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海澄老中医高血压病辨治经验

 新宇医馆 2023-05-15 发布于吉林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石氏衷认为高血压病属于中医“脉痹”范畴。临床从瘀证治,常获奇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1、疏肝理气,和血解痉降压
肝藏血,主疏泄,畅气机,为风木之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辨证奇闻》云:“肝气应脑”长期精神紧张,情志不舒、久郁、恼怒则伤肝,肝伤则木失条达,疏泄失常,气血失和,血行失序,脑失所养,头晕头痛,常因烦劳或恼怒而加剧,兼见失眠多梦,急躁不安。治宜疏肝理气,和血解痉,佐以安神定志。
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地龙、丹参、当归、酸枣仁、白芍。若肝郁化火,则兼见面红目赤,舌红苔黄,脉弦数者加夏枯草、黄芩清泻肝火;肝气横逆犯脾,脾失健运,兼见腹胀满、纳差、便溏者加茯苓、白术、薄荷。
案例:男,54岁,诉头痛头晕,反复发作15年,加重25天。常因工作紧张,情绪激动加重,经西医诊断为高血压病(I期),先后服降压胶囊、天麻钩滕饮、镇肝熄风汤,血压有所下降,但症状未见减轻,伴失眠多梦,胸闷,口苦口干,舌暗,苔薄黄,脉弦数。
证属肝郁化火,气病及血。治以疏肝理气,和血解痉,安神定志为法。
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陈皮、枳壳、香附、川芎、薄荷、黄芩、当归各10g,丹参15g,地龙8g酸枣仁12g,甘草5g,水煎分两次服,日1剂。服5剂,症状减轻。守方加减续进20剂,症状平伏。
2、健脾化痰,降浊活血降压
脾胃属土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脾主运化、升清胃,主受纳、降浊。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脑为清阳之府,气血之总汇。长期嗜洒,过食肥甘厚味,则损伤脾胃,运化失司,升降失常,清阳不升,浊气不降,痰浊内生,脂质沉积,壅阻血脉,血脉不利,脑失所养,则头痛头晕,困倦嗜睡,兼见形体肥胖。治宜健脾化痰,降浊活血。
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黄芪、山楂、鸡内金、荷叶、大黄、丹参、地龙。若痰浊内阻日久,蕴而化热,症兼便秘,口干苦,苔黄腻,脉滑数或弦数者加竹沥、胆南星、苍术。
案例:女,61岁,患高血压病20年,头晕头痛反复发作,加重3月,胸脘满闷,神疲乏力。先后经中西医诊治,未见明显效果。舌胖,苔白腻
舌底脉络紫暗迂曲,脉弦。证属脾虚生痰,痰湿壅盛。治以健脾益气,化痰活血为法。
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黄芪30g,丹参、山楂、鸡内金各15g,白术、天麻、陈皮、荷叶、地龙各10g,大黄12g,蔓荆子8g,甘草5g。水煎分两次服,每日1剂。服5剂,症有减轻。守方加减,续进30剂,症状平伏。
3、补肾活血,利水降压
肾为水脏,主水,藏精,生髓,脑为髓海。若先天不足,年老体衰,或
七情房室劳损,导致肾虚,一则髓海失充,脑神经功能失调。二则水液代谢失司,潴留体内,充溢脉道,留而不去,血脉不利。从而血压升高,头痛头晕,耳鸣,腰膝乏力。治宜补肾活血,利水降压。
方用济生肾气丸加地龙、丹参、泽兰、益母草、猪苓。偏阴虚兼见手足心热,面色潮红,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则去附子、肉桂,加桑棋、首乌、枸杞。偏阳虚者则形寒肢冷明显,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或沉迟,加巴戟天、锁阳、枸杞。
案例:男,71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头痛头晕,反复发作,加重5月,曾服中西降压药无效。伴耳鸣,神疲乏力,失眠易惊,形寒肢冷,面目轻度浮肿。舌暗,苔白,脉沉细。证属肾阳亏虚水停血瘀。治官补肾活血.利水降压。
方用济生肾气丸加味:附子、茯苓、淮山、枸杞各15g,熟地30g,山萸肉、泽泻各12g,巴戟天、锁阳、丹皮、地龙、泽兰、益母草、车前子、川牛膝、猪苓各10g,丹参20g,水煎分两次服,每日1剂。服5剂,面目浮肿消退,他症亦减轻。守方续进35剂,症状平伏。
4、益气养阴,活血降压
高血压病晚期出现气阴两虚证候,头痛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神疲乏力,气短,动则尤甚,失眠健忘,心悸怔忡,自汗盗汗,纳差,腰痛,舌暗,舌底脉络紫暗迂曲,脉细弱。治宜益气养阴,活血降压。方用生脉散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气虚明显者加淮山、白术、茯苓。阴虚较著者加玉竹、首乌、石斛、枸杞、桑棋、沙参心悸明显者加远志、酸枣仁、柏子仁;腰痛、乏力明显者加杜仲、桑寄生、枸杞。
案例:男,65岁,有高血压病史15年,头痛头晕,反复发作,加重4月。伴神疲乏力,易出汗,动则尤甚,手足心热、耳鸣、心悸、腰膝酸软、指端麻木。服降压西药及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血压有所下降,但症状反剧。舌红少津,苔薄黄,舌底脉络紫暗迂曲,脉细弱数。证属气阴两虚夹瘀,治以益气养阴,活血降压。
方用生脉散合补阳还五汤加减:人参6g,黄芪30g,茯苓、麦冬、五味子、当归、枸杞、桃仁、首乌、桑椹、沙参、丹参、石斛各15g,远志、酸枣仁、柏子仁各10g,丹参20g,红花8g,地龙、川芎、赤芍各12g。水煎,分两次服,每日1剂。服5剂症状减轻。
讨论:中医认为,脑为清窍,气血调和,才能保证脑有所养,脑神主事有序,血压稳定,人体健康。石氏认为中医治疗本病不能单纯降压,冒然重用潜降之品,就会阻遏气血上升之机,导致清阳上升,脑失所养,形成恶性循环。而应当从根本上消除病因,调和气血,改善血液循环入手,恢复脑神经正常功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作用,使血压恢复正常并趋于稳定。现代研究表明,理气、化痰、利水、活血类中药具有解除动脉痉挛,调整神经功能,消除脂质沉积,减轻水钠潴留,改善血液循环等作用。补益药可以改善神经营养,调整内分泌功能,有些药如黄芪、杜仲、首乌之类还有降压的作用,合理应用有利于改善、控制、稳定血压,收到较好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