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笔法是否失传,孙晓云主席谈“拨灯法”技巧

 木易斋 2023-05-15 发布于浙江

王羲之的笔法是否失传,拨灯法各家解释纷乱,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传王羲之有一套笔法,谓之拨灯法也。传至张旭,形成完善的技法系统。但是,自王羲之开始,就没有教授过外姓弟子,到张旭那里更是技术保密,所以他的笔法,会用的当时也就几个人,没有普及开。

《王侍中书决》有云:“首务执笔,中控前冲,拇左食右,名禁后从”,名禁是指无名指和小指。这样执笔四面平稳,笔也稳固。

另手指关节有大小,手指长短粗细各不同,指尖有尖也有圆,十个人中每人手各不同,全靠体会理解。

图片

孙晓云主席认为“拨镫”极其形象

顾名思义,古来皆然。

“镫”,马镫也。古语中,“镫”又同“灯”。

“拨”,是一种反复来回的动作。

“拨镫”,笔杆为马,拇指为左镫,其余四指为右镫。当时古人将控制马头的缰绳系于左右两脚镫,腾出两手拿武器,两脚前后左右“拨”动起来,必令马纵横进退,悉听指挥。

拨镫”,“镫”作“灯”,笔杆为灯心,拇指、食指与中指“拨”起来,亦令灯心转动。

无论哪种“拨镫”,其大拇指与其余四指须来回捻动,结果无疑要使笔杆转动。

图片

倒是正巧暗合了古人的转笔之说。从有书论记载的汉代到清代,历史行进了两千年,古人有关转笔的论述举目皆是,可谓是一脉相承,在此随手录几则:

东汉蔡邕《九势》中,一势为“结字”,二势即“转笔”。

唐卢携《临池诀》言,“凡用笔”,皆“令转动自如”。

宋苏轼《论书》曰:“欧阳文忠公谓余,当使指运而腕不知,此语最妙。”

图片

元陈绎曾《翰林要诀》有用笔要“圆活易转动也”。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总结:“转、束二字,书家妙诀也。”

清宋曹《书法约言》开卷首句便是:“学书之法,在乎一心,心能转腕,手能转笔。”

不试不知道,转与不转如此大相径庭!翻出古时的象形文字以及早期的篆籀,再看一看,再临一临,我顿时恍然大悟:那些左右圆滑呈扭曲状的笔画,正是左右转笔所致!我试了又试,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般。

图片

原来,“拨镫法”是一种用右手有规律地来回转动笔杆的用笔方法。五指并用、“双苞”的执笔法是针对、适合于此种用笔法的。在转笔时,此种执笔法最方便、最稳当、最能控制笔画。

图片

我又转念想起古人形容笔法的“担夫与公主争道”、“鹅划水”等,过去百思不得其解,不知所云。于今遂见“谜底”:“道”、“鹅”正是笔杆,“担夫与公主”、“鹅掌”正是笔两侧的拇指与其余指,“争”、“划”正是两侧手指的来回捻转。这与“拨镫”如出一辙。

图片

孙晓云,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省文联副主席,江苏省美术馆名誉馆长,南京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共十七、十八、十九大代表。

我是四海易术,每天分享一点书法小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