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纳音数者,谓人本命所属之音也。音,即宫商角(jué)徵(zhǐ)羽也。纳者,取此音,以调姓所属也。《乐纬》云:“孔子曰:'丘吹律定姓,一言得土曰宫,三言得火曰徵,五言得水曰羽,七言得金曰商,九言得木曰角。’”此并是阳数。凡五行有生数、壮数、老数三种,木,生数三,壮数八,老数九;火,生数二,壮数七,老数三;土,生数五,壮数十,老数一;金,生数四,壮数九,老数七;水,生数一,壮数六,老数五。管辂云:“土老数一者,土为万物之主,一切归之,所以一也。三才交而人理具,火之为德,取三才之义,故老数三。水,上应五德,下同五藏,故水老数五。金配七曜,故金老数七。木在天为九星,在地为九州,在人为九窍,故木老数九。先生数,次壮数,后老数。纳音论其本命,故以终数言之。”此释犹为未尽。夫万物皆禀五常之气,化合而生,物生之后,必至成壮,成壮之后,必有衰老,故有三种义。为人之道,自壮及老,莫不本乎礼义而以立身,然存礼义者,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今既论纳音,人之所属,非人莫能行其礼义,故以终老之数,礼义明之。一言得土者,土以含弘德厚,位高为君,君为民主,主则无二,唱始之言,故数一也。三言得火者,火既主礼,孝敬为先,不敢弃所生之德,故其数三,从木数也。水居阴位,人臣之道,土能制水,如君制臣,纵之则行,壅之则止,水不自专,故从土数五也。金既主义,义是夫妻之道,妻无自专,有从夫之义,火为金夫,故用火数七也。木主仁孝,金能克木,宗庙之象,《式经》云:“金为骸骨,木为棺椁。”此明金木为鬼神之事,以敬事,故木从金数,故数九也。一示君德,二顺父母,三表臣节,四敬从夫,五事鬼神。此则礼义备而人事毕矣,故纳音用之数。纳音者,子午属庚,震卦所直日辰也;丑未属辛,巽卦所直日辰也;寅申属戊,坎卦所直日辰也;卯酉属己,离卦所直日辰也;辰戌属丙,艮卦所直日辰也;巳亥属丁,兑卦所直日辰也。一言得土者,本命庚子,子属于庚,数之,一言便以得之是也;三言得火者,本命丙寅,寅属于戊,从丙数至戊,凡三是也;五言得水者,本命壬戌,戌属于丙,从壬数至丙,凡五是也;七言得金者,本命壬申,申属于戊,从壬数至戊,凡七是也;九言得木者,本命己巳,巳属于丁,从己数至丁,凡九是也。六十甲子,例皆如是。 支属八卦为纳音者,皆以次而取对冲,如子午属庚,子午相对冲也。余例悉然。夫阳施阴化,故受气定形,皆资于阴阳以养成之。是以人之所属,皆以阳数言也。所以子午属庚之例者,乾为父,坤为母,共有六子,故云,乾将三男震坎艮,坤将三女巽离兑。阴阳相生,故就乾索女,就坤索男。所以乾一索而得巽,曰长女;再索而得离,曰中女;三索而得兑,曰少女。坤一索而得震,曰长男;再索而得坎,曰中男;三索而得艮,曰少男。甲是阳干之始,乾下三爻取之;壬是阳干之末,乾上三爻取之;乙是阴干之始,坤下三爻取之;癸是阴干之末,坤上三爻取之;余有六干,阳付其男,阴付其女,甲乙之后,次于丙丁,故以丙付少男艮,以丁付少女兑;丙丁之后,次于戊己,故以戊付中男坎,以己付中女离;戊己之后,次于庚辛,故以庚付长男震,以辛付长女巽。所以从少而付老,自小及大,从微至著故也。付干既讫,次付其支。震为长子,故其卦,初九得乾之子,九四得乾之午,震干庚,故子午属庚。巽为长女,子后次丑,故其卦,初六得坤之丑,午后次未,六四得坤之未,巽干辛,故丑未属辛。坎为中男,丑后次寅,其卦,初六得乾之寅,未后次申,六四得乾之申,坎干戊,故寅申属戊。离为中女,寅后次卯,故其卦,初九得坤之卯,申后次酉,九四得坤之酉,离干己,故卯酉属己。艮为少男,卯后次辰,故其卦,初六得乾之辰,酉后次戌,六四得乾之戌,艮干丙,故辰戌属丙。兑为少女,辰后次巳,故其卦,初九得坤之巳,戌后次亥,九四得坤之亥,兑干丁,故巳亥属丁。六子取干,则乾坤之余;取支,并从乾坤而得。