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河畅想曲(论坛兴衰篇)

 海上闻人 2023-05-15 发布于上海

天南地北处处论坛,如同沿海地区的条条江河,都有一种潮涨潮落的现象。一些弄潮儿,会站在河岸边观察水位时高时低,视水情变化再决定是否下水。虽然,潮汐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在一定范围内,还是可以人为调节的。如在上海的吴淞江又称苏州河口,就修筑了一道河闸,以防潮水大量涌入,水位升高漫出堤坝。

但那道闸门并不一直闭着,为控制好水流,有时全部开启,有时半开半闭。通常,河闸开启时居多,以利河水不时流动,呈现一派:“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景象。闭合时相对较少,并多见于狂风怒号,大雨倾盆,潮水大量倒灌时。大凡江水和河水,都是要双向流动的,而流水不腐也已成不变的真理。

苏州河在上海由西而东,西自淀山湖,东接黄浦江。上游来水不是很充裕,好在它是一条潮汐河。潮汐作用加上水闸升降,足以使这条常年不封冻的河道,始终保持一定水位。只要不是万吨巨轮,千吨驳船,那些小火轮、各类民船都能通行无阻。然而,这河道同那湖面,还是不可比拟,前者常曲曲弯弯,后者则辽阔无比。人们形容某人胸襟开阔,可说具有湖一般的胸怀(引申而来),没见以河面来进行比喻的。

若以垂直距离度量,人们既可以说河水浅可见底,也可以讲湖水深不可测。测量河的深度,持一根长长的标尺即可。要是测量湖的深度,根根竹竿接起来也不行。若以新华论坛比作一方湖泊,那么俱乐部就是一条河流。而这湖水和河水又是相通的!再联想到时下上海的苏州河,河水已较为清澈,早已成为一条景观河。河岸绿草如茵,绿树成荫;河中鱼儿游动,生生不息。已成为一道风景线!我想苏州河能有今天:引源头活水,两岸截污是其一。而开闸放水,关闸蓄水是其二。

一段时间以来,新华网友俱乐部萧条了,好些当年论坛上的活跃分子,渐渐失去了身影。或暂别、离去,或不即不离,纷纷以其它形式出现。如有的在论坛边驻足旁观、潜水不止,有的则相约于QQ群,重新聚合!然而,他们对于曾经与之日夜相伴的新华论坛,不会淡忘,也不会别离。一份浓浓的情、深深的意,始终萦绕在他们心间。友情是不容易割舍的!

如今,从前那些论坛上的将领,竟然也一个个寓居他乡,当起寓公来了。这也有待其中的元帅级人物能伸出手来,去拧他们的耳朵,让他们重返战地指挥所,运筹帷幄。千军万马,没人引领可不行。如果长此以往,一支原本成建制的队伍,就会分崩离析,成为散兵游勇。任其发展下去,还可能成为“无头苍蝇”。在自然界,苍蝇没了头就剩下半个身躯。拿它钓鱼,鱼儿也不会上钩。所以,昨天的将帅们,今天还得担起重任,不能眼看着部下兵员渐渐流失。

诚然,新华网友的淡出,有多种原因:一、个人对论坛的兴趣,随时日减退。二、见同一时段结识的网友,一个个都隐居山寨,亦受此感染,随之隐去。三、遇新华论坛改版,不见了熟悉的版面,不习惯变化的情形,便就此作罢。四、论坛这几个月开始审帖,见发贴显示滞后,不能与人在第一时间进行交谈,以至兴致索然。五、论坛上的帖子,目前不能长久留存。虽然,可采用另存为方式复制下来,但毕竟多了一道手续,且找不到原作出处。单就这一点,也觉得远不如其它载体!

然而,论坛自有其不可替代的一面,如便于即时交流等。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凡是人群聚集的地方,不免会有来了一拨、又去了一拨的现象,但人员一般不会枯竭。加之,常人都会有一种怀旧的情结。就像学生对于母校,游子对于家乡;对于自己的母校和故乡,都是留恋的。尤其是那些海外游子和中老年人。

现在,好些新华网友仍旧在论坛、QQ群、博客之间流动,在不时穿梭往来。只是,用于论坛的时间少了,用于投放博客的时间多了。我想:如果把论坛比作一个大世界,那博客依然是一个小天地,而QQ群则是一个中转站或连接点。既然如此,想必其中的不少人还是会:常回家看看!或许,人们在论坛上相逢,在思想交流和碰撞中,还能生出灵感、闪出火花,形成写作素材。经过加工制作,投向各路媒体。

2006-11-19(1561)

附记:此文由帖文剪辑而成,素材来自新华网友孺子拓荒主帖本人的跟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