勘案大儒争闲气,甘受刑侠女著芳名”故事的影响使然,朱熹的形象也大打折扣。

图片

《二刻拍案惊奇》中的明代插画绣像

时至今日,还有人认为朱熹是“假道学”,是伪君子,甚至满口仁义道德而一肚子男盗女娼的典型。

问题来了:

朱熹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朱熹在“严蕊案”中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朱熹和唐仲友的过节,到底是因私,还是因公呢?

我们继续朱熹的故事,继续从宋孝宗淳熙九年(1182)朱熹的浙东赈灾切入,这篇要给大家讲讲历史上和小说中著名的“花案”——朱熹六劾唐仲友。

图片

江山天借使诗昌,太守风流似沈郎

朱熹在积极救灾的同时,也在积极肃贪,用他的话讲:

“如果救灾的同时,不辅以廉政措施,来收拢民心,怕是无异于抱薪救火,最终难免激起民变。”

在朱熹任职的九个月里,被他弹劾的官员,起码有十人:

绍兴府兵马都监贾佑之,绍兴府差指使密克勤,监户部赡军酒库张大声,龙游县丞孙孜,知衢州李铎,知江山县王执中,知宁海县王辟纲,知黄岩县范直兴、前县丞朱熙绩和尚未办理完交接手续,即将赴任江西提刑的知台州唐仲友。

图片

清代《唐氏重修族谱》中的唐仲友画像

而其中最难啃的一块“硬骨头”就是唐仲友,正是此人促成了朱熹的再度辞职。

淳熙九年七月,朱熹在由绍兴出发进入台州(今浙江临海)境内后,不断路遇离乡背井、颠沛逐食的饥民。一日之内,甚至陆续有47人向朱熹揭发天灾中的人祸,即本州长官唐仲友,在大灾之年,仍不体恤民众,反而变本加厉,差遣官吏全各县催督赋税,其属下各县官员又一味奉承,对民众促迫益甚,造成台州饥民大规模流亡的惨状。

随着朱熹来到台州,查访的进一步深入,发现不但本地居民对唐仲友多有批评,就是后者的主要佐官、本州通判高文虎,对其也颇有微词——这是官场里的一个反常现象。

经过调查,朱熹在台州,发现唐仲友除了对在大灾之年催税紧急致使户口大批流移负有责任外,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不公不法”之事。而造成民怨沸腾的导火索,却在一桩偶然事件中的必然。

台州当年大旱,灾情甚至惊动了皇帝(宋孝宗)本人,后者发下圣旨,拿出内库的私房钱,为台州百姓建祈雨道场。对于那个时代,笃信上天恩眷的各阶层台州市民而言,这显然是极为庄重,且关乎切身利益的大事。

图片

宋孝宗像,故宫南熏殿旧藏《宋代帝后像》之一

然而如此重要时刻,唐仲友作为地方长官,竟然毫不顾忌大家的感触,请来外地的十余名戏子和二、三十名乐人,到他府中每日举办大型派对,还公然在道场前嬉笑而过。其长子唐士俊更过分,竟然喝多了酒,带着几名妓女,在道观前的祈雨仪式上发酒疯。在台州市民和唐仲友的僚属看来,这种行为实在天怒人怨,也许正是因为如此,老天爷才不下雨。大家互相议论:

“太守如此,儿子又如此,如何会有雨泽感应?”

太守父子的风流,还并不止于如此浅尝辄止。

唐仲友自出任知州以来,每当官场设宴或日常饮酒,总要招官妓前来助兴。唐仲友又常招妓女多人来家,轮流服侍洗澡。如妓女严蕊与沈芳、王静、沈玉、张婵、朱妙等跟他熟了,便干脆轮班,留宿宅堂,以便随时召唤。

唐仲友的子侄也常去妓女家吃花酒,去的多了,妓院俨然成了其子侄替人打通关节拿好处费的办公室。这方面公开的潜规则,甚至不用犯人家属“操心”,自有本州吏员在其中奔走以上下通吃。

本地第一花魁名严蕊,可谓才色俱佳。唐仲友也真动了感情,为独占花魁,竟不照会妓乐司,擅自将她脱去妓籍,送归自己的家乡婺州(今浙江金华),并为其盖了别宅。用现在的话说,这叫“包二奶”。

图片

南宋佚名《歌乐图》(局部)

有宋一代,“包二奶”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虽然纳妾合法,但要想“包二奶”,却必须相当有钱。

然而,州县官员的年收入,至多只有36至60贯。

这对于风雅如唐仲友辈而言,真可谓杯水车薪。以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香药为例,一斤的价格,当时高达12贯左右。而其中最为名贵的龙涎香,一钱即值15贯。仅焚香熏衣这一项,怕是一年收入都不够一个月的需求。

唯一的办法就是贪污受贿,筹集包养资金,一心讨得美人喜欢。

图片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在台州本地,严蕊可不是一般的女人,她既能干预司法和行政事务,又能招权纳贿,甚至明码标价,绝对童叟无欺。她的小姐妹们也因与唐家父子关系远近而得利多寡不均,妓院俨然成了“二政府”。

临海县贴司徐新想要免除其在城外卖酒的赔钱差役,便央求严蕊到唐仲友处打点。严蕊乘机索贿,共得钱42贯240文,具由严蕊笑纳。

图片

宋代《嘉定赤城志》中的台州府城图

杨准因私藏偷娶官妓犯法,为免于刑事处理,便以钱一百贯及衣料食品等物向严蕊、朱妙行贿,请她们向唐仲友说情免罪。牵连此事的本州吏员丁全,因未及时拿获人犯,要被处以重刑,于是丁全孝敬王静20贯,托她向唐士俊疏通关节。最终杨准和丁全,都得到从宽发落,严蕊和朱妙、王静也各得赃款若干。

