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一个“突破口”

 刘沟村图书馆 2023-05-14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图片

作者:王峰轩

图片

之际,举国欢庆,河南历史名县邓州(邓县)抢抓机遇,以电影《突破口》为突破口,把一段解放邓县的历史生动地呈现在公众视野,真实还原了解放军英勇顽强,找到突破口、打开突破口、解放邓县的激烈场面,同时以中国式的爱国情怀为依托,配以特色的叙事风格和整体质感,呈现了一个经典的解放战争故事。

影片一经央视播放,便即引领收视热潮,迅速成为人们街头巷尾议论的焦点。很认同一句话: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合于性格……喜欢一个地方也是如此。与三省雄关邓州结缘,始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我敢说列于初中课本的这篇名作,直至现在我还能倒背如流。屡遭贬谪仍不失风骨的范仲淹,机缘使然被贬到邓州,面对接二连三的打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他却心存坦然,并以此为突破口,写成了彪炳千古的名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直到现在仍有着积极的说教意义。

图片

如果说范仲淹和他的《岳阳楼记》使我对邓州的爱“始于颜值”,那么花洲书院则是让我“陷于才华”的理由。

范仲淹写成《岳阳楼记》的地方叫花洲书院,这里绝对算得上邓州最靓丽的历史名片,从宋朝绵亘千年依旧花团锦簇,文运绵长。北宋治平四年,黄庭坚任叶县尉,曾到此瞻仰范公遗迹,并留下佳作:范公种竹水边亭,漂泊来游一客星。神理不应从此尽,百年草树至今青。现在看来,说“千年草树至今青”也毫不为过了。

《突破口》中多次在这里取景,把邓州引以为傲的名片推介给广大观众。片中反动头目丁书恒以校长的身份站在这里援引《岳阳楼记》名句,给广大青年学子进行思想灌输,这个张口闭口大谈“三民主义”,却置民族民权民生于脑后的“双面人”,嘴脸着实让人厌恶。但双忠祠及书院的一些景观却使我倍感亲切:六年前我曾慕名而来,游历了《岳阳楼记》的诞生处春风堂,耸立秋水之上的览秀亭,小巧别致的状元桥,香飘满园的范公亲植桂树,庄严肃穆的范文正公祠……直到现在,这里仍让我魂牵梦萦,惟愿“长醉不复醒”!

图片

“公元一九四八年,十万天兵打邓县,走七城过八县,没见过邓县恁捣蛋……”相信老邓州们对这首当地民谣并不陌生。观影时我很揪心:占据天时和地利的丁书恒拥有12个民团,一万三千余人,加上6丈宽1丈多深的护城河,并在城外实施了“坚壁清野”,河里也被装上铁丝网……面对“城高水深有援军”的种种不利因素,想攻下邓州谈何容易。如何找寻突破口,如何找准突破口迫在眉睫。

郭文庚临危受命潜入城内,主角光环使得他虽九死一生却也不辱使命,最终在我军将士和邓县民众的密切配合下,挖土壕架人桥,找准了“突破口”,成功炸掉水闸,进而打开缺口,一举攻下了县城。这里出现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经典台词:民心,才是真正的突破口!

图片

古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说;当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践行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之际,我们需要《突破口》这样思想内涵精湛、艺术品格高昂的影视作品,来激励、教育、警示世人,提醒广大党员干部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一根本问题,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得知《河南思客》杨海燕主编已经和邓州市委宣传部门做好沟通,计划在合适时间走进邓州,我欣喜万分。如若成行,我一定要到突破口遗址走一走,虽无枪林弹雨,却有号角争鸣,这是邓州市委在奏响新时代邓州发展的号角:以“突破口”为突破口,撕开古城建设口子,通过建点、连线、成面,把“回”字形城河这一邓州群众最浓的乡愁留住,建设成为邓州人民休闲娱乐健身的水绿空间、以水绿为基底的历史人文廊道。

“八河五渠润邓州,一城水色满城绿”,到那时,若宠辱不惊、心忧天下的范文正公能故地重游该有多好:相信深爱邓州这片土地的他定会奋笔疾书,写出一篇堪比《岳阳楼记》的佳作!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