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历史文化背景解读汉代出廓文字璧的特点

 芝润斋 2023-05-13 发布于江苏

一、历史文化背景原因分析解读

我们都知道汉帝国的江山是建立在秦帝国铁腕统治,几乎是打碎了重新铸造成型的一个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作为一个以农耕文明为标志的文化族群,最后对另一个生存在欧亚大陆上,以游牧文明为标志的族群带来了灭顶之灾,汉文化的崛起和强大一直影响着当今中原文化的根基,这种文化的形成和影响是有着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原因的。

汉高祖建立大汉帝国以后,在文化推广和管理标准上,延续了秦始皇车同轨,书同文的很多管理制度,而在玉器的制造工艺上,秦由于统治的时间较短,国家也刚从七国争霸中平稳下来,在艺术创造和创新领域,不会有太多的具备特点的器物出现,这一点是可以解释的通并且可以理解的。

从这个角度分析,秦汉时期的早期玉器工艺匠人,基本上都应该属于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高精尖技术人才,他们的技艺和娴熟的加工方法,基本上还延续着战国时期的工艺特征。

二、玉器加工方法的争论毫无价值

所以,我们其实认真思考一下,无论是南越王墓出土的玉器,还是海昏侯墓中发现的玉器,很多都具有非常明显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印记,海昏侯口中的玉纽最具有说服力,(以前的文章做过介绍)如果要是从这个角度理解,在我们目前可以查阅,并作为断代依据的的《中国玉器图册》中,对很多汉代玉器的标注我个人认为是不准确的,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遗留的玉器。

因为古人制玉本身就是一件十分繁琐并且漫长的“工程”,用“工程”两字就是想说明其制玉的时间成本是巨大的,绝非是我们现代人可以理解的加工时间。

1976年北京曾经拍摄过一部记录片,全程记录了北京玉器厂工艺匠人用传统的制玉方法进行解玉、定型、掏膛、细雕、琢磨、抛光等繁琐的工序,将硕大的一块璞玉石料最后雕琢出一件精美的螭龙香炉的过程,整体加工时间将近一年,这还是在非常成熟的工匠手中,为了展示其高超的工艺而真实的记录着传统的制玉工艺过程。

通过这个视频我们也真实地看到了古人诠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理论出处,玉坚硬不可雕琢,那些神话切玉如泥的所谓“昆吾刀”更多应该是古人的一种刻划工具而非制玉工具,这是一个基本的知识点,所有的玉器都是通过比玉更坚硬的石英砂,运用琢和磨制的方法加工出来的,绝非“雕”出来的。

现代工艺的“雕琢”手段,其实也是通过磨具来完成的,只不过换了一下动力总成和来源;否则,按照现代人的智慧,如果发现可以在玉器上直接雕琢成型的刀具,也应该申报世界发明专利了吧。

三、汉代出廓玉璧的出现背景和历史原因

玉璧在我们前期的介绍中都一直出现,传统意义上的“璧”,就是按照宇宙黑洞的理论,内外皆圆,中有留孔的器型,早期发现的玉璧最多是在良渚文化的遗址中,主要都是为了显示财富或者代表其特殊身份的作用。

后来龙山文化和齐家文化中也大量出现,三星堆的文化遗址中甚至还出现了一种有领玉璧,也被称为“突唇玉璧”,但是在红山文化的遗址中,玉璧的发现却极为少见,而且早期文明形式中出现的玉璧,几乎都是以素璧的形式出现,商周以后,开始在玉璧上加工图案,除了我们常见的龙凤造型,云纹和各种纹饰也开始交替出现。

出廓镂空玉壁,始见战国,盛行两汉。

这种玉璧的出现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这种器型和纹饰的出现我们称之为“炫技”,也是穷极生奢的一种精神追求,他是建立在强大的物质财富基础上的。

基于这个考虑,我们也就会理解乾隆时期繁缛的纹饰设计,那种工艺复杂,既不太实用,也不太符合汉文化简约素雅的审美情怀。

而在出廓的玉璧上进行镂空,本身就是一种奢侈,再增加镂空纹饰的吉语壁,一定是佩玉和展示自己拥有强大财富实力的一种心理暗示,这种器型为何到东汉时期才能出现,一方面是汉代强大的社会财富积累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古代天人合一观的体现。

四、汉代出廓透雕玉璧基本特征

以前我们发现汉代时期的人,喜欢将自己期盼的愿望,例如“宜子孙”“长寿”“长乐”“益寿”这一类的铭文常见于汉代铜器或陶器上,甚至在铜镜上也多见带有“宜子孙”或“长宜子孙”铭文的字样,来表示吉祥。

但是琢刻在玉璧上的镂空文字吉语璧却十分少见,一方面是玉器在汉代属于皇家专供物质,寻常的土豪和士绅不敢僭越;另一方面,玉器的制作难度远远大于其他的器物,这样的器型国内出土的数量也是有据可查的。

根据这个原因,前不久,香港拍卖的那件残璧两千多万元的价格倒是物有所值。

此玉璧是东汉江南广陵国墓出土的,通体镂空双面雕是其独到之处,加之S形的曲线结构,使双螭动态得到展露,以显其灵动自然之美。

独特巧妙的设计,生动优美的造型、丰富细腻的纹饰、无比精细的做工,有着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特征。

五、出廓透雕“宜子孙”玉璧鉴赏要点

图所见之出席透雕“宜子孙”玉璧呈扁圆形体,由一对蟠螭、一只凤鸟及“宜子孙”三字通体双面镂空雕琢而成。

整体结构对称严谨,图案设计布局合理。

上端出廓部分,以透雕技法琢一横身置腹在“宜”字上的回首凤鸟,冠、尾与出廓相连,体形弯曲,姿态优美。

璧肉部分的内外边廓的左右两侧间,透雕一对雌雄相背的螭虎,身躯弯曲有致,长尾蜷曲,头、尾呈S形,作向上攀附状。

两螭首尾间雕有“子”、“孙"两字,“宜子孙”三字在同一中轴线上,以标准篆书琢刻。

在方圆之间的笔画中央,用细阴线勾勒,使字体显得更加秀美,极富装饰效果。

玉璧精雕细琢,显得玲珑剔透,主要采用了透空镂雕、细阴线刻和浅浮雕相结合的技法。

双螭造型,活泼矫健,细细观赏,流畅精妙而不可言。

由此璧可以看出,东汉吉语出廓透雕玉璧的基本特征:玉璧内外边缘浮突明显,呈粗弦纹状。出廓与壁体界限明显,以凸弦为边缘间隔。

以细密的阴刻线来表现细部特征,出廓部分纹样繁密、粗厚,有螭、夔、凤、云纹等组成,嵌以吉祥语。

文字是标准篆书,遒劲流畅,笔画上都有细阴刻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