阳取于乾,阴取于坤,皆受于父母,故六子并主十二辰。人之纳音,皆所继焉。甲乙壬癸不为纳音者,以属乾坤故也。 或问曰:“六子用干,则取父母之不用者;用支,则并同于父母者,何?”答曰:“干是阳也,阳体奇,故正得一往分用;支是阴也,阴体偶,故以再往用之。”又复:龟则用日,是以正求于干,故发兆分为十分。筮则用辰,正求于支,是以飞伏六爻,并论十二支。虽复体不兼要,须相配以明义。干为尊,故不得不先设,而后求支。筮虽不正用干,亦须干助,以显其趣。犹如龟判十二支,兆体虽无支象,必约而论之。筮虽阙三甲、三壬、三乙、三癸,亦约虚以求实。且设干往,先从父母而为始,后及六子,以甲付乾,以乙付坤,以丙付艮,以丁付兑,以戊付坎,以己付离,以庚付震,以辛付巽,历八卦讫,壬还到乾,次癸还到坤。十干所在六爻,乾坤位尊,取其始末,理然,体各得二干。支既当爻正用,故卦别皆备。阳卦取其阳支,阴卦取其阴支,四卦同阳,四卦同阴,非正同于父母。当伏羲画八卦,为三爻,备天地人,所以分干,卦别取三,乾坤居始,故取甲乙。后神农重之,以为八纯,子有重来之理,所以卦六干并同。父母无二之义,故后卦取乎壬癸。其甲乙壬癸各少三者,皆排在虚用之中。不全无者,阴有从阳之义。 白话解读 (一)何为纳音数 所谓纳音数,就是人本命所属的音。 人的本命就是人的出生年的干支,即上天赋予人的天之气;所谓音,就是宫、商、角、徴、羽五音,五音分属不同的五行;所谓纳,就是取五音中的一音,来协调人的姓,以确定姓所属的五行。 那姓与人的本命是什么关系呢?据《说文解字●女部》和《白虎通●姓名》解释,姓就是生,人禀受天气所以降生,人一降生就被赐以姓。人所禀的天气就是人的本命,这通过人出生年的干支表现出来。所以,确定姓与音的关系就是确定人本命与音的关系。 如何以音定姓呢?中国古代有一种吹律定姓之法:由圣人吹奏律管,根据众人说话声音的不同音级来确定他们的姓。之后,“姓”就由父亲传递,被确定为世袭,成为表明家族系统的字。姓与音的这种结合就是纳音。 那纳音数是什么呢?中国古代校正乐律的器具叫律吕,这是管径相同、长短不同的十二根竹管,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叫“律”,成偶数的六个管叫“吕”,从低音到高音依次排列十二个音级。根据《乐纬》记载,孔子说,他曾经吹律确定姓,吹第一根管得到土音,叫作“宫”;吹第三根管得到火音,叫作“徴”;吹第五根管得到水音,叫作羽”;吹第七根管得到金音,叫作“商”;吹第九根管得到木音,叫作“角”。一、三、五、七、九都是奇数,亦都是阳数,这“一言得土曰宫,三言得火曰徴,五言得水曰羽,七言得金曰商,九言得木曰角”,就是纳音数。 (二)纳音数的由来 1.纳音用五行老数 大凡五行的发展状态,用数表示出来有三种,即生数、壮数(即成数)、老数。 ![]() 纳音用的正是五行老数。 2.纳音数用五行老数的原因 《五行大义》首先引述管辂的观点。 管辂认为,五行老数各有由来。土为万物的主宰和中心,一切终归于土,所以土的老数为一;天一生水,地二生火,之后天地交合而生人,伦理得以产生,火的品德取自天、地、人三才的意思,所以火的老数为三;水是系统运行的始点,其最终发展结果是五行具备,各有其属性即五德(土德、木德、金德、水德、火德),在人体系统中则形成五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精志),所以水的老数是五;金对应西方,西方可见金星,金星往远最终形成七曜(古以日、月、金、木、水、火、土为七曜),所以金的老数是七;木为阳长之始,阳数至九为极限,在天体系统中表现为九星(天文学指北斗七星、左辅、右弼),在中国地理系统中为九州,在人体系统中为九窍(指人体的两眼、两耳、两鼻孔、口、前阴尿道和后阴肛门),所以木的老数是九。五行数发展以“先生数,次壮数,后老数'为序,表明事物发展由生到壮至老的过程。