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聊大学的那些焦虑,迷茫和疲惫

 新用户1279Y13h 2023-05-14 发布于北京
昨天聊到小红书上有同学感伤于自己和校内那几位大佬的差距,今天就看到公众号后台上有直系的21级读者留言表示虽然自己才大二,但是已经感觉非常焦虑且疲惫。
很想好好学中医,但是总被各种琐事占据了大多数的时间,感觉每天就是各种内耗,疲惫而无所得,充满了迷茫和痛苦。
看到那段留言一时思绪万千,我大二的时候也是一样面对学业充满挫败感,对未来充满焦虑,觉得自己啥都没做好,而且虽然没做出多少有成果的事情,但是每天依然是感觉非常累。
现在看到这些同学在迷茫和痛苦中好歹还一直在努力,我就觉得已经挺优秀的了。
至少比那些浑浑噩噩选择自我麻痹的人强多了。
我当时在迷茫与痛苦中因为一些事情搞得心态崩了,结果直接摆烂,天天翘课躲在宿舍打游戏,上课也时常觉得老师讲得太烂,整节课都在下面玩手机;
下课后也不去学习,东游西荡,听到有啥课余活动都去看看,但全都只是浅尝辄止,没有认真参与过;
社团方面自己就是去社团里面找人聊天吹水,基本都是在口嗨,也没有把握住多少机会;
现在回顾起来就是一段无比荒唐的时光,而且自己也老实承认,摆烂对人的影响是很长远的,心气一没了,要重新振作起来还真不是那么容易。
后来自己复盘,能够从那种摆烂状态中走出来还是离不开几位前辈的指点。
包括自己遇到了很好的老师,也认识了思想很深刻的学长。
在和他们的多次交流中他们耐心的把很多问题都帮我解释得清楚了,自己才能够比较客观的看待自己和自己,自己和他人,自己和社会的关系。
其实所有的焦虑,迷茫,痛苦,基本都是这三种关系带来的。

1
焦虑

焦虑都是来自对自己的不满意。
比如昨天聊的那个感慨自己和大佬之间差距的帖子,能够读出来作者不是在问为什么他们那么优秀,如何变得优秀,而是在问“为什么我没有那么优秀”。
所以我会想说,把成功都当成是他人的,而把是否过得充实,是否一直在保持进步当成对自己的提问。
比如我写公众号写到现在写了几百篇刚过5000关注,赶不上那些校内自媒体大佬的一半,换做别人估计也得焦虑;
但是真的认真去想,人家的公众号粉丝多,难道不是因为人家的内容对于读者有价值吗?
自己的号粉丝少,不正说明自己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么?
所以现在就能够保持心平气和,更关注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去关注自己每天学习到了什么,比起昨天是不是又进步了一些,用日拱一卒的心态来创作——哪怕今天写得很烂,没多少人看,但是比起昨天,自己今天好歹又坚持更新了一篇,好歹也是几千字;
就算写得烂,也比啥都不写强,等以后精力状态好了,没准能出个重置版,把这一篇文章写得更好,对于读者更有价值。
说起来也挺好玩的,我阅读量最高的那一篇《为啥很多中医药大学的学生即便研究生毕业,依然医术很一般》阅读量破了一万
而实际上这一篇的大部分内容跟我决定日更时的第一篇文章是差不多的,我是相当于把第一篇文章重新修订整理了一番;
而我的第一篇文章阅读量是多少呢?两百都不到。
所以在焦虑时,不要用当下的自己去和别人的高光时刻比。
更不要拿别人的成果来要求自己,觉得别人有的自己也得有;
很多东西是离不开时间的积累的。
你只能看到人家的收获,但别人付出时的辛苦,成功背后耗费的资源和难得的幸运可未必能让你看到。
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自己,相信自己坚持做正确的事情,以后的回报也不会辜负自己的努力。
我大二时焦虑的主要是自己啥也不会,啥成果都没有,我现在想想,遇到的那位前辈说自己七十多岁都还在保持学习,觉得每天都充满乐趣;
那有啥理由觉得大二的自己就啥都得会?啥成果都有?
正是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才要进大学,求名师,交益友,读好书,学知识,长本领,这样才叫真正的读了大学;
有些人大二就已经很优秀,很多成果,是因为人家本来就很牛逼。
是天赋,家庭培养,长期的良好习惯,贵人的相助等等多种因素叠加起来的高度,可不能只看到人家闪闪发光的一面,却没有看到支撑那份光芒的能量来源啊!
遇到看着别人功成名就,自己一事无成,感觉分外焦虑时
不妨问问自己,真复盘一下那个人的成功,运气占几分,实力占几分,而自己现在实力如何,当机会真的到自己面前时自己能不能把握得住?

