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中的一些新解

 知易行难nev5ph 2023-05-14 发布于河南

程俊英先生的《诗经注析》,初版于1987年,至今已经快四十年。该书跳出传统经学「美善刺恶」的道德说教,兼顾历史与文学,横跨普及与提高,可以说仍是该领域最重要的一部著作,豆瓣评分9.6分,也基本上是该领域的最高分。

但是四十年来,学界还是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有了不少推进,下面简单说一下七首诗的情况。现在市面上有各种流行的《诗经》注本,就不一一点名了,这七首诗的注解,基本上可以检验一下该注本的学术水准


1、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首诗是爱情诗,现在颇有一些人解释这首诗是民间男女相恋的情诗,错误。这首诗是贵族男女相恋的情歌,跟当时的民间社会没关系。「钟鼓乐之」、「琴瑟友之」,这是当时贵族才有的礼乐文化。



2、陈风·宛丘。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
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
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

「洵有情兮,而无望兮」。——历代注家认为这个「望」指「德望、威仪」,余冠英《诗经选》认为是「希望」之意。检索先秦两汉文献,「无望」连用凡16见,大多数作「没有希望、没有盼望」讲(《孟子》、《左传》、《晏子春秋》、《说苑》、《大戴礼》、《东观汉记》、《后汉书》),少数作一种「祭礼」讲(《左传》「不郊,亦可无望也」即「没有望的祭礼」之意),少数作「憎恨」讲(《慎子》、《史记·楚世家》)、少数作「边际」讲(《吕氏春秋》「神覆宇宙而无望」),没有一例作「德望、威仪」讲。余冠英先生的翻译是正确的



3、唐风·葛生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程俊英《诗经注析》认为这首诗是妇人悼念亡夫的诗,恐非确解。王柏《诗疑》认为,《陈风·防有鹊巢》中「谁侜予美,心焉忉忉」中的「予美」乃是女性情人,这里应是同样的意思,则此诗为悼念亡妇之诗。牟应震《诗问》认为,「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如果是悼念亡夫,女归男是自然,似不用写出,但若是悼念亡妇,男归女,则倍觉多情。「岂三百篇尽皆贞妇无一义夫哉」?两说合而观之,可从。


4、豳风·七月

这首诗的名句大家都知道,「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七月流火到底什么含义?绝大多数注释,包括《诗经注析》都认为,「七月」是夏历七月,「流火」是大火星向西边运行,西落。这个解释错误。「七月」是殷历七月,而非夏历。「流火」是大火星在中天偏西30°的位置,而非泛泛讲向西边落下。「流」不是落下、流逝的意思,而是中国古代天文的方位,「中流伏内」,都是方位词。这一点,传统解释基本全错,原因也很简单,古代的经学家、现代的文学家,都不是天文学家,《七月》一诗的用历问题,「七月流火」的含义,得靠懂古代历法的专家来解释。


5、小雅·菁菁者莪

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見君子,樂且有儀。
菁菁者莪,在彼中沚。既見君子,我心則喜。
菁菁者莪,在彼中陵。既見君子,錫我百朋。
泛泛楊舟,載沉載浮。既見君子,我心則休。

这首诗历来被认为是「育才」、「教育人才」的诗。但袁梅《诗经译注》(齐鲁书社,1985)、李中华/杨合鸣《诗经主题辨析》(广西教育出版社,1989)、杨任之《诗经探源》(青岛出版社,2001)三书认为,此为情诗,其说可从。

譬如《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本诗将「淑女」换成了「君子」,全诗更像是对「君子」的爱慕,「乐且有仪」,君子仪表堂堂,心中喜悦。唯一不太好解释的是「既见君子,赐我百朋」一句。这里「君子」当指男性,《诗经》全书似乎没有用「君子」指女性的先例,那么此诗则是「女悦男」之诗,那么「赐我百朋」就是君子「赏赐」,程俊英《诗经注析》认为这是贵族赏赐给下属,颇为近理。问题是,春秋时代的贵族政治,都是以男性为中心,祭祀、宴享、赏赐,也都是以男性为中心。所以,「既见君子,赐我百朋」就有两种解释,第一是诗是「女悦男」,全诗以女性口吻来写,「赐我百朋」的意思就是「见之而喜,如得重货之多」(袁梅,《诗经译注》),但问题是,如果全诗以女性口吻来写,春秋时给女性的赏赐,直接赏赐金钱吗?女性也以收到「百朋」为喜悦吗?第二种解释,「赐我百朋」乃是赐给「贝币」,是真的赏赐,接受赏赐的乃是男性,本诗乃是男性所写,男性下属思慕贵族君子,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同性情歌?无论如何,本诗跟「教育」、「育才」是很难沾边的——如果就诗论诗的话。
「我心则喜、我心则休」,与「我心则夷、我心则降」是一样的句式,更多表明对恋人的期待、想念,见到之后的心情平复。


6、小雅·小弁

弁彼鷽斯,歸飛提提。民莫不穀,我獨於罹。何辜於天?我罪伊何?心之憂矣,雲如之何?
踧踧周道,鞫爲茂草。我心憂傷,惄焉如搗。假寐永嘆,維憂用老。心之憂矣,疢如疾首。
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屬於毛?不罹於裏?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菀彼柳斯,鳴蜩嘒嘒,有漼者淵,萑葦淠淠。譬彼舟流,不知所屆,心之憂矣,不遑假寐。
鹿斯之奔,維足伎伎。雉之朝雊,尚求其雌。譬彼壞木,疾用無枝。心之憂矣,寧莫之知?
相彼投兔,尚或先之。行有死人,尚或墐之。君子秉心,維其忍之。心之憂矣,涕既隕之。
君子信讒,如或酬之。君子不惠,不舒究之。伐木掎矣,析薪扡矣。舍彼有罪,予之佗矣。
莫高匪山,莫浚匪泉。君子無易由言,耳屬於垣。無逝我樑,無發我笱。我躬不閱,遑恤我後。

程俊英《诗经注析》弁读为pan2,马承源、程燕读为bian4。《诗经注析》等著作认为本诗是被父亲放逐的人抒发心中哀怨的诗,李中华、杨合鸣《诗经主题辨析》认为是一首弃妇诗,其言近理。「鹿斯之奔,维足伎伎」,「雉之朝雊,尚求其雌」,很明显是喻夫妇,而非父子。


7、鲁颂·駉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驈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思无疆、思马斯臧。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骓有駓、有騂有骐、以车伾伾。思无期、思马斯才。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驒有骆、有骝有雒、以车绎绎。思无斁、思马斯作。
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有駰有騢、有驔有鱼、以车祛祛。思无邪、思马斯徂。

大名鼎鼎的「思无邪」就出自这首诗。后世经学家认为《诗经》是「思无邪」,即「思想纯正、没有邪念」。但这并不是《诗经》「思无邪」本来的含义。这首《駉》,主题是咏马,「思无邪」一共是四组,分别是「思无疆」「思无期」「思无斁」「思无邪」,指马儿奔跑没有疆界、没有时间期限、不知疲倦、道路笔直没有岔路。孔子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其实是用「思无邪」的本义,即「直抒胸臆、直写衷曲」,并不是说《诗经》思想纯正、没有邪念。这种说法是从东汉末年的郑玄开始的,并且深刻影响到经学传统中的《诗经》解释。钱穆《论语新解》释「思无邪」正确,颇具只眼。详见读书札记:「思无邪」——九家《论语》对读系列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