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科逃离大陆后,在美国靠儿女接济租房度日,周总理托人邀他回国

 兰州家长 2023-05-15 发布于甘肃

1965年10月29日,台北松山机场内,数百名国民党政要聚集在此接机,其中还包括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

文章图片1

终于一架由美国飞来的飞机抵达,机舱门打开,一位饱含沧桑的老人拄着拐杖缓缓走下飞机。

看到在此等待他的众人,又联想到刚开始去美国时靠儿女接济租房度日的生活,他不禁潸然泪下。

在蒋经国的陪同下,他们一同乘车前往台北心圆饭店,参加国民党高层为他们举行的宴会。

文章图片2

饭店的人很少见到这么多的政要人物齐聚一堂,内心十分好奇这位被隆重接待的是什么人。

知道一点内情的人说道:“这位老先生名叫孙科,在美国生活了十多年,期间大陆的周总理还多次邀请他去大陆呢,结果他还是选择了来台湾”

这位名叫孙科的老人到底是什么身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顶流人物来为他接风洗尘呢?

文章图片3

结束异国生活,重做国民党“高官”

孙科其实是孙中山先生的长子,国民党战败后,由于与蒋介石意见不合,他远走美国定居。

周恩来总理写信邀请他定居大陆,然而孙科多次出于对新政权的抵制而拒绝了周总理的橄榄枝。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孙科最终还是无法忍受孤独,无法适应从“党国高官”到异国平民的巨大差别。

文章图片4

经过十多年在美国的生活,尽管已年过古稀,他回到了台湾,并再次担任了蒋介石政府的高级官员。

尽管蒋孙两人互相看不惯对方的为人处世,但在政治立场方面,他们都一心支持国民党。

孙科在美国基本上与政治脱节,不再关注大陆事务,也没有发表过激言论。

然而,回到台湾后,为了迎合政治需要,他多次公开演讲,表达对蒋介石的政治立场的支持。

文章图片5

孙科明白只有通过大力抹黑大陆,才能真正融入现在的国民党,洗清自己对国民党的“不忠”之嫌,才能表示自己与国民党始终紧密相连的心迹。

孙科这番“表演”终于赢得了蒋介石的青睐。不久之后,孙科被提名为“考试院”院长,并兼任台湾当局领导人办公室的高级顾问。

但是他年纪已大,精力不足,加上自己博览群书,所以更多的精力倾注于“考试院”院长的工作上。

文章图片6

孙科从小就热爱阅读,这份工作使得他回归到最适合他的生活状态,每天空闲时都会去图书馆看书,偶尔发表一些与教育方面相关的看法。

好景不长,1973年8月26日,在家中休息的孙科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脏衰竭,被送进了医院。

经过10多天的治疗后,孙科的病情略见好转。此时他躺在病床上,往事一幕幕浮现在他脑海。

文章图片7

在父亲孙中山庇佑下,孙科辉煌的前半生

1891年的10月,广东省的一个小村庄内,一名男婴呱呱落地。这个男婴是孙中山的长子,他取名为孙科,孙科的出生使孙中山非常高兴。

孙中山本身就是一个博学多才的人,他的儿子自然也不会差到哪里。

孙科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阅读各种西方名著,对西方文化的了解甚至超过了对中国历史的了解。

由于刻苦努力加上有点天赋在身上,他在学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中学毕业后,孙科顺利进入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

文章图片8

他先在此取得了学士学位,随后又前往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最终坚持取得了博士学位。

1919年孙科回国,在孙中山身边做事。相处过程中,孙中山发现孙科久居海外,对中国的情况很不了解。

正好在这个时候,廖仲恺和胡汉民提出,可以让孙科担任广州市市长以增加阅历。然而,孙中山因为认为儿子缺乏经验,无法胜任高位职务,于是拒绝了这个提议。

文章图片9

然而,在许多国民党元老的大力支持下,孙科最终还是成功当选为广州市市长。

对于孙科来说,这是他期盼已久的独当一面的机会,他渴望重新整顿广州市,实现他的报复。

孙科将自己毕生所学和经验都投入到治理广州之中。

他充满热情地致力于改造这座原本默默无闻的古城,希望为其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展现广州前所未有的潜能。

