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是故乡明》教学思考

 冯栎钧是老师 2023-05-14 发布于四川

上一次执教《月是故乡明》花了三个课时。一个课时交流了几首古诗,分享了几位古人对月亮的情感;一个课时学习了课文,拓展了解了季羡林的人生故事;还有一个课时进行了拓展、积累,还写了写学完这篇课文的收获。(也不知道那个时候怎么有那么多时间。)

这一次是好友的学校要参加赛课(也不知道为啥这个时候要上这一篇课文。),对赛课来说,三个课时的上法很显然是不行的。听了老师的试教之后,我对这一课又有了重新的思考:

1. 自主预习,通过词语交流预习后的感受。

这一课的词语很有画面感,像“山高月小、烟波浩渺、上下空蒙”这些词语,我都有过亲身体会。小时候回爸爸的老家,车不能完全通达,翻过几座山之后才能到达山上的家里。夜里,有时候我们会坐在院子里聊天,山风拂过脸庞,特别清爽。聊了些什么全忘了,只记得月亮就像弯钩一样悬在天上,它洒下来的光,淡淡的,暖暖的,满院子都是。

交流这些词语带给我们的感受。一个方面是为了了解小朋友的预习情况,第二也是为学课文时想象画面做铺垫。

2. 出示描写月亮的句子,推选最喜欢的月夜景色。

这篇课文中描写到的月夜美景一共有六处。

一是家乡的小月亮:

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一是在国外看到的其他四处月夜美景:

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茫湖上,在一望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

一是在朗润园中看到的:

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

这些月夜美景,对于季羡林来说是有差别的,有故乡月,有他乡月。可是对于我们来说是没有差别的,都是他乡月。根据文字的描述和自己的想象和经历,来选一选,你觉得哪里的月亮最美。

(这个环节我试上了一下,大家都觉得朗润园的月色最美。大家还根据自己曾经的旅行经历讲述了很多地方不同的月夜美景。)

3. 为什么要写家乡故事?

​很显然,季羡林觉得家乡的月夜最美,不是因为景,是因为情。他在家乡生活的时间很短,为什么却这么迷恋家乡?读读他记得的那些事儿,体会他抒发的情感。交流。

4. 拓展中国人对月亮的情感。

差不多就想到这儿了,到时候问问她们上得怎么样。感觉还是挺有意思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