纳音所论为人的出生本命,其来自人所秉受的天地之气,也是人终老之后所归还的天地之气,所以,纳音数用五行终数来表示。 《五行大义》在管辂的观点基础上又作了进一步的阐释。 万物都禀有五行之气,五行变化相合生出万物,万物既生之后,一定会发展到成熟盛壮,成熟盛壮之后,一定会发展到衰弱终老,所以,万物都有生、壮、老三种意义。做人的道理是终生遵循礼义而立身,但人没有一开始就不讲礼义的,也很少能始终坚持讲礼义。现在既然谈论的纳音,是讲人的五行所属,而只有人才能施行礼义,所以,终老之数,必须用义来阐明。“一言得土”是说,土包含万物,品德深厚,居位中央,地位崇高如君主,君是民众的主宰,只能有一个,这是首倡、开始的意思,所以,土纳音数为一;“三言得火”是说,火主礼,孝敬父母排在礼的首位,谁也不能背弃父母的生育之德,木是火的父母,所以,火纳音数为三,依从木的生数;“五言得水”是说,水位置处于最下,为阴位,象征人臣之道,土能制水,就像君管制臣,放纵则水流,堵塞则水止,水从来不独断专行,所以,水纳音数为五,依从土的生数;“七言得金”是说,金主义,义是夫妻相处之道,妻不能自作主张,必须顺从夫,火是金的夫,所以,金纳音数为七,使用火的成数;“九言得木”是说,木主仁爱孝敬,金能克木,金、木组合起来是宗庙鬼神的象征,《式经》说:“ 金是骸骨的象征了,木为棺椁的象征。”这说明金、木象征的是鬼神之事,人必须恭敬对待,所以,木的纳音数依从金的成数为九。 以此看来,纳音数中的一表示君主的德行,二表示对父母的孝顺,三表示人臣礼节,四表示妻尊敬顺从丈夫,五表示恭敬事奉鬼神。如此,则礼义规范完备而人事活动全都包括在内了,所以纳音用一、三、五、七、九数。 (三)人本命纳音的规则与方法 人本命是用人出生年的干支来表示的,干支共有六十种组合,即六十花甲子。这六十花甲子遵循什么样的规则纳音呢? 人本命纳音的规则如下表所示: ![]() 人本命纳音的方法是从其天干数到其地支所属的天干,得数为几,便得该数字所表示的五行属性,一得土,三得火,五得水,七得金,九得木,具体如下列表格所示: “一言得土”表 ![]() “三言得火”表 ![]() “五言得水”表 ![]() “七言得金”表 ![]() “九言得木”表 ![]() (四)人本命纳音规则的由来 1.支属八卦为纳音,都是依次取对冲的两支 八卦是按照长、中、少的次序以及先阳后阴的次序,依次取对冲的两支为纳音的。 ![]() 2.人本命所属纳音都是取用阳数 在系统运行中,阳的作用是施行,阴的作用是化成,所以事物秉受精气、确定形体,都依赖于阴阳的配合以滋养成就。但阳主施,阴主受,阳主动,阴主静,所以,人本命所属纳音,都是依据阳数确定的,即一、三、五、七、九。 3.八卦纳干纳支与纳音规则 八卦纳干: 八卦之中乾为父,坤为母,父母交合,共同生育有六个儿女,即震、巽、坎、离、艮、兑六卦。其中,震、坎、艮为三阳卦,为男;巽、离、兑为三阴卦,为女;而父母卦中乾为阳,为男;坤为阴,为女。所以说:乾率领三男卦震、坎、艮,坤率领三女卦巽、离、兑。虽然乾与震、坎、艮皆阳,坤与巽、离、兑皆阴,但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相合才能相生,所以,阴就到乾中以索取女,阳就到坤中以索取男。这种阴阳相交是有先后次序的,阴到乾中,先与乾三个阳爻中的下爻相交合,即乾一索而得巽,称为长女;次与乾之中爻相交合,即再索而得离,称为中女;三与乾之上爻相交合,即三索而得兑,称为少女。如下图所示: ![]() 阳则到坤中,先与坤三个阴爻中的下爻相交合,即坤一索而得震,称为长男;次与坤之中爻相交合,即再索而得坎,称为中男;三与坤之上爻相交合,即三索而得艮,称为少男。如下图所示: ![]() 那八卦如何纳干呢?这儿的八卦是指八重卦,不是八经卦。重卦有六爻,分下三爻与上三爻。