2
迷茫

其实说句实话,很多人所谓的迷茫不过是逃避和懒惰的委婉说法。
之前就写过,大家都很迷茫,但是差距也就是在迷茫中拉大的
无论是对于中医学习迷茫,还是对于日后就业迷茫,其实都是有无数人讲过无数个攻略的。
但凡能认认真真去落实任何一个人提到的攻略,也绝对不会有太多的迷茫。
哪怕是讲中医学习这种最多人争论不休的内容,起码好好多看几本医书,多花时间在中医学习上面,找有医术的人多请教,这个总不会错吧?
但是实际情况就是,问那些说学中医很迷茫的同学,有没有看除了中医课本外的其他中医书籍超过10本,很多人都是一脸尴尬的回答说没有;
遇到有医术的老师,有没有去请教过该怎么学,该看什么书,老师提到的内容自己真的有落实吗?
就像我经常讲的那个例子,学校里面个个都会大谈重视经典啥的,可有多少人直到研究生都还是只有“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黄帝内经和伤寒论都没有完完整整看过一遍的?
而至于说对就业啥的迷茫就更简单了,问学校就业中心的老师,找他们好好约个时间做一次就业咨询,先想好自己以后要做什么,明确了方向后,人家岗位要求有哪些就一步步去落实就好;
如果不知道以后要干什么,但是确定了要考研,那就好歹背背单词,把考研科目都认真学习一番,其实认真备战考研已经足够把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的了;
我现在回想自己大二的迷茫,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懒字。
不愿意吃学习的苦,全程逃避,那可不就是啥也不会,面对考验慌得要死,不知道以后该去向何方?

3
疲惫

个人感觉,人之所以会容易感到疲惫,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在做一些自己不感兴趣但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而且这种疲惫,更多来自心理,而不是身体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很多人打游戏的时候一打几个小时,坐姿又不正确,从身体健康的角度,其实打游戏时人要接收大量的信息然后瞬时反应,需要精神高度集中,让大脑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大脑会疲劳;又长期保持一个姿势,肌肉也相当疲劳;
但是人打游戏,一打几个小时,甚至通宵达旦都是很正常的,也都是在离开游戏之后才会感觉到累,打游戏的时候完全不觉得累;
而很多人学习,明明学不到几分钟就走一下,玩玩手机,喝喝水啥的,从身体健康的角度,完全不到疲劳的程度,但是就是学一阵就感觉累得不行;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觉得学习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要让自己学习都是得调动宝贵的意志力来让自己坚持,自然就会很容易觉得累;
同时也是因为大量的精力都被耗费在很多琐事上面,所以到了要干正事时就感觉已经很累了。
所以我觉得对于很多的琐事和选择,要学会用一双10年后的眼睛来看待这些当下的选择。
多问一下自己,我做了这些事情,有利于我实现我的梦想吗?
做事情之前多给这件事情找到意义和价值,就能让自己在做事情的过程中用价值感而不是意志力来帮助自己不断做下去,而不是总想着躲避——那种疲惫的感觉,其实是你的大脑在顺应你不想做这件事情的真实想法,让你产生一种我是累了,需要休息的想法,帮助你心安理得的选择放下那件事情;
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只要你一不做那件事情,你立马就不累了;
大学期间的累还有很多是来自于精神内耗。
就是什么事情都还没干,自己就已经被脑海中想象的各种困难,以及各种杂七杂八的奇怪念头想得头昏脑涨了;
所以现在就学会了运用一个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叫减少计划法。
比如当你觉得要学习的时候,千万不要搞什么学习计划,赶紧去学。
哪怕是下午5点17分,你也可以开始学习的,不用专门等到5点半或者晚上7点;
当你觉得该好好学习中医的时候,不用制定一大堆计划,先从你觉得最值得看的书开始看起,不知道看什么书就先去咨询你心中的大佬,让他们给你推荐,然后赶快去看就是了。
最怕的就是制定了一大堆计划,然后计划赶不上变化,一看到没完成的计划就充满挫败感,接着就想东想西,进一步削弱自己的斗志。

4
总结

想了很久,还是用一位优秀同学的话作为总结和结尾
“光想不干,哪哪都是问题;边想边干,处处都是办法,”
还是祝愿大家都能在行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让每一天都过得更加充实而精彩,拥有一段让自己日后回想起来可以做到问心无愧,没有遗憾的美好奋斗经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