文章图片10

尽管孙科具备丰富的才干和超凡的治理能力,但他所有的知识都来自于书本上,没有深入基层的经历,这导致他无法忍受艰苦的环境和做事缺乏耐力。

有一次,孙中山让孙科负责筹措军饷,用于集结军队和我党一起攻打广州的军阀陈炯明。

然而,孙科以自己从未有过相关经验,不知道应该如何筹措为由,匆匆打发了孙中山派来的胡汉民,拒绝了此次任务。

文章图片11

胡汉民见他如此无礼且做事没有担当,毫不客气地将孙科的话逐字逐句地转述给孙中山。

孙中山听后大怒,急忙把孙科喊来。要知道胡汉民可不是普通的传话人,他是指挥数千军队的大元帅。

孙科不分青红皂白地如此随意地对待胡汉民,激起了孙中山的怒火。

孙科踏入办公室后,孙中山突然抓起旁边的手枪,打算教训孙科一番。胡汉民简装,赶忙劝阻他,孙中山的怒气才渐渐平息。

文章图片12

这个事件从侧面展示了孙科内心深处骄纵的少爷脾气。这也为他后来立场不坚定,做事左右摇摆,飘零不得志的后半生埋下了伏笔。

失去父亲庇护,风雨飘零的后半生

1925年,孙中山因癌症去世。孙科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很高,很有希望成为国民党的新领导,但是蒋介石依靠阴谋和算计逐渐获得得了在国民党内的统治地位。

尽管孙科对蒋介石的专制作风感到不满,与蒋介石有着一些明面上的分歧,但两人在表面上仍是朋友关系。

文章图片13

国民党治下地区的经济秩序出现了瓦解,经济改革彻底宣告失败。并且随着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不断失利,党内的内部矛盾开始显现。

眼光敏锐的孙科认为必须与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否则国民党将难以保持下去。他立即与国民党内其他主和派联系,与他们交换了意见。

主和派的成员提出,蒋介石已独揽大权好多年,党内许多良好的制度都因他的专制而受损。现在形势变化,他们能做的首先是从党内权力体系上进行改变。

文章图片14

蒋介石得知了他们密谋之事,愤怒异常,可是他无能为力。

国民党的连续失败让蒋介石倍感沮丧和困惑。他曾经信心满满地指挥着国民党军队,但现在却陷入了窘境。他深知,国民党内部的不满和反对是不可忽视的。

最终,蒋介石不得不做出妥协,将一部分与共产党谈判相关的任务交给了孙科。

这使得孙科获得了组建内阁的权力,但是这点权力实在微乎其微,他在实际工作中仍然面临许多困难。不能大展报复。

文章图片15

1948年,国民党在南京召开了第一届国民大会,开始进行总统和副总统的选举。

蒋介石认为总统职位对他来说易如反掌,可是他毫不知足,还想掌控副总统选举的结果。

因为与他对立的李宗仁表现出异常积极的竞选势头,并且想让他当副总统的呼声很高,这是蒋介石非常不能接受的结果。

因此,蒋介石找来孙科,提出让他竞选副总统,并且承诺有自己大力的推荐,他一定能够当选。但是当两人以为胜券在握时,孙科意外地落选了。

文章图片16

蒋介石是一个擅长内斗、对外战斗力不足的人,在下野之后,仍凭借手中的军队保留着国民政府大部分的实力和人脉。

孙科虽然享有声望和人脉,但手握无实权,即使有蒋介石的助力也无济于事。

之前两人曾多次发生冲突,此次终于因共同的利益而携手向前,然而孙科却没有成功当选,这使得两人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了

