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宗岳拳论最佳金句,颠覆所有人的太极观!字字千金,直指太极真传!

 tjboyue 2023-05-15 发布于四川

 文/马可中国

图片

《十三势行功歌诀》,是一代宗师王宗岳继《太极拳论》后,专门来解释十三势练法的。“行功”就是练拳,《十三势行功歌诀》就是指导十三势练习的实用口诀。

王宗岳(太极拳传人) - 百度百科:生卒:1535年-1606年。主要成就:所著《太极拳谱》中之《太极拳论》,被视为太极拳经典理论。明朝万历人,内家拳名家。精通拳法、剑法、枪法,研究数十年,颇有心得。

《十三势行功歌诀》仅仅10句话,140字,虽然没有生僻字,但言简意深。《十三势行功歌诀》问世400年来,各种解读往往是望文生义,越解释越不好懂。

《十三势行功歌诀》中提纲挈领的最佳金句,更是无人能解释了。这个最佳金句就是: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地球上出现了一批从

打坐站桩开始研究太极拳的人

入门引路须口授,不得真传莫强求!

“入门引路须口授”是说太极拳的入门,需要老师亲口传授。太极拳入门和求人领路(引路)一样,都需要认真听领路(引路)人的话——这话不难懂吧?

恰恰几乎所有太极拳爱好者,都卡在这里了!

我们学太极拳的时候,几乎都是只学了个架子,然后就埋头苦练,几乎没有人深究拳架里到底有什么?究其根本原因,我们学太极拳入门时,没有得到那个入门口授!

或者说,我们得到了口授,但我们得到的口授只是脚往哪里迈,手往哪里搁,都不知道手脚为什么那样动!

马可同学从2014年起,开启五年太极寻根之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懂拳架的太极老师,来指导自己的拳架。很快两年时间就过去了,仍然没找到懂拳架的老师。

后来,马可同学突发奇想:为什么不向多位太极老师请教同一套拳?

这个办法果然有效!马可同学从7位老师对拳架的不同认知中,终于发现一条主线,那就是太极拳的每一动,都蕴含着四两拨千斤的太极劲!马可同学因此看到了一线曙光。

不过,直到太极寻根之旅即将结束,马可同学才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这个秘密就是:尽管太极大师众多,但能把太极拳架里的太极劲全面演示出来的大师,只有区区两位(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请加本文作者的微信:marcopolo1963)。

为什么太极大师代不数人?原因之一就是懂拳架的老师,基本没有了!

寻根之旅途中,马可同学曾在一个小店看到一张太极拳拆拳讲架的VCD,立即如获至宝,果断买下。这张VCD果然不错,老师把太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说得头头是道。

看了很久,马可同学又蒙圈了:这位老师满脑子外家拳思维,讲的是太极拳招式,演示的却是外家拳用法,几乎和太极拳八竿子也打不着。

若干年后,马可同学在近乎绝望之余,终于遇到一位太极明师,直接向这位打人如走路的老师学习太极打手心法。

闲暇之余,马可同学向老师请教了几个太极动作的技击含义。然后举一反三,终于推演出了太极拳拳架里的秘密。

之后的日子里,马可同学一边练拳,一边免费带新人,以期教学相长。一天,一位资深太极爱好者慕名而来,也要加入马可同学的太极小组。

马可同学让他先练一遍他的拳看看。意外的一幕出现了:这位太极爱好者练的拳,几乎每一个动作都是对的,都能发出马可同学苦苦以求的太极劲。问题是,他本人并不知道呢!

也就是说,这位拳友和很多人一样,因为师门传承的拳架是对的,无意中练对了,但他本人也不知道怎么用!我告诉这位拳友他的拳架是对的,不需要跟我学。之后,他就没有再来。

谁来帮他捅破这张窗户纸呢?

其实,拳架里的心法并不复杂
听到就是,简单照做,就这样了!

当你看到这里时,我们真诚地希望你关注《太极心法》公众号!更多关于《极禅自然练功法》的资讯,有更多禅友的实修体悟!

再看后半句:功夫无息法自修。

哇,功夫无息法自修这句话太棒了,直接把太极真相说破了!

1988年秋,马可同学在修行启蒙老师口中,首次听到了“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这句话。

当时似乎懂了,又似乎不懂。

结合自己多年的体悟,创立《极禅自然练功法》之后,才结合自己的体悟,对功夫无息法自修有了深刻的理解。

功夫无息法自修这句话,具体有两层意思:一,功夫是自动修的;二,功夫是自然修的。修行是自动、自然修的,太极拳功夫也是自动修的,自然修的!

需要说明的是,此功夫非彼功夫。太极拳的功夫,不是我们理解的那个功夫。

太极拳功夫自然法,无为法,不是有为练的,而是在不知不觉中自然增长的!

你看懂了吗?太极拳是不需要苦练的,甚至不一定需要天天练呢!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玄?其实很简单!太极拳和所有武术,都是不一样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

一般的武术,几乎都是为学日益,而太极拳等内家拳,则是为道日损;一般的武术,几乎都是要追求更强大,是以有力打无力,太极拳等内家拳,则是要把身体松下来,以无力打有力!

