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中医辨证需要注意的问题

 幽默的数据线 2023-05-14 发布于甘肃

把辨证论治、四诊合参都学好了,不一定能治好所有的病,但是在患者退步的时候,至少我们会知道自己错了,应该换个方向或至少停下来,不要一错再错,小病治成大病这就是医家的罪过了。

图片

(图片:原创)

同为倪师弟子的张医师学了我们这课程之后,立刻请我授权给他使用这个问诊单,从此他每个患者都要详细填写这个问诊单内容才能看诊。因为他知道四诊合参、整体辨证的重要。反而我看很多同学学了我们这个诊断学课程之后,就丢到一边了,可惜

我们学习辨证论治有几个重点,到现在我还常常需要提醒老同学们以下的注意事项:

图片
一是所有能得到的信息尽量搜集完整(四诊合参)

整体每个证候都看过以后有一个整体的判断(阴阳 病情轻重缓急 什么样的体质),然后再细部去分析;

图片
二是不要只看一个证候就链接到一个辨证:

例如胖子都是气虚或胖子都是里寒,或是头痛就是风邪,或是嗳气就是气滞等等。多看几组证候,有其他证候能支持这个判断再决定;

图片
三是不要看几个证候都指向某个方向就下判断

例如看到舌体红就说患者一定是热证,其他寒证的证候都不看,对矛盾的证候也要考虑,然后再判断比例或是决定舍弃某些证候;

图片
四是不要用西医的病名去决定中医的思路:

例如西医说血管堵塞的中风病人,很多中医师就说要用活血药治疗,但是其实那个病人用中医的辨证来看可能是痰阻气滞湿热的体质,加上风邪所引发,所以治疗上应该是祛风祛痰清湿热行气;也有可能另外一个血管堵塞的中风病人,是因为气虚无法推动血液运行加上心脏本来就无力而导致的中风,那我们就是以补气为主,强心为辅等等治法;

图片
五是不要看单看几个证候或看西医给的病名就决定套某一个方

必须把前面一~四再思考一遍。从各位新同学开始练习辨证论治,到很多老同学已经临床看诊多年,我还是常常提醒以上几点。共勉...

图片
不能凭“感觉”去看病开方

外面很多中医爱好者看完倪师教材以后,都是用【感觉】自己应该什么问题,所以【感觉】应该吃什么方,甚至看一两个症状(你脚冷就该吃附子之类的)就用【感觉】帮人开方治病

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倪师讲的那个痛风用甘草附子汤治愈的案例,患者复诊时我在佛州诊所现场跟诊,患者是长期吃西药(秋水仙素之类)导致寒证明显,所以倪师才用甘草附子汤,并非痛风不用辩证都是甘草附子汤(其实临床上很少)。我们群里面就有痛风专业户,我都是寒热并用治好的。之前有一个同学的夫人以前就是如此让倪师的爱好者看病开方,从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想调一下经期的问题,吃了大量附子人参甘草之类导致重病而往生。慎之戒之....

大部分的症状都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需要问诊单中的证候都详细观察后才能判断,否则都只是猜测而已。比如单看一个症状,小孩喜欢咬指甲是什么问题?咬指甲的小孩也许脾胃有问题、也许有风邪没有处理好、有点阴虚脏燥、有点痰阻、心气虚容易紧张等等,面色 舌象 脉象 睡几个小时 胖瘦 体力 耐力 等等问诊单中的讯息都缺失,这些都会影响诊断处方的结果。

(图片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