应扬与李承信妻李氏通奸,为逃脱惩罚,贿赂王静一百贯,请她疏通渠道。唐仲友发现此案油水巨大,便加以“拒绝”。直到孝敬了他本人两千贯,方得从轻发落。

而这仅是冰山一角,如果说唐仲友是一只巨贪老虎的话,这些官妓就是他的“伥”,后者负责将前者有意无意透露出的“重大案情”来吓唬犯罪嫌疑人,逼其就范,拿钱消灾。

由于二奶、三奶们的业绩优异,唐仲友便要好好表示一番。拿着公款,从自己老家和唐家有特殊关系的彩帛铺,买来大批名贵衣料和优质染料,强行把台州本地的染匠抓来白干私活。地方不够,干脆从自家宅院搬到公库,于是堂堂台州衙门成了大染坊!

东西染好后,一部分分发给严蕊和她的小姐妹们,剩下的全部运回老家,交给那家彩帛铺代售。

图片

《王氏族谱》中的王淮像,请注意这题赞者“眷侄唐仲友”

唐仲友仗着宰相王淮的同乡和姻亲关系,出手极狠。在本州罗织罪名,把“捣乱分子”收监下狱,不但迫人闭口,还得拿出钱财孝敬自己。此外,对不肯就范的官员,甚至是上级,比如已故的前任江东提刑郑槐,曾弹劾过唐仲友的贪赃枉法之罪。后来郑槐退居台州,唐仲友便借机把郑槐活活逼死。

经过调查,朱熹发现唐仲友的罪行远不止于如此。用唐仲友同僚揭发出来的话说:

“姻族内外,一文以上,皆取办于公库!”

这头“大老虎”不但胃口奇好,而且手段翻新,肆无忌惮。

所谓公库,指的是公使库,这是一个各级官府都设有的专门管理公使钱物的机构。公使钱就是各级政府的办公经费,和现在一样,同级地方政府并不能随意支用,而是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官吏盗用、挪用、超额使用公用钱物都是违法的。

唐仲友对相关规定置若罔闻,上任伊始,就采用暗度陈仓的方法,先是把公使库上上下下的官吏大换血,都换成自己的亲信。接着又将大量预算内经费,转为公用钱,轻轻松松就把数万缗的公款,揣到自己的腰包。还通过伪造文书,把大量公用钱纳入私囊。最后干脆公然把公使库,变为唐家的小金库。

图片

两宋纸币

即便如此,唐仲友还觉得来钱慢,挣钱少,遂懂了伪造假币的念头。

伪造假币可是个技术活,不过唐仲友手里有张王牌,在本州牢城营里,有一名叫做蒋辉的劳改犯,原是雕字匠,曾为伪造假币案主犯。唐仲友发现这个高级人才后,专门在自家宅院的后堂,把蒋辉藏了起来,使其成为自己的私囚。

这里多说一句,中国是世界纸币发明之祖,唐仲友案牵涉到的这个蒋辉,也是世界假币历史上,有史记载的造假第一人!

制造假币,还必须有专门的造币专用纸张和图样、印刷颜料等相关用品。在准备过程中,唐仲友也没让蒋辉闲着,让蒋辉雕印普通书籍的印板。

这也是唐仲友诸多“生意”中的一项,宋代利用公费刊书并不罕见。公费刊书因财力雄厚,且主持者通晓典籍,故聘请良工,刊刻精整,纸墨俱佳,多为宋版书之典范。但问题是唐仲友却把这些成品书都运回自己老家,交由自家的书店出售。在雕版印刷而非活字印刷的时代,图书成本可想而知,但利润却也在一倍以上。

图片

国家图书馆藏南宋淳熙八年唐仲友印本《扬子法言》

唐仲友若是出以公心,宏扬文化,传播学术,或为本州公库创收赢利,恐怕构不成什么罪过。关键是刻书之后,唐仲友却中饱私囊,这才是事情的本质。

最终,等制造假币所需的相关物品和匠人到齐后,唐仲友才安排蒋辉和其他匠人一起盗印会子,每天产量100至200张不等,半年中盗印20余次,印制假币2600多张。印制伪钞完全是集团化操作,有专人描摹官会上的图象纹样、书写文字,有专人负责提供钞纸原料,有专人从事雕造印刷,也有专事协调工作的人员,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非常专业化。

而且,唐仲友安排蒋辉等人伪造的假币,都是纸币面值最大的一种,可见这一造假团伙的胆大妄为。不干则已,干就干票最大的!

未完待续——

又:这个朱熹系列,现在是第二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上一篇,蹲下一篇。这个总系列,大约一二十个子系列,也就是一二十个人物,都是写好的,尘封多年拿出来,所以大家放心,绝不跳票,不会挖月球坑。

写完朱熹系列,估计会有右边的朋友,觉得我原来是“同路人”,左边的朋友可能会有人觉得我是程朱理学的卫道士,要开除我的左籍,但我想说的是历史人物应该放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辩证去看人物,去分析问题,不要轻易戴帽子。

当然程朱理学维护封建主义的纲常名教,这方面是反动的,这个我要说在前面。问题是不能因此就说,朱熹不是个封建社会里相对的好官能吏。别的不说,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他弹劾唐仲友的六篇奏章看看,那真的是南宋版本的“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这点就非常值得今天我们的领导干部去借鉴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