无力打有力,四两拨千斤,一直是很难被大众接受的太极拳理。现在接受这两个观点的人多了,但也往往有所保留。比如四两拨千斤,也需要千斤力作保证的说法,就是二百五论调。

马可同学五年太极寻根之旅,意外地发现有两个太极拳门派都坚守在太极拳的那一点真上,他们都在研究用意不用力的那个太极劲。一个门派干脆放下拳架,不练拳了。另一个门派弟子们谈得最多的,也不是拳架,而是打坐站桩!

不过,这两个门派,都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不和门外的人推手了,当然也就不参加推手比赛了。

你看懂了吗?如果从正确的打坐站桩开始学太极拳,学的又是得到心法口授的拳架和推手,会不会更好?

如果我们天天研究拳架里有什么
这是不是就是功夫无息法自修的开始呢?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功夫无息法自修”,到底怎样来修呢?一代宗师王宗岳在“功夫无息法自修”这句话后面,立即做了专门的解释。这就是“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太极拳不过体用二字,体用就是太极拳的全部。一代宗师杨澄甫留下的太极专著,就叫《太极拳体用全书》。

什么是体用呢?体用的体,指的是身体,指的就是修体;体用的用,指的是用法,具体就是应用的手法。

“意气君来骨肉臣”,意思是说练太极是以练意气为主(为君),练骨肉是次要(为臣)的。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这句话虽然字数不多,但直接说破太极功夫进阶的核心和灵魂。这就是:太极拳练身体和用法的出发点,是以练意气为主,以练骨肉为辅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现在的太极拳练习,彻底本末倒置了!

我们今天的太极拳,都是各种练,几乎都是在练骨肉。而比这个更重要的意气,则几乎没人懂了!

一句话说到底:太极拳就是练意气!离开意气,无功可练!但是,这个意和这个气,需要仔细思量,不可误读。

这个意,就是心意;心意,就是心法;心法就是心里的想法。这个想法,就是练拳和推手的想法。离开这些想法去练拳,不但是本末倒置,而且直接舍本逐末了!

这个气,是先天元气,是练气之法。太极拳来自道家。这里说的先天元气,不是后天气血的气,而是通过正确打坐站桩增加的先天元气!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不能增加先天元气的功法,都是瞎折腾,都是到老一场空。这就是为什么太极大师身体并不好,甚至好多人英年早逝!

太极拳是通过修意来增加先天元气来修自己的身体,通过修意来练习拳法和推手心法。增加先天元气的练法是修心意,打拳和推手的具体练法还是修心意!

一代宗师王培生一句话就说透了:

真太极,全凭心意用功夫!

说来说去,又回到了第一句话:入门引路须口授!

得到修体的口授,身体立即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得到拳架和推手心法,太极拳立即就登堂入室!

说来说去,又回到了第一句话:入门引路须口授!

问题是,这个口授,太简单了!不立志研究太极真相,不走过很多弯路,就会“下士闻道大笑之”!

原因更简单:不笑不足以为道!

《极手道》——一个全新的公众号!我们试图追寻张三丰的足迹,打开从修行(打坐站桩)到太极拳的通路,还原太极拳的全部真相!

为什么王宗岳拳论金句不好懂?

王宗岳拳论金句是顶级太极高手的体悟,靠字面理解,就大错特错了。如果没有太极拳的体用体悟在身,就只能是瞎猜了!

我们都知道太极拳是张三丰创编的,而王宗岳的老师,正是张三丰四大弟子之一的刘古泉。王宗岳学到的太极拳,就是张三丰为久坐的道士活动筋骨而创编的太极十三势。

你看懂了吗?太极十三势的基础,当然就是道家的打坐站桩修身功法。没有道家的打坐站桩修身基础,太极拳的体悟是无法理解的。

三十年来,功夫无息法自修这句话,一直在马可同学的脑海里起伏跌宕,让自己难以释怀。从修行到太极拳一路走来,才发现功夫无息法自修用在修行和太极拳,都是再恰当不过了。

2019年10月,马可同学结合老师的指点和自己的多年体悟,创编了从自然打坐站桩为入门的《极禅自然练功法》,很快带领一批学员进入自然练功频道——不练功,而让自然练自己。原来“功夫无息法自修”,真实不虚!

与此同时,我们在证明一件重要的事:修行是修体,练太极首先也是修体。修行是修心法,练太极也是修心法。而修行修的心法,则是太极拳心法的源头和根基!

2021年极禅两周年庆(成都)活动期间,马可同学带领喜欢太极拳的禅友试了试太极起势,结果大家一试就有。特定条件下的起势,大家仅用三天,就可以运用自如了。

不过,三天学会起势的背后,却是半年到一年的自然打坐站桩修身努力!学极禅带来的苦与乐,只有自己知道!

2022年4月,马可同学创立《极手道》——带领更多认可正确的打坐站桩是太极拳真正的基本功的太极爱好者,一起来专心研究太极拳拳架心法和推手心法,并期待通过这个途径,把从修行到太极拳的通路彻底打通!

从修行到太极拳(内家拳),苦练几乎都是死路一条!为什么不试试大道至简的“功夫无息法自修”呢?

学习过《极禅自然练功法》之后

再学太极拳就快了,甚至可以自学呢!

附录:王宗岳十三势行功歌诀原文

十三总势莫轻识,命意源头在腰隙;

变转虚实须留意,气遍周身不稍滞。

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

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工夫。

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仔细留心向推求,屈伸开合听自由;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

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歌兮歌兮百四十,字字真切义无疑;

若不向此推求去,枉费工夫贻叹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