乾下三爻为乾之经卦,坤下三爻为坤之经卦,乾、坤重卦下三爻为乾、坤八卦之始,乾、坤两卦生震、巽、坎、离、艮、兑六子,乾、坤八卦生成之后,经卦相重生成重卦,乾上三爻与下三爻相重,坤上三爻与下三爻相重,阳施阴受,乾阳排在坤阴之前。十干也分阴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依次排列,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甲、丙、戊、庚、壬为五阳干,乙、丁、己、辛、癸为五阴干。甲是阳干之始,乾下三爻为父卦,为八卦阳卦之始,所以,乾下三爻取甲干为用,与甲干配合;壬是阳干之末,乾上三爻为八卦阳卦之末,所以,乾上三爻取壬干为用,与壬干配合。乙是阴干之始,坤下三爻为母卦,与乾下三爻同为八卦之始,阳先阴后,甲后次乙,所以,坤下三爻取乙干为用,与乙干配合;癸是阴干之末,坤上三爻为八卦阴卦之末,所以,坤上三爻取癸干为用,与癸干配合。十干分配至此,还余有六干,八卦还有六卦,分配原则有二:一是阳干付予其男的阳卦,阴干付予其女的阴卦,二是付予次序遵循从少而老、自小及大、从微至著的规则。所以,甲、乙之后,按次序为丙、丁,艮为少男,兑为少女,所以,以阳干丙付予少男艮,以阴干丁付予少女兑;丙、丁之后,按次序为戊、己,以阳干戊付予中男坎,以阴干己付予中女离:戊、己之后,按次序为庚、辛,所以,以阳干庚付予长男震,以阴干辛付予长女巽。 将十干分付八卦之后,紧接着就是将十二支分付八卦。 乾率领震、坎、艮三男卦,所以,震、坎、艮所纳支都从乾卦得到。乾卦纳支次序,是将十二支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分成阴、阳两部分,将六阳支子、寅、辰、午、申、戌,自下至上依次分配乾卦六爻。阳卦顺得其支,在六爻中顺行其气,即乾卦六爻之支顺排。可以概括为“阳卦顺得顺排。”图示如下: ![]() 坤率领巽、离、兑三女卦,所以,巽、离、兑所纳支都从坤卦得到。坤卦纳支次序,是将十二支中的六阴支丑、卯、巳、未、酉、亥,自下至上依次分配坤卦六爻,图示如下: ![]() 阴卦顺得其支,但在六爻中逆行其气,即坤卦六爻之支逆排。可以概括为“阴卦顺得逆排”。图示如下: ![]() 其他六子卦依从长到幼、先阳后阴之序,按两项规则即十二支之序和男从乾卦、女从坤卦,依爻自下向上之序,分别得到初爻与四爻相应的支。 震为长子,从六子次序看,震为长,又为阳,震为六子之首;从十二支次序看,震在六子中的次序与子、午相应;从乾卦六爻次序看,震卦初九得到乾初九的“子”支,九四得到乾九四的“午”支。阳气顺行,震卦六爻之支顺排。图示如下: ![]() 巽为长女,从六子次序看,巽为长,又为阴,阴在阳后,震后次巽;从十二支次序看,子后次丑,午后次未;从坤卦六爻次序看,巽卦初六得到坤初六的“丑”支,六四得到坤六四的“未”支。阴气逆行,巽卦六爻之支逆排。图示如下: ![]() 坎为中男,从六子次序看,坎为中,为阳,巽后次坎;从十二支次序看,丑后次寅,未后次申;从乾卦六爻次序看,坎卦初六得到乾卦九二的“寅”支,六四得到乾卦九四的“申”支。阳气顺行,坎卦六爻之支顺排。图示如下: ![]() 离为中女,从六子次序看,离为中,为阴,坎后次离;从十二支次序看,寅后次卯,申后次酉;从坤卦六爻次序看,离卦初九得到坤卦六二的“卯”支, 九四得到坤卦六五的“酉”支。阴气逆行,离卦六爻之支逆排。图示如下: ![]() 艮为少男,从六子次序看,艮为少,为阳,离后次艮;从十二支次序看,卯后次辰,酉后次戌;从乾卦六爻次序看,艮卦初六得到乾卦九三的“辰”支,六四得到乾卦上九的“戌”支。阳气顺行,艮卦六爻之支顺排。图示如下: ![]() 兑为少女,从六子次序看,兑为少,为阴,艮后次兑;从十二支次序看,辰后次巳,戌后次亥;从坤卦六爻次序看,兑卦初九得到坤卦六三的“巳”支,九四得到坤卦上六的“亥”支。阴气逆行,兑卦六爻之支逆排。