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惊恐障碍是怎样形成的?

 长沙7喜 2023-05-16 发布于湖南

1 惊恐发作是躯体的“虚假警报”

惊恐发作虽然让人不安,但它其实没有想象那么危险。惊恐其实是恐惧情绪的一种形式,它是个体在应激状态下的一种自然的身体反应。当个体遭遇危险的时候,惊恐或恐惧情绪激活躯体交感神经系统,调动身体能量加以应对,在这种情况下个体比较典型的反应就是“战斗/逃跑反应”。

自然发作的惊恐反应是真实危险的体现,比如你遭遇老虎或强盗时候体验到的恐惧反应就是如此。在某些时候没有真实的危险也有可能触发惊恐反应,这时候的惊恐反应就属于“虚假警报”了。就像我们房间中的烟雾报警器一样,房间中有烟雾时候会报警,有些时候没有烟雾,可能会因为房间振动或者水蒸气或者探测器故障而启动报警。这时候并没有真实着火的危险,但报警器却发出警报,激活了我们的应激系统。

通常情况下,患者首次的惊恐发作往往是偶然的,可能是生活压力大,也可能是身体状态不佳。在偶然情况下,躯体的交感神经系统为“误操作”而被启动,发出了虚假的警报,个体便经历了首次的惊恐发作。很多研究者已经发现,有70%以上的惊恐障碍患者的首次惊恐发作是他们处于生活压力比较大的时期。

比如我们的君和先生,他的首次惊恐发作是在开车回老家看望生病父亲的高速路上,在这段时间,由于面临上级单位来学校检查,单位工作压力非常大,又听闻父亲病重,心理非常着急,忙完单位工作后匆匆忙忙往老家赶,一路奔波自然十分辛苦,身心都处于脆弱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身体发出“虚假警报”引发惊恐就是非常自然的了。


2 威胁性认知是惊恐障碍的中介因素

一旦个体把惊恐发作视为某种危险的信号,惊恐发作就更有可能发生。

个体经历惊恐发作并把惊恐发作视为危险信号以后,就会警惕再次惊恐发作。他们会选择性关注自己的躯体变化,心率改变、呼吸改变、头晕等状况的出现。在首次惊恐发作之前,他们对这些状况并不太在意,至少没有认为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自从首次惊恐发作之后,个体就有可能非常关注这样生理状态变化。

惊恐障碍患者特别关注这些生理状态变化是因为内在的威胁性认知。他们把惊恐发作视为某种危险或危险。他们往往把惊恐发作视为某种躯体疾病的征兆,比如自己可能患上了心脏病、中风等病,为此常常去医院检查;他们也可能害怕自己会发疯,或者失去控制,或者得精神分裂症,或者精神崩溃等等。

当患者出现明显的生理状态改变的时候,患者的威胁性认知被激活,他们就会在头脑中速想象最糟糕的情形和结果,这些认知或画面便会迅速激活恐惧反应,从而导致惊恐发作。换句话说,如果出现明显生理状态改变的时候,不认为这是危险的或糟糕的,这样的生理改变是不会发展成为惊恐发作的。

根据君和先生报告,他的惊恐发作往往出现在自己意识到心跳加快和手脚发抖情况下启动的,当他意识到心跳加快或手脚发抖的时候,就会想象到自己惊恐发作的场面:自己被僵住了,手脚都不能动弹,摔倒在地上。


3 惊恐发作也可以是内感受条件反射

从经典条件反射的观点看,患者内在的生理状态改变,在经历多次惊恐发作之后就可能形成条件反射,即内在生理状态改变与惊恐发作或焦虑形成条件联系。只要出现早期的生理状态改变,如心率加快,手脚颤抖,头晕等惊恐发作早期症状,便会引发严重地惊恐发作或焦虑情绪反应。

按照经典条件反射观点条件联系需要多次重复,但在有些情况下只需一次就足以形成条件联系,特别是那些产生危险后果的情境就容易一次形成条件联系,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这个道理。如果患者具有性核心信念和负面的童年经验影响,一次惊恐发作也足以形成这样的条件反射。

当这种内在生理状态改变被觉察后(即内感受),患者的惊恐发作反应便被条件反射所激活,进而迅速导致惊恐发作或者焦虑情绪的结果。


4惊恐障碍的场所恐惧症是负强化所致

患者处于曾经引发惊恐发作的情境或者即将进入这个情境,患者就可能产生焦虑情绪。焦虑情绪的驱使下,患者会采取行为来降低其焦虑情绪,通常情况下,患者发现回避焦虑情境(在这里就是引发惊恐障碍的情境)是一个比较容易的选择。患者选择回避焦虑情境后焦虑情绪显著降低,焦虑情绪降低的后果会增强患者未来继续采取回避焦虑情境的行为。这种焦虑情绪降低又反过来增强患者回避行为的现象,在行为矫正理论中被称为负强化。

因为某些场所引发惊恐障碍,患者常常会回避这些引发惊恐障碍的场所。这样一来就引发患者的场所恐怖症,也就是对某些场所的恐惧和回避。在君和的案例中,他回避那些引发惊恐障碍的情境,比如开车和坐火车,不仅如此,他还回避更多的其他情境,比如乘坐电梯和独自一人散步。他回避这些情境的是因为担心在这些情境中引发惊恐障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