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衄血是何故 有一些少女,每当月经来潮前的一二天或正值行经期间,出现流鼻血,并伴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地发作,导致经量减少或月经不行,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倒经”或“逆经”,医学上称其为“代偿性月经”。 倒经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究其原因,主要与精神因素及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偏多有关。雌激素偏高的结果,可促使毛细血管脆性增强。由于鼻粘膜中毛细血管分布甚密,而有些人的鼻粘膜对雌激素的反应又比较敏感,所以在月经期,往往随雌激素的增多而产生血管增生、肿胀、充血、破裂、出血。还有的人认为,女性体内某些部位的粘膜,如鼻粘膜、肠粘膜等,可具有子宫内膜的特点,它们在雌激素的作用下,会产生与子宫内膜相似的周期性出血现象。有时鼻腔的血倒流入口腔,还会引起吐血。祖国医学认为,倒经主要是由肝经郁火或肺肾阴虚,致血热气逆,经血不循常道而妄行。 治疗倒经一般主张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当鼻子大量出血时,先采取简易的局部止血法:①冷敷法:让病人坐在凳子上,头向后仰,用冷水毛巾敷前额部,并用干净棉花浸冷水贴敷鼻梁骨上,上齐左右眼,下齐鼻尖;②压迫止血法:用手指分别按压两侧“迎春”穴(鼻翼旁开0.3厘米凹陷处)。可配合大蒜捣泥敷足心(涌泉穴),左鼻出血,敷右足心;右鼻出血,敷左足心;以加强止血效果。或用棉花浸醋或三七粉塞鼻;③将与鼻孔相反方向的手臂举高;④右鼻出血可向左耳内吹气;左鼻出血,向右耳内吹气;⑤白蒡根60克,脱力草30克;或小蓟60克,黄芩炭15克,煎汤饮服。也可用鲜生地60克,鲜藕两大节,同捣汁冷服。 以上是为“急则治标”法。一般经过上述处理后,是可以止血的。所以,发生鼻出血时,千万不要慌张。有些人出血量本来不多,但却往往因为惊慌失措、精神紧张,而导致出血量的增多。如果出血严重,经过简易止血法处理后仍不能止血的话,则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 至于治本,关键在于引血归经,应本着“热者清之”、“逆者平之”的原则,以疏肝清热、降逆止血或滋阴润肺、清热凉血为主。切不可滥用苦寒攻伐之品,以重伤其阴。常用方剂有:①清肝引经汤:当归10克,白芍9克,生地15克,丹皮6克,栀子9克,黄芩9克,川楝9克,茜草9克,白蒡根15克,牛膝9克,甘草5克,水煎服;②顺经汤加牛膝:当归9克,熟地12克,沙参9克,白芍10克,黑荆芥9克,茯苓12克,丹皮6克,牛膝9克,水煎服。便秘者加生大黄12克;身体虚弱者加女贞子、旱莲草、党参各12克;③归脾汤:党参12克,黄芪12克,云苓12克,白术10克,枣仁6克,当归10克,远志6克,甘草5克,木香6克,桂圆肉9克,红枣7枚,生姜3片,水煎分3次服。 以上方药可在月经前7~10天服用。一般服后都能取得一定的疗效。当然,对于反复鼻衄的人,则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以便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总之,倒经并不是什么严重的疾病,如果症状轻微,一般是无须治疗的。即使衄血量较多的人,只要能保持开朗、乐观的精神状态,并配合积极的治疗,也是完全可以治愈的,而且对健康和日后的生育也不会有什么影响。所以,大可不必为此而产生思想负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