竞选副总统失败后,蒋介石仍希望孙科能够与他合作,然而孙科直言国民政府政权的失败完全是蒋介石一人造成的,因此他不愿意与蒋介石再度联手。

文章图片17

蒋介石非常愤怒,因为孙科此举将他置于历史罪人的地位,蒋孙二人的关系彻底恶化了。

随后,蒋介石无法抵挡共产党的攻势,国军战败后,只得灰溜溜地逃到台湾。这样一来,孙科和其他国民党成员一样,再次面临着何去何从的选择。

当时蒋介石一直在极力邀请孙科前往台湾,然而孙科迟迟没有动身。1949年3月,孙科决定先去香港待一段时间,观望一下形势。

文章图片18

他在香港停留的时间不长,期间因为许多同行向他寻求“救济”,这让他感到厌烦,因此选择了远赴海外。

次年秋天,孙科携夫人到达了法国巴黎后,在位于巴黎郊外的前驻苏大使傅秉常的别墅里临时居住,那一年,孙科已经60岁了。

一开始孙科在海外的生活相当舒适,在巴黎住下后,除了养病外,他经常游览欧洲各国。

先后去过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地。在巴黎居住了两年后,孙科决定前往美国。

文章图片19

1952年7月,孙科的夫人先行离开欧洲前往美国,而孙科则在12月下旬才到达。此时,他们的财富已经所剩无几,只能寄居在长女孙穗英的家中。

刚到美国时,孙科的失眠症和高血压复发,十二指肠溃疡也变得日益严重,他无法食用面包、米饭和水果,每天只能喝一点脱脂牛奶。

在美国的十多年里,孙科基本上不涉足政治。他疏远了城市生活,过着隐居的简朴生活,与国民党驻美机构也没有任何联系。

文章图片20

尽管生活过得清贫,但他有子女悉心的照料,每天读书、看报,偶尔去周围的小镇上散心,倒也算是安宁自在。

1961年10月20日是孙科的七十岁寿辰,旅居美国的人士在美国比克镇为孙科举办了一次规模盛大的祝寿活动。

出于对孙中山先生的崇敬以及与孙科、陈淑英夫妇的旧谊,一直深居简出的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于凤至也从旧金山乘车前往祝寿。

文章图片21

谁知正值为孙科庆寿之际,台湾方面派出说客来美国,劝说孙科前往台湾。在场的人都以为孙科会拒绝,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他竟然同意了。

1965年,孙科返台受聘为“总统府资政”。次年9月,面对孙科思考已久,希望有所作为的心情。

蒋介石考虑到蒋经国已在台湾党政军方站稳了脚跟,而让孙科出山可以增加国民党名义上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文章图片22

何况孙科已将近八十岁,时日无多。因此,他提议孙科担任“考试院”院长。

斯人已逝明是非功过留与后人评说

直到1973年,孙科正式在台北病逝,他的葬礼也由蒋氏父子全权负责完成。毕竟他是国父之子。

蒋介石自然希望通过这个名号来粉饰和美化他,这场豪华而庄重的葬礼就像是对孙科生前表面上光辉的完美呈现。

也正是因为他是国父之子,他的所作所为也难免被人评说。很多人认为,与他的父亲孙中山相比,孙科算不上有所成就,甚至可以说平庸。

文章图片23

回顾他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担任广州市长已经是他一生中的巅峰时刻了。

他在行政院组建内阁时,提出的各种制度和措施无法满足当时中国的需求,他过于理想化地模仿欧美国家。

他无法改变社会现状,也无法满足国家建设的要求,甚至在国民党内部的权力斗争中多次落败。随后,他在做出选择时陷入重重矛盾,左右摇摆,毫无立场。

孙科长时间居高位却无实际权力,尽管内心充满才华,却无法施展。也许是时运不济,也许是他自身难以胜任。

文章图片24

作为后来人,我们可以从孙科的经历中汲取教训。我们需要审慎思考并理解历史背景下的各种限制和局限。

尊重他的努力和奉献,同时也要以他的经验为鉴,不断追求更好的发展道路。通过对历史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塑造未来。

一个人的出身并不代表一切,后天的努力和选择更加能够左右一个人的一生。

文章图片2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