图示如下: ![]() 纳音规则: 初爻是下三爻之始,四爻是上三爻之始,所以,纳音取初爻和四爻与八卦所纳干相归属。 震卦干为庚,初九得子,九四得午,所以,子午属庚; 巽卦干为辛,初六得丑,六四得未,所以,丑未属辛; 坎卦干为戊,初六得寅,六四得申,所以,寅申属戊; 离卦干为己,初九得卯,九四得酉,所以,卯酉属己; 艮卦干为丙,初六得辰,六四得戌,所以,辰戌属丙; 兑卦干为丁,初九得巳,九四得亥,所以,巳亥属丁。 因此,八卦中六子卦即震、巽、坎、离、艮、兑,其所取天干,是乾、坤二父母卦取走甲、壬、乙、癸之后余下的六干;六子卦取地支,则都是分别从乾、坤二父母卦中得到的。阳卦取地支于乾卦六爻,阴卦取地支于坤卦六爻,都秉受自乾、坤父母二卦。所以,六子卦与乾坤二卦共同主宰十二支。人的本命纳音承袭自卦象系统,因此,属于乾坤二卦的甲、乙、壬、癸四干不为纳音。 4.八卦纳干与纳支中的问题 有人可能会问:“六子卦用干,取乾、坤二父母卦所不用的;用支,则与乾、坤二父母卦同时使用,这是为什么?”答案是:“天干是阳,阳数是奇数,所以,天干往配八卦只用一次而分布八卦之中;地支是阴,阴数是偶数,所以,地支往配八卦需要用两次,乾坤二卦用一次,六子卦用一次。” 再有,龟卜根据的是“日”,即天干。龟卜的方法是从天干求得结果,所以,龟卜产生的预言可以分为十种。筮法则根据'辰”,即地支。筮法的方法是从地支求得结果,因此,筮法中的飞神、伏神六爻,都是论述十二支的五行、六亲等生克关系,并通过这些关系,预测事物的吉凶。 虽然龟卜与筮法对天干地支侧重不同,但天干与地支必须相互配合才能彰明其意义。天干与天象有关,地位尊于地支,所以,八卦须先设定各卦所纳的天干,之后再求地支。筮法虽然不主要用天干,也必须天干的辅助,用来显示事物发展的趋向。这就如同龟卜之法也需要判断十二地支所主吉凶一样,龟卜之兆虽然没有地支之象,也必须对其简约地论述一番。筮法纳干中,庚与震卦六爻配合,庚数六;辛与巽卦六爻配合,辛数六;戊与坎卦六爻配合,戊数六;己与离卦六爻配合,己数六;丙与艮卦六爻配合,丙数六;丁与兑卦六爻配合,丁数六;而甲与乾卦下三爻配合,甲数三;壬与乾卦上三爻配合,壬数三;乙与坤卦下三爻配合,乙数三;癸与坤卦上三爻配合,癸数三。因此,甲、壬、乙、癸与庚、辛、戊、己、丙、丁同爻的配合相比较各少三数。筮法重地支,则地支为实,轻天干,则天干为虚,甲、壬、乙、癸四干各阙三,目的也是为了简化虚,寻求实。另外,筮法在设定天干往配八卦之时,先从乾、坤父母二卦开始,之后再配及六子卦。其具体次序是:以甲付乾,以乙付坤,以丙付艮,以丁付兑,以戊付坎,以己付离,以庚付震,以辛付巽,历经八卦结束,壬还到乾,次癸还到坤。十天干所在六爻的配合中,以乾、坤为父母之卦,地位最为尊崇,取十天干排列中始与末之干与其相配合,这是理之必然,乾坤二卦各得二天干。地支在筮法中当作爻一样主要使用,所以八卦六个爻(即卦别)都分别配备十二地支。阳卦取地支中的阳支,阴卦取地支中的阴支,乾、震、坎、艮四卦同为阳卦,坤、巽、离、兑四卦同为阴卦,这样配合不是为了六子卦正好与乾坤二父母卦相同,而是筮法主要用地支的必然。当初伏羲画八卦之时,是八经卦,只有三爻,具备天、地、人之象,所以,八卦分配十天干时,乾坤二卦卦别(即爻)只取了下三爻,乾坤居八卦之始,所以取十天干中居始的甲乙二干相配合。之后,神农将八经卦重叠,制成了八纯卦,八纯卦有六爻,震、巽、坎、离、艮、兑六子卦道理上可以重复,如同子女可以再育,所以六子卦的下三爻与上三爻共六爻所纳之干都是相同的;而每一组子女只能有唯一的父母, 所以后来重叠之卦的上三爻就又取了壬、癸二天干。甲、乙、壬、癸四干配合的爻虽各少三个,但都仍然假设其存在,不当作完全没有,这是为了遵循阴(地支)顺从阳(天干)的原则。 刘鸿玉